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不解风情

作品:《活死人王朝

    申时七刻。


    沙岭堡,到了。


    辽东之地的白日与黑夜,最大的特点就是夏长冬短。


    当下正值秋时,天日西沉,已近黄昏。


    马车行路,总归是拖沓了些。


    ‘哒哒哒......’马蹄声踩在街巷的青石板上,声音清脆。


    人未至而声先到,李云舒莲步轻移,在府门前迎了出来。


    “煜哥儿!”声音清脆,略带喜意。


    有着守门家丁的提前报信儿,现在只听声音她便知道,该是谁来了。


    门前护卫的李松看着自家小姐抢了他的迎客本职,摇头轻笑,手扶刀柄继续站在原地,不去搅扰。


    “云舒。”


    李煜翻身下马,应了一声,旋即转身朝车厢道,“我们到了,下车罢。”


    “是,老爷......”车厢内传出几声不算齐整的回应。


    他身后的彩舆车架掀起绣帘,五位侍女互相搀扶着,陆续走出。


    坐着马车颠簸一路,五人的身子难免有些僵直,绣鞋落地刚站稳身子,她们抬头便瞧见了静立于门前的李云舒。


    一身鹅黄裙装的少女挺立,明眸皓齿,便是同为女子,也得心下称一声佳秀丽人。


    侍女们对这位云舒小姐跑出宅门迎客的举止稍显诧异之后,眼底又带上一丝了然。


    这是老爷自小的玩伴,出来迎一迎倒也不算稀奇。


    然后,几人立刻收敛心神,记起本分。


    作为自家老爷的随侍,她们的举止,也代表了李煜的仪面。


    在李云舒这位官家小姐面前,哪怕是熟人,也不能因此失了礼数。


    五女头首低垂少许,叠在身前的双手顺势侧移腰畔,右手轻搭左手,虚拢如抱明月,伴着双膝一道微屈,身形自然下沉,行了个万福礼。


    “舒小姐万福......”声音轻淡,却也还齐整。


    依次揖福罢,侍女们便安静地退至李煜身后。


    “诸位姑娘安好”李云舒点了点头,收回目光。


    作为官家女,她并不需要向入了贱籍的侍女回正礼,点头示意已是礼数。


    若不是幼时一并玩耍胡闹的经历在,连她方才的那句回话都是不必的。


    然后,她才颇为好奇的开始打量这架华彩纷繁的彩舆。


    “煜哥儿,这是?”


    李云舒指着眼前的彩舆,眼睛里只有好奇,倒是没什么羡慕。


    在当下时代而言,带这架马车出行,就是一辆彰显主家财力的‘豪车’。


    李云舒心知,这远不是一个区区百户之家所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莫说普通的六品百户,即便是幽州李氏这样的大族旁支百户,也没这个财力。


    自家每年有多少进账,李云舒还是看过账册的。


    这件李煜母亲私库里翻出来的压箱底宝贝,她长这么大也是头一回见。


    这就不是该出现在关外的物件儿。


    不过,她对这般华贵繁复的东西,倒也提不起更多兴致。


    边地武家,因环境使然,大多将浮华之物看得很轻。


    一匹千里良驹,要比一架华贵彩舆更令人欢喜。


    不能帮着自家男丁保命的花哨物件儿,有和没有,都是无足轻重。


    李煜走近门前,向李云舒轻轻抱拳,算是正式的招呼,随即开口便直奔主题。


    “云舒,你父亲是等在内堂还是正堂?”


    李云舒不语,先是眼神嗔怪的睨了他一眼。


    进几次入门,每一次......李煜似乎都是为了找她父亲商议。


    她虽然理解,有时也难免感到郁气。


    就好比李煜前日从抚远县归来,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只给来迟一步的李云舒留了个大红大氅遮盖的背影。


    “哎......”对他的不解风情,李云舒除了叹气,也无可奈何。


    “父亲就在正堂,煜哥儿跟我来吧。”她侧过身,引着李煜向府内走去。


    今天却也不急着闲话,因为她知道,李煜今夜便是要在自家府邸住下的。


    他今天不会再跑脱了。


    ......


    正堂内,百户李铭已经斟着茶饮了有一会儿了。


    “贤侄......”


    他斜睨了一眼同样往堂里进的李云舒,什么也没说。


    反正也是心照不宣的定下了,迟早的。


    李煜毫不见外,见礼后,就寻了他的‘老位置’坐了下去。


    “铭叔,顺义堡已经搬空了,我们该开始下一步动作。”


    李云舒莲步轻移,坐到了对面。


    李铭捋了捋胡须,点头道,“也好,宜早不宜迟。”


    “眼下这沙岭堡塞满了人,总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也就是顺义李氏和沙岭李氏同宗同源,换了别的屯堡,哪有那么多军户愿意腾屋收留外人的。


    李煜提着茶盖轻轻拨动茶汤,撇开浮叶,轻抿了一口解渴,才继续道,“族叔,那就我先?”


    李铭点点头,“应有之理。”


    李云舒听着云里雾里的对话,倒也不是二人在打什么哑谜。


    只不过是在相熟的人面前,很多废话也就省了。


    或许,这更应该称呼为男人间的默契。


    二人方才所谈内容,便是后续东迁的先后之事。


    沿途的官驿、村落,承载力有限,眼下沙岭堡内聚集的八百多口人,再算上两堡粮食、武备,没个十来趟往返,根本运不走。


    相较之下,还是客居在此的顺义堡军民更迫切的需要得到进一步安置。


    而且,把顺义堡的军民留置在沙岭堡,被动员迁走的沙岭李氏族人难免会有一种被人鸠占鹊巢的不忿之感。


    这种不必要的矛盾,自然是能避就避。


    反正依照目前探查的情况,沙岭堡周遭比顺义堡要更安稳一些,遇到尸鬼的频次也更低。


    毕竟沙岭堡可没有护城河引尸城下。


    因此,李铭倒也不急着舍家弃堡。


    他缺乏李煜心底的紧迫感,在亲眼目睹群尸陷城的壮观实景之前,只怕是没几个人能想象出这荒唐的一幕该有多么骇人。


    不过......


    李铭又看了一眼李云舒,摇了摇头。


    他信不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把自家闺女安置好。


    为此,不管李煜是借机图谋抚远卫也好,还是单纯为了逃避尸灾也罢。


    他都会捏着鼻子,陪着走这么一遭。


    只是李铭难免还是有些私心作祟。


    万一呢?


    若是......沙岭堡能保住,倒也免了宗祠迁逃的不孝之举。


    宗祠在人心中的分量太重,李铭怀揣着这般犹豫不定的侥幸,也只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