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我们大明人口味独特
作品:《大明:五煦之力,你拿什么挡?》 【明军大部队挺进的最终目的地一定是我们鞑靼部老弱妇孺的藏匿点,不会错的!】
这个念头如同魔咒,日夜萦绕在阿鲁台的脑海中,啃噬着他的理智,让他坐立难安。
在明军30万大军拔营之后,他又在暗处监视了两天;
这两天里,30万明军庞大的队伍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正以一种坚定而缓慢却带着无可阻挡压迫感的姿态,朝着胪朐河下游以东的方向!
那个让他魂牵梦绕又胆战心惊的方向……稳步推进!
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时辰。
斥候带回的最新明军行军路线图和营地位置标记都像是一把把冰冷的刻刀,在他内心最深的恐惧上又加深了一笔。
所有的迹象,所有的箭头,都无比清晰地指向那个他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他终于不得不彻底摒弃了心中那最后一丝不切实际的侥幸。
指望明军这只是又一次虚张声势的武装游行,或者其最终目标是其他无关紧要的区域?
不!绝对不可能!
永乐老狐狸的目标明确得可怕,恶毒得惊人!
他就是要把刀尖精准地捅进鞑靼部的心脏,就是要彻底摧毁他阿鲁台和整个部落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根基!
离着那4000骑兵和他派出的百人小队出发的时间,已经有足足四天了。
算算时间,离那四千明军精骑出发,离他派出巴图尔率领那支百人精锐小队,已经过去足足四天了。
四天!
这在平时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此刻,每一刻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阿鲁台内心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他相信巴图尔和他那些忠诚勇敢的部下一定能抢在那四千如狼似虎的明军骑兵之前,抵达那个秘密藏匿点,将致命的警报送达。
只要消息送到,族人们及时疏散,那四千骑兵大概率会扑个空,最多只能掳掠一些来不及带走的牲畜财物。
但是……但是那四千骑兵扑空之后呢?
阿鲁台心中的不安非但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减轻,反而愈发浓重;
如同草原夏季暴雨前不断积聚翻滚越来越厚的乌云,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真正恐惧的……是那三十万明军主力,那才是真正能带来灭顶之灾的力量!
四千骑兵纵然精锐,但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搜捕刻意分散隐蔽、化整为零撤离的鞑靼族人,效率终究是有限的。
阿鲁台相信,只要族人们不是在第一时间被围困住,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草原民族天生的生存能力,总是有办法周旋、躲藏,大部分人是能够逃脱的。
可一旦这三十万大军主力压境,情况将截然不同!
那将是真正的天罗地网,是犁庭扫穴,是寸草不生的梳篦式清剿!
到了那时,那些拖家带口、缺乏自卫能力的老弱妇孺,将如同暴露在鹰隼目光下的兔子群一般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由明军宰割、俘虏,或是驱赶着走向未知的命运……
一想到那种场景,阿鲁台就感觉心如刀绞,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天灵盖,让他浑身发冷。
他猛地站起身,在帐内烦躁地踱步。
他不能再这样干等下去了!
不能再把部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巴图尔的速度和族人的运气上!
他必须做点什么,必须主动出击,必须为族人们的撤离争取更多更宝贵的时间!
“必须拖慢明军主力的速度!”
阿鲁台猛的一拳砸在铺着地图的矮桌上,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凶光。
“就算不能完全阻止他们……
也要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都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可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最有效地迟滞三十万大军的行进?
正面阻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袭扰侧翼?效果有限。
emmm……
一个他曾经屡试不爽、让明军头疼不已的策略浮上心头——截断粮道,袭击明军的后勤补给线!
在阿鲁台的经验里,深入草原的明军最重要的命脉就是那条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
只要不断地袭击他们的运粮队,烧毁他们的粮草,就能迫使明军放缓进军速度甚至不得不分兵保护后勤,从而极大地减轻正面的压力。
“对!就这么办!”
阿鲁台下定了决心,眼中重新燃起战意。
“挑选几支最精锐、最擅长长途奔袭和游击的小队!
给他们配上最好的快马!
目标——明军从开平卫、兴和所方向延伸过来的粮道!
给我狠狠地打!
见到运粮队就冲,能抢就抢,不能抢就全部烧掉!
务必让明军的粮草供应出现问题!”
他仿佛已经看到明军因为粮草不继而陷入混乱、进军速度大减的场景。
殊不知,他这一切的算计,完全基于一个错误的前提。
他根本不知道,此刻那三十万明军每日消耗的巨量物资,早已不是主要依赖从关内长途运输而来;
他更不知道,他即将劫掠的“粮草”,将会给他和他的部下带来何等灾难性的后果……
……
第二天,明军主力中军,御营大帐。
永乐大帝正与朱老四和朱棣一同研究着军情舆图。
一名斥候快步进入,呈上了一份来自后方补给线护卫部队的紧急军情。
朱棣展开一看,嘴角不由勾起一丝冷冽的笑意。
“呵~阿鲁台这老小子,果然是坐不住了啊……开始玩起老把戏了。”
他将情报递给旁边的两位“自己”。
朱老四接过瞥了一眼,之后眉头一挑。
“露头了?好啊!
