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坦露心迹
作品:《活死人王朝》 李煜昨日傍晚,就近寻了几处宅院,却是人生地不熟,想要找到所谓的东市‘张宅’着实费劲。
那些尸鬼,倒也不全是摆设。
现在有张刍引路,他自己的家,又哪里会寻不到呢。
双方之合流,既是同行交流信息。
也是因为此刻目标一致,皆是张刍家的私宅。
......
“说实在的,我倒是真没想到,会与张兄今日这般光景下陡然重逢。”李煜走在阵中感慨道。
一个常年混迹官场的武官,果然还是有些真本事傍身。
张承志倚着这些许白首兵卒,还能突出卫城,足可见一斑。
尸鬼面前,可没有尊老敬老一说。
老卒即便披甲,可他们消退的体能和气力,都不是只靠装备能弥补的。
经验固然重要,但拳怕少壮,终是一支弱旅。
张承志虽并行于侧,却隐隐落后半步,闻言有些出神,忆起那时过家门而不敢入的哀凉之意,仍记忆犹新。
“不瞒李大人,就连我自己也觉得这段时日恍如大梦,侥幸至极。”
“此刻想来,梦醒的代价,着实太大了些......”他声音里带着挥之不去的郁气。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他多希望这场大乱,就是一场梦!
他因此失去的,可远比此刻抓住的要多得多。
内宅家眷自必不说,身边的大半亲卫稀里糊涂的殁于城内,其众昔日音容犹在,每每思之,都懊悔不已。
“苦后露甘,那一丝丝甜意,终是不愿放手,这才让我下了决心。”张承志的声音中,有些许的释然。
“哦?”李煜稍稍侧首,隐晦的看了一眼,脚步不停,“不知,张兄有何打算,可否说来听听?”
张承志沉默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最终坦然道,“自无不可。”
“趁此良机,我也不妨与李大人说些交心的话。”
李煜脚步轻缓少许,“张兄请讲,我自洗耳恭听。”
“大人想迁占卫城,我是知道的。”张承志口中吐露。
当然,这也根本算不得秘密。
毕竟李煜也没有藏着掖着。
若是最初,李煜率人顺道在城墙箭楼救下他们四人,还能用搭救亲族来开脱。
如今再看,李煜往复来抚远县,难道还能是为了救苦救难来的吗?
自然不是。
无所图,便无所欲,无所欲,应无所为。
李煜有所为,那就定然有所图。
明眼人从李煜忙前忙后的东奔西走,都能看得出来。
作为见证了李煜大半努力的旁观者,张承志看在眼里,看得最是分明。
“大人该晓得,锦州李氏的名头,现今也只能抵得一时之用。”张承志突然没头没尾的一句。
“哈哈......”李煜轻笑出声,但眸中却不见笑意,“自然知晓。”
这样血淋淋的世道,往昔的家族声名,终究是镜花水月。
张承志扫了一眼散在队列内的白首兵卒,低声道,“那大人就该为日后早做打算了。”
“抚远卫的百户,可不只在下一人。”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这抚远卫尸乱之后,侥幸存活下来的,有兵有民,自然也会有官。
抚远卫百户,现在谁又说得清在哪个犄角旮旯说不定还活了几个?
甚至当初的镇守千户,又真的就一定死了吗?
不见得!
谜底揭晓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大人的官身,何不试着提上一提?”
这几乎是赤裸裸的明示了。
张承志看似是他们这伙人的领队,可事实......倒也两说。
他有自知之明。
张承志可不会觉得,这些各府的老古董,会莫名其妙的对他这个曾经家主的区区同僚纳头就拜。
一个百户的名头,在积年忠仆面前,什么也不是。
他们说到底,虽是抱团取暖,确实有患难之情,但也不可否认,还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居多。
张氏族亲,死伤惨重,再无升腾之机。
如此便该早做打算。
放眼当下,再无一家武官,能有李煜这般保留完好的精锐甲兵。
扶弱不如站强,再加之恩德情分难还。
张承志该怎么选,从一开始就不需要犹疑。
李煜抬手轻摆,张承志立刻会意,走动间,二者的距离更近了些。
他这才轻言道,“张兄,假的终究是假的。”
“你看......”李煜倏然抬手,五指张开,对着前方成列拱卫的李氏甲兵。
“只有我手里的这些,才是眼下最真的东西。”
然后,在张承志愕然的注视下,他的手掌猛然攥紧成拳!
透着他的指缝,仿佛已将面前拱卫的成列李氏甲兵,紧握手心。
只有他手中的,才是真真正正的立身之基。
那股尚且稚嫩的决绝和霸道,令张承志神情愣了愣,脚步也顿了顿,随即......压抑不住的笑声从喉间溢出。
“哈哈哈......”
“妙,妙极!”
“在下此时托大,亲称大人一声李兄。”
见李煜颔首,他才继续道。
“李兄真乃少年英才,胸有韬略矣。”
“大乱之世,张某所想,不过保家安命。”
“李兄既看得远,也想的远。”
“无李兄,便无张某今日。”
“如此,张某倒是期望,真能全了李兄羽翼,得保阖家安宁。”
说他胸无大志也好,说他安于享乐也罢。
张承志只是,不再想失去。
在这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尸天下,独留满心迷惘。
为此,他迫切需要一个承诺,一个能够真切为他提供庇护的羽翼。
一盏......能代为指路的前灯。
“张兄是个妙人,心胸阔达,我不如矣。”李煜笑意更盛,愈发真切了几分。
要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时最近,那便是此刻心迹各表,利益相投之时。
恰如此时此刻,二人漫步险地,却是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