第125章 感谢带路嗷~

作品:《大明:五煦之力,你拿什么挡?

    【到了,马上就到了……总算是到了!】


    这个念头如同溺水之人抓住的最后一根浮木,在巴图尔几乎被疲惫和绝望吞噬的脑海中顽强地闪烁着。


    他抬起沉重如同灌了铅的眼皮,视线努力聚焦在前方那片逐渐清晰起来的地貌——那片熟悉的、被蜿蜒河流环抱的丘陵地带,以及远处那片如同翡翠般镶嵌在草原上的巨大湖泊。


    那里就是他们此行的终点,部族老弱妇孺藏匿的秘密区域。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跳动,不是因为兴奋,而是源于一种近乎崩溃的、劫后余生般的虚脱。


    天知道这一路,他和他麾下这支曾经精锐的小队,究竟经历了什么?!


    巴图尔被尘土和汗水糊满的脸部肌肉无意识地抽搐着,眼神涣散,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困惑和挫败。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明军派出的那四千精骑……


    他们的行进速度怎么可能如此之快?!


    快得简直不合常理!


    快得仿佛草原上的恶灵!


    不需要休息,不需要补给,只是永无止境地奔驰!


    这一路上,他们循着那两支明军骑兵可能经过的路线,拼命追赶。


    每到一个沿途必经的部落聚居点,他们满怀希望地冲过去,期盼能获得一些食物和饮水的补给;


    甚至奢望着能找到几匹好马,换下他们早已疲惫不堪的坐骑。


    然而每一次……


    等待他们的都是同样的景象:一片狼藉,哀鸿遍野。


    部落的栅栏被推倒,帐篷被烧毁,部落里的人们面如死灰,眼神麻木地收拾着残局。


    当他们急切地上前询问,得到的答案无一例外:明军刚来过!


    不是朱高煦带着一支凶神恶煞的骑兵刚刚洗劫而过,就是朱高燧领着另一群如狼似虎的明军将这里搜刮得一干二净!


    起初,在抵达第二个被抢的部落,听闻动手的是赵王朱高燧时,巴图尔和队员们内心甚至还涌起过一丝极其微弱,近乎自欺欺人的庆幸。


    是朱高燧……还好,还好不是朱高煦那个煞星……


    而且,既然他们遇到的是朱高燧抢过的部落,那说明他们至少可能大概……


    赶到了朱高煦的前面了吧?


    这丝可怜的侥幸心理,如同寒风中摇曳的烛火,微弱而不真实。


    可当他们咬着牙,凭借着意志力支撑着赶到下一个部落,却惊恐地听到部落里的人哭诉着来抢劫的是汉王朱高煦时……


    这一点点侥幸的火苗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彻底浇灭!


    “什么?!朱高煦?!


    他…他怎么可能还在我们前面?!!”


    巴图尔当时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几乎让他从马背上栽下去。


    再之后的路程,仿佛陷入了一个无穷无尽,令人绝望的循环噩梦。


    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两支明军骑兵,就像是两个配合默契轮流挥动的鞭子,不断地抽打着他们,驱赶着他们,又永远领先他们一步。


    他们俩就像是商量好了一般,连抢劫沿途部落都是轮换着来;


    你抢一个,我抢下一个,分工明确,效率高得令人发指!


    到最后巴图尔已经彻底麻木了,内心只剩下一个念头——真特么是见鬼了!


    然而,更让巴图尔感到绝望和愤怒的是,这两支明军骑兵手段之狠毒、算计之精准,远超他的想象。


    他们纵兵抢粮也就罢了,可他们偏偏做得极其绝决!


    他们不仅抢走了所有看得见的粮食和财物,更狠的是他们竟然将部落里所有的马匹……


    无论老幼、无论优劣,有一匹算一匹全部打瘸了马腿,一匹都没留下!


    放眼望去,那些曾经矫健的草原骏马,此刻都痛苦地倒在泥泞中,发出凄厉的悲鸣……


    那场面,惨烈得让人不忍直视。


    明军的目的赤裸裸得令人心寒:他们就是要彻底断绝任何后来者更换马匹、获得机动优势的可能!


