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弓开两石

作品:《活死人王朝

    李煜引人攀绳登城。


    双脚踏上坚实的青砖,他一言不发,迅速将卸下的胸甲重新披挂,甲叶碰撞间,发出一连串细碎而清脆的声响。


    收拾好甲胄,他放眼望去,城墙上依旧空旷,不见一头尸鬼的踪迹。


    这是个极有利的好消息,能为他们省下不少麻烦。


    甲士们迅速散开,呈扇形警戒。


    李煜五指扣住斑驳的墙垛,青砖的凉意渗入掌心。


    他借着墙垛的遮掩,向城内眺望。


    视野所及之处,尽是萧索。


    长街之上,一道道蹒跚的身影如同失了魂的傀儡,漫无目的地游荡。


    三三两两,聚散无常。


    衙前坊外,南侧那条他们曾经走过的隔街,此刻也被这些行尸走肉所占据。


    李煜眉头缓缓锁紧,轻声自语。


    “如此,便不好进了。”


    声音很轻,几乎要被风吹散。


    “家主?”


    一旁的李胜只捕捉到几个模糊的音节,以为错漏了什么军令,连忙追问。


    “家主,您可是有什么疑虑?”


    李煜回身,目光扫过众人。


    他身上的甲胄叶片随着他的动作相互摩擦,发出一阵细密的窸窣声响。


    “当下再想联系城内赵府,可就不易了。”


    “尸群已经再次散开,再走这南坊通行,只怕是会横生枝节。”


    周遭同行入城的五名甲士闻言,脸上的神情也随之变得严肃。


    他们顺着李煜的视线望去,城内境况,不见丝毫好转。


    李松的目光在长街上逡巡,也是沉重点头。


    “确实如此,大人。”


    “城中尸鬼四散,上次的路,不一定还走得通!”


    话虽如此,李松的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个念头。


    一个名字。


    南坊,王二。


    心底,又好似不是那么的肯定。


    可是,眼下时局,容不得半点侥幸。


    李松瞬间便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掐灭。


    他垂首静立,只等带队的上官李煜来拿个主意。


    ......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煜的声音再次响起。


    “有人带毫笔吗?”


    这个问题,让在扬的几名甲士面面相觑,而后一致噤声。


    他们是兵,怎么随身带根细毫?


    真要说的话,身为幕宾的赵钟岳,倒是可能随身带有书写工具。


    今日带去西岭村的安民文书,便是他连夜赶就,笔墨纸张想必是随身携带的。


    再不济,官驿之内,定然是有的。


    只是此时此刻,确实是拿不出来。


    “看来是没有了。”


    李煜的语气听不出失望,心下也早有预料,这一问只是图个侥幸。


    有笔墨,能让事情简单些。


    没有,也自有别的法子。


    李煜朝其中一人招了招手。


    “李忠,把你的认旗取来。”


    李忠闻言一愣,随即反手去解腰上的挂旗环扣。


    肩领处的另一个环扣在后背,他自己够不着。


    他身边的李贵将手中的长矛往墙边一靠,发出‘哐当’一声轻响,便绕到李忠身后,三两下解开了绳扣。


    很快,一杆卷起的认旗便到了李煜手中。


    李煜没有迟疑,伸手向另一名亲卫示意。


    “取箭!”


    亲卫立刻从腰间的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恭敬递上。


    李煜把认旗裹上箭头,还用细绳打了死结。


    做完这一切,他伸出另一只手,声音依旧沉稳不躁。


    “取两石弓!”


    一张通体漆黑的硬弓被递了过来。


    两石硬弓入手,弓弦沉重,李煜气沉丹田,双臂使力缓缓拉开弓弦,直至八成满弦!


    见他拉开硬弓不见气短,气力沉稳,周遭甲士无不心生钦佩。


    这已是常人所不能及!


    军中最是崇尚武力,不知何时起,这位昔日少年郎已然成长至斯,只怕三石强弓,也能开得!


    ‘嗡——!’


    一声闷响,弓弦剧烈震颤。


    裹着顺义李氏认旗的飞矢,如流星破空,化作一道黑影,直奔城内赵府的方向而去。


    万幸的是,赵府和城墙间距,约莫百余步。


    两石硬弓抛射,足以射入赵府之内。


    至于它最终会落在府内的哪个角落,这就不是全靠人力所能控制的了。


    李煜也只能以赵府前院范围为大致的目标落点。


    城墙上的众人,视线全都追随着那道黑影。


    只见它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越过几重鳞次栉比的屋顶,便一头扎进了那片重重院落之后,再也不见踪影。


    接下来,便是等待。


    看会不会有哪个倒霉的家伙,恰巧被这从天而降的箭矢射中。


    也要看赵府内负责巡查的家仆,能否及时发现这支不速之客,并取下其上的认旗,辨明来意。


    这些,李煜心下全都没有定数。


    这只是在原计划之外,再上一层保险。


    用这种最为直接的方式,提醒城内的人,他们的回归。


    以此,来重新谋求一种联系的默契。


    其实,若是顺利的话,现在他们的身形,可能已经被某些高阁瞭望的家仆发现,并汇报上去了。


    这,也正是李煜带着几名甲士,在城墙上停留、交谈,好似在消磨时间的原因。


    他故意留出了这段时间。


    一个留给赵府家仆瞭望观察,并作出反应的窗口期。


    成与不成,全看运气。


    李煜等了十几息,估算着箭矢必然已经落地。


    没有惨叫声传来。


    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他至少没有误伤任何活人。


    坏消息,赵府内的情况,也根本无从判明。


    登上城墙马面处的箭塔,或许能获得更好的视野,长期观察赵府的动向。


    可城中屋檐层层叠叠,想要真正看清赵府内的人员活动,依旧是难上加难。


    这都需要时间。


    可李煜恰恰没有那么多时间,在此地细致停留。


    这根箭矢上的认旗,便是最后的尝试。


    “天色不早,我们……撤!”


    收弓之后,李煜果断下令。


    他们必须在入夜之前,赶回西岭村的宿营地与车队汇合。


    今日所做,都是为了明日的铺垫。


    这根飞矢,以及他们这一次在城头的特意停留,究竟有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果,明天,应该就会有个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