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 章见贤思齐,天下迎春
作品:《我有一剑出浩然》 同时,在泥瓶巷的陈平安家中,也正发生一件极为有趣的事
“你为什么不让白长川来讲。”宁姚有些好奇,“白先生不是中土文庙的大君子吗,学问高的出奇,问他不是更好?”
“太晚了,白先生已经休息了,不好打扰。”陈平安犹豫一下,诚实回答。
这可把宁姚气的不轻,感情你不好打扰白长川就来打扰我,宁姚气的翻了一个白眼,嗤笑道,“怎的?不怕我偷偷学你这本拳法?你想想,这本书可是顾粲让你去他家拿的,那小子的福缘可比那刘羡阳还要好,就不怕我偷学了?”
陈平安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坐在那,在灯火的照映下,陈平安的身影显得神圣无比。
宁姚顿感无趣,摆了摆手,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无奈道,“拿来,我给你看看。”
……
……
白长川左右睡不着,可能是这床睡得不大舒服,叹了一声,起床穿好衣服,推开偏院侧门的房间。
陈平安还没有回来,应该还在和宁姚探讨武学的深度。
世人大多数认为 ,武夫一道,就像那断头路,终其一生也无法抵达山巅,无法在大道上走的更长更远。
白长川则不认为这样,他觉得武夫一道,反而是最接近神道的一条路。
在远古人间,术法神通如春雨,降落人间。在人族尚未伐天之前,武夫一道便是一条彻彻底底的登神之道。
夜间,起风了,应是春风拂晓面,不知双鬓几般白。
白长川微微一笑,身形瞬间在这座小镇穿行起来,如入无人之境。
碰巧这时,看到了陈平安,刚刚从自家门口出来。跑在小路上。
拳走人动,脚不离地,气势环拳,缓缓而行。
光这一份气象,就已经有那种武夫的味道,虽无形意,但有神意。
形意最易,神意却最难,也最不易。
不多时,白长川便又重新回到乡塾,一板一眼作揖致礼道,“齐先生。”
齐静春作揖致礼道,“白先生。”
白长川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有些不解笑道,“不知先生何意,之前故意避而不见,如今却又开门迎客。”
齐先生笑了笑,也是颇为无奈道,“之前确实不便。”
白长川想了想又问道,“那…那位代表书院来取走压胜之物的儒家君子是谁?”
齐静春笑笑没有解释。
白长川也没有说话,二人就这么平静的坐着,屋里只有春风微微的吹动。
齐静春只好无奈的说道,“人也不差,观湖书院的君子,也算是享誉半州的年轻人。”
白长川嗤笑道,“书院做事向来古板,这不好,得改一改。”
白长川说的改一改。那可就是真的大改一改。
“文庙那边的意思?”
“不,只是代表我的想法。可能现在有点可笑,但当我入十三境,或者有先生这份修为,想必也不是难事。”白长川仿佛在说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齐静春有些鳄然 ,这位让人如沐春风的先生,让人敬佩不已的先生,莫名已久的先生。第一次露出吃惊的神色。
自己入十四境,连自己的师兄师父都不知道,悄无声息顺应天时。齐先生又想了想,又觉得合理。
天底下最大的读书人,虽然已经很少管理天下,但是不代表他不知道。
只是不好出手,也不能出手。天下即道扬,于是只好出手次数越来越少。
“估计其他之人已经把压胜之物取走了吧。”白长川平静的诉说着。
齐先生点点头笑道,“不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齐先生身前放着三枚刻章,皆是由上等蛇胆石打造而成,并不大,都没有刻字。
齐静春拿起放在一旁的刻刀笑着说道, “如尽快走了,总想着留下什么东西。”
“没有别的选择吗?”白长川实属不解,有些难过的问道。
“君子不救,圣人当仁不让。”
“可是…浩然不能没有先生,先生不是想继承某人遗愿,继续为万世开太平吗?岂能因私而废公呼。”白长川有些着急道。
“何为私?何为公?”齐先生笑着问道。
白长川一时说不出话来。
“圣人虽可独善其身,但…那样怎能配得上圣人?圣人当仁不让。”
白长川站了起来,一板一眼作揖致礼道,“先生大仁,长川受教。”
白长川不觉得有什么?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至圣先师当年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齐先生笑了笑,“我想刻几个字,留给他,只好由你代劳。”
白长川笑道,“小事,不知先生想要刻什么字?”
齐静春想了想笑道,“还没想好,正在想。”
白长川这时提议道,“静心得意,这四个字怎么样?”
齐先生怔怔失神,过了良久,这才回过神来,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一抹笑容,笑道,“善,其善。”
齐先生不再犹豫,开始下刀。
齐先生刻的字很好看,四个古朴篆文,其中静字最好,包罗万象,浩如烟海 春风已至。
白长川看着那四个古朴篆文,内心不禁感慨道,刻的真好。见贤思齐,静心得意,天下迎春。
剩下两枚印章,齐先生没有任何犹豫 ,不一会,“风生水起,山川起伏” ,依次展开。
“好字。”白长川由心的称赞道。
齐静春听着这由心的称赞,不由得的笑了笑,那张古板无华的脸上也是露出一个笑容。
看了看白长川,又看了看正在走桩的陈平安。脸上的笑意更浓,这位坐镇小镇六十余年的儒家圣人,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又刻下了三个字。
“陈十一。”
白长川有些怔了怔,武夫十一,平安十一。先生大才,这期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但恰恰陈平安可以。
巧合的是,未来数座天下评定前10的时候,陈平安恰好就是第十一名。
当真如此巧合?
白长川不知道,更不会问出来。
“既然先生对平安寄予如此重望,为何不亲自送他?”白长川不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