    这一招釜底抽薪,简直坏到了骨子里!


    逼得巴图尔他们明明知道有些部落或许还有存粮,或许还能找到代步的工具,却根本不敢停下脚步去仔细搜寻;


    更不敢绕远路去更偏远的,可能未被洗劫的部落碰运气。


    他们只能骑着自己胯下那些早已口吐白沫步履蹒跚,几乎是在透支最后生命的战马,沿着既定的路线拼命地赶路,再赶路!


    残酷的后果很快显现。


    高强度无休止的奔驰,加上得不到任何有效的替换和休整,队伍里的战马开始接二连三地倒下。


    它们往往是跑着跑着,前蹄突然一软,发出一声悲嘶,便轰然倒地,口鼻中溢出带血的白沫,身体剧烈地抽搐着,再也站不起来。


    每一次有战马倒下,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一位鞑靼士兵的心上。


    可他们没有任何选择……


    只能含着泪,忍着巨大的悲痛和不忍拔出腰刀,给这些无言的伙伴们一个痛快!


    然后迅速地将马肉切割下来,分成小块,挂在马鞍旁风干;


    或者就地生火,草草烤熟,强迫自己吞咽下去,以维持基本的体力。


    每一次进食,都像是在啃噬自己的良心。


    随着战马不断减员,失去坐骑的队员也越来越多。


    按照最初的命令和残酷的现实,这些队员只能被无奈地留下。


    就这样,从最初出发时的一百名精锐骁勇士气高昂的鞑靼勇士,一路不断地减员,一路被残酷的现实消磨意志……


    到达距离目的地最后百余里时,只剩下包括巴图尔在内的八个人还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对部落的责任感,死死地咬着牙如同行尸走肉般跟在巴图尔身后。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极度的疲倦,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出血,眼神恍惚涣散,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们完全是靠着本能和最后一丝信念在操控着身体。


    以他们现在这种油尽灯枯的状态别说战斗了,就连保持不从马背上摔下来都需要极大的努力。


    巴图尔脑子里甚至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要是这时候突然遇上一支明军的斥候小队,哪怕对方只有五六个人,估计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他们这八个看似骑兵实则已经毫无威胁的“活尸”全部拿下。


    【不行不行!我怎么可以这么想呢?!】


    巴图尔被自己这个突然冒出且极其不祥的念头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用力地甩了甩如同灌了浆糊般的脑袋,试图将这个可怕的想法彻底驱逐出脑海。


    【不会的!绝对不可能!】


    他在心里拼命地安慰自己。


    真要是在这里还能遇到明军的斥候,那岂不是说明……


    那四千明军骑兵已经在他们之前赶到这片区域了吗?


    甚至可能已经发现了族人的藏身地?!


    这个想法太可怕,他连想都不敢细想。


    他强迫自己冷静分析,寻找支撑希望的证据。


    过千的骑兵在草原上驰骋,动静极大,一定会留下无法掩盖的大规模马蹄印和行军痕迹。


    可从昨天开始,他们在行进路上就特意留意过——周围虽然零散有些马蹄印,但再也没有发现那种大规模、成建制的马群踩踏留下的痕迹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们已经成功绕开了或者超越了朱高煦、朱高燧率领的那两支骑兵部队!


    他们已经走到那4000骑兵的前面了!


    这个发现曾一度给濒临崩溃的他们注入过一丝强心剂。


    根据巴图尔的经验推断,如今的他们与那四千明军骑兵至少已经拉开了半天的路程。


    只要他们再加把劲,赶到族人的藏匿地点将情报送达,那么一切就都还来得及!


    族人们就能提前撤离,避开这场灭顶之灾!


    “希望就在眼前,我们离着目的地已经不足十里了…加速!”