既然敢露头,那就打!
派几支精锐骑兵沿途清剿,来多少灭多少!”
朱棣沉吟片刻,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或许可以……派精兵假扮成运粮队和羸弱的护军,设下埋伏。
阿鲁台派多少人过来,咱们就吃掉他多少人!
我倒要看看,他手底下还有多少人能派出来?!”
朱老四和朱棣的策略都充满了攻击性,旨在有效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确实是应对袭扰的常规且有效的战术。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显得有些不那么“常规”的声音插了进来。
“不急……陪他耍耍~”
只见朱高煦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手里还把玩着一把小巧的匕首,脸上带着一种懒洋洋的的表情。
永乐大帝: (¬_¬) ???
“朱老四”: (ー_ー)?!!
“朱棣”: ?_?……
朱高煦这轻描淡写甚至带着点戏谑意味的一句话,成功地吸引了仨老登的注意力。
仨老登不约而同地扭过头,将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个总是能冒出些“歪门邪道”的逆子身上。
那目光如同实质,盯得朱高煦浑身不自在,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
永乐大帝眯起眼睛,语气带着探究:“……你想怎么耍?”
朱老四也抱起胳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说来听听。”
朱棣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的意思很明显——看你又能放出什么幺蛾子。
不可否认,尽管某逆子坑爹的属性和他搞事情的能力一样突出;
但他在整人和算计对手方面……
逆子煦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甚至堪称顶尖的水平。
眼下阿鲁台派兵袭扰后方补给线,局面看似简单;
但说不定这小子真能想出什么“妙招”,让阿鲁台吃一个意想不到的大闷亏?
朱高煦见仨老登都来了兴趣,便收起那副懒散的样子,凑近舆图道。
“老头子们听好了,儿子只教一遍。”
“你们说,按照阿鲁台一贯的做法,如果他这次成功截获了我们后方运送的补给……他会怎么做?”
永乐大帝不假思索地回答,语气带着对老对手的了解。
“还能怎么做?老一套!
他的人马不多,携带能力有限,肯定是抢走一小部分他们急需的,尤其是粮食!
然后大部分带不走的,肯定是一把火烧个干净,绝不会留给我们。”
在他老人家看来,这是草原部落袭扰粮道的标准流程,多少年来从未变过。
“大部分全部烧掉?”
朱高煦眉毛一挑,缓缓摇头,脸上露出一种“你太天真”的表情。
“不不不,说反了。这次……情况恐怕不一样。”
(ー_ー)???×3
仨老登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朱高煦没有卖关子,继续分析道。
“你们想想,我们之前派出去的那四千骑兵,他们可不仅仅是去打草惊蛇的……
他们还有一个附带的作用,就是——坚壁清野。”
朱高煦用手指点了点地图上从榆木川到胪朐河下游以东的广大区域。
……
朱高煦太了解扬武煦和扬武燧的脾气秉性了,知道让这俩货领兵出去这沿途的部落就不会有一个没遭殃的;
再加上他俩带着4000骑兵本就是奔着阿鲁台的老巢去的,这在无形之中就截断了阿鲁台往那边调粮的可能。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鲁台所率领的鞑靼部主力和己方的处境可以说是大差不差——双方都缺少后勤补给。
不同的是,朱高煦掌控着传送门,能从扬武、永乐二朝调配补给到军中。
而阿鲁台那边……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缺粮缺补给;
而且看不到短期内能获得补充的希望,形势比之30万明军要严峻得多。
“所以……”
朱高煦做出了最终的,也是最具颠覆性的推论,眼中闪烁着狐狸般狡黠的光芒。
“当阿鲁台的人成功截获了我们后方运输过来的这批‘补给’时,在他们自己极度缺粮的现实驱动下,在他们认为我们也同样缺粮的判断下……
你们觉得,他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还会是只拿一点,然后烧掉大部分吗?”
……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如今30万明军每日消耗的巨量物资,基本已经无须太依赖后方那条漫长而脆弱的运输线了;
依靠扬武、永乐两朝的供应完全可以撑下去。
但显然这件事阿鲁台是不知道的。
在他的认知里,三十万明军的物资补给肯定还是像过去一样,极度依赖于从后方艰难地运输过来。
三十万明军要继续挺进,肯定要从后方运粮,而阿鲁台所率领的鞑靼主力又恰好缺粮……
所以当阿鲁台截获明军后方运输过来的物资之后,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就是——把粮食尽可能的带走。
因为他们自己……估计也快要断粮了!
“想明白了不?”
朱高煦看着目瞪口呆的仨老登,脸上慢慢洋溢起一抹贱笑:?乛?乛?~
永乐大帝:(ー`′ー)……
朱老四:(ー ー゛)……
朱棣:@( ̄- ̄)@……
仨老登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们迅速理解了朱高煦的整个逻辑链条。
这个分析合情合理,极有可能就是阿鲁台现在的真实处境和心态。
但是……理解归理解,然后呢?
阿鲁台既然敢来抢粮,那他们这边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把这老小子派过来的人统统给砍了或者俘虏了,削弱他的兵力……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