    巴图尔强行抖擞起最后一丝精神,用沙哑得几乎发不出声的嗓子低吼着,催促着身后七名同样摇摇欲坠的鞑靼士兵。


    他们再一次狠狠地用马刺撞击着马腹,逼迫着胯下同样濒临极限的战马爆发出最后一点速度,向着那片希望的湖泊和丘陵冲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离开后不到两柱香的功夫,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就悠哉悠哉的出现在他们刚刚经过的地方。


    扬武煦和扬武燧并肩而行,脸上甚至还带着几分戏谑的笑容。


    这哥俩打量着地上那几行清晰而凌乱,直奔湖泊方向而去的马蹄印。


    “二哥你看,这帮鞑子跑得还挺快。”


    扬武燧笑着用马鞭指了指地面。


    “哼,垂死挣扎罢了。”


    扬武煦嗤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猫捉老鼠般的戏弄。


    “要不是靠着他们‘带路’,咱们要找这老巢,还得费点功夫排查呢……现在倒好,直捣黄龙~”


    他们身后,4000大明精锐骑兵肃然列队,人与马的状态都保持得相当好,与巴图尔小队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队伍的最后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九十二名大明将士,每人手中都拽着一条粗糙结实的麻绳,麻绳的另一端无一例外地捆缚着一名垂头丧气,面如死灰的鞑靼士兵。


    他们正是阿鲁台派出的那支百人小队中在之前被陆续留下的士兵。


    此刻他们一个不少,全都成了明军的俘虏,如同串蚂蚱一样被拖在队伍后面,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茫然。


    扬武煦一挥手,大军便不紧不慢,悠哉游哉地循着巴图尔等人留下的新鲜马蹄跟了上去……


    ……


    “到了!我们到了!”


    巴图尔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吼着,声音却微弱得如同蚊蚋。


    他们八人八骑终于冲到了湖泊边缘,看到了湖中心那个被芦苇丛和柳树林部分遮掩的小岛,以及岛上隐约可见的帐篷和炊烟。


    看到熟悉的族人身影,看到那平静的尚未被战火波及的景象……


    巴图尔心中那根紧绷到了极致的弦,骤然松开。


    一直支撑着他的那股意志力瞬间消散,极度的疲惫和脱力如同潮水般彻底淹没了他。


    他甚至连控制缰绳的力气都没有了,身体一歪直接从马背上栽了下来,重重地摔在湖边的草地上。


    “明……明狗的四千骑兵……朝……朝着这边杀来了……”


    他挣扎着抬起头,对着闻声惊慌跑来的族人们,用尽最后一丝清醒的神智断断续续地的吐出最重要的信息。


    “估计……估计再有……再有半天的功夫……就……就会找到这里!”


    他死死抓住一名族人的衣角,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大汗……大汗特派我等……抢……抢在他们前面回来报信……


    大家伙儿……赶紧……赶紧各自收拾一下……一起……一起往北撤吧!


    快……快啊!!”


    话音未落,他再也支撑不住,脑袋一歪彻底陷入了昏迷之中。


    跟他一同到来的另外七名队员,状况比他也是大差不差。


    有的几乎是同时摔下马背,有的勉强支撑着说完“明军来了,快跑,朱高煦朱高燧带队”之类的只言片语,便也相继瘫倒在地;


    有的直接昏死过去,有的则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神志不清地反复念叨着“快跑”、“煞星来了”、“半天”等词语,显然精神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核心信息无比清晰地传递了过来:


    明军的四千骑兵马上就要杀到了!


    带队的正是朱高煦和朱高燧那俩煞星!


    家人们快跑吧……再不跑就迟了个屁的啦!!!


    得知这一消息的鞑靼部老弱妇孺们: (??? д ???)!!!


    ……


    没过一会儿。


    女人的惊叫声,孩子的哭闹声,男人的怒吼和催促声顿时响成一片,场面一度极其混乱。


    “快!快跑啊!”


    “明军要来了!”


    “来的是朱高煦和朱高燧!快走!”


    “收拾东西!赶紧收拾东西!”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但在短暂的骚乱之后,求生的本能和部落的组织性开始发挥作用。


    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较为镇定的妇女开始大声呼喊,组织秩序。


    “别乱!别乱!”


    “带上吃的和穿的!其他的都不要了!”


    “快,互相帮忙,把孩子和老人都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