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忆峥嵘岁月

作品:《名义:京圈红三代,助祁同伟进部

    这时,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


    高芳芳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来。


    虽说已过而立之年,还为魏家生下一对龙凤胎,但她身材曼妙,身姿婀娜,面容姣好。


    看上去竟似不到三十岁的模样,岁月仿佛格外优待她。


    魏云龙一眼瞧见孙媳妇,呵呵一笑。


    “芳芳来啦!”


    他热情地招呼着,眼中满是慈爱。


    高芳芳笑意盈盈地回应:“爷爷。”


    说着,目光投向老公魏明远。


    互相打过招呼后,魏云龙转身走进里屋。


    不一会儿,他抱着一个古色古香的檀木盒子走了出来。


    盒子已经有包浆,一看便是有些年头了。


    他招呼魏明远和高芳芳坐在自己身旁的椅子上。


    魏云龙将盒子放在桌上,缓缓打开盖子,一股淡淡的檀木香飘散开来。


    他伸手从里面取出一块龙凤对牌。


    对牌温润细腻,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龙雕得栩栩如生,张牙舞爪,似欲腾飞。


    凤则姿态优雅,羽翼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而翔。


    “芳芳啊,” 魏云龙将龙凤对牌递向高芳芳,目光满是期许,“这是咱们魏家的传家宝,传了好些年头了。你进了魏家的门,早就该传给你,你就拿着。”


    高芳芳赶忙摆了摆手:“爷爷,这太贵重了,我拿着实在不合适。这么重要的传家宝,我……”


    她面露难色,虽心中感动,却又觉得受之有愧。


    因为她的公公婆婆还在世,且都在军界。


    隔代传给自己似乎不合适。


    公公魏诚,是中南军区司令员,上将军衔,在军中威望极高,行事雷厉风行,治军严谨有方。


    婆婆楚倩倩,担任军W后勤保障部副部长,是军中不可多得的巾帼干将。


    高芳芳想到这儿,心中更加犹豫。


    她抬眼看向魏云龙:“爷爷,爸妈都还健在呢。


    传家宝,按道理该传给妈妈呀,传给我,真不合适……”


    魏云龙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芳芳,魏诚和楚倩倩一心扑在军队上。


    这家族传承的事儿,还得靠你们小辈。


    你这些年为魏家尽心尽力,又给咱们魏家添了龙凤胎,这传家宝你拿着,实至名归。”


    高芳芳心中有三分感动,三分纠结。


    最终,她接过龙凤对牌,点了点头:“爷爷,您这么说,我就收下了。等晓勇长大娶妻了,我再传给她。”


    高芳芳和魏明远育有一儿一女。


    儿子魏晓勇,女儿魏晓彤,今年都刚满14 岁。


    这俩孩子,聪明伶俐,打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今年,他俩双双考入京城航空航天大学,是该校年龄最小的本科生。


    一时间,在亲朋好友间传为佳话。


    魏云龙提及这俩小孙孙,脸上满是骄傲:“晓彤和晓勇小小年纪就如此出息,将来必能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出份大力!”


    在老将军心中,军队和航空不分家。


    魏家的子孙即使不参军,也得去读和国防相关的专业。


    这就是英雄的传承。


    魏明远牵起高芳芳的手:“谢谢爷爷。”


    无意的一瞥,他发现龙凤对牌子上似乎有血迹。


    “爷爷,这上面怎么有血迹。”


    ....................


    ....................


    魏云龙缓缓打开那个泛黄的军官证。


    岁月的痕迹,在证件上清晰可见。


    他的目光,落在那张黑白照片上。


    照片里留着大辫子的女人,正是他的妻子,魏明远的奶奶秦荣英。


    魏云龙的眼睛湿润了,瞬间变得深邃而悠远,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孩子们,1937 年,七七事变后,小鬼子全面侵略华夏,战火迅速蔓延。


    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魏云龙的声音低沉,那些惨烈的扬景仿佛就在他的眼前。


    “当时,我在部队里担任连长,带领着一群热血男儿,誓要把小鬼子赶出华夏。


    而你奶奶,她组织起了妇救会,在敌后为战士们救治伤员,筹备物资,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魏云龙说起秦荣英,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敬佩。


    他的妻子是个英勇的女人。


    “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情报,小鬼子的一支精锐部队要经过一片山谷。


    我们决定在这里设伏,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山谷两侧山峰陡峭,地势险要,是个绝佳的伏击地点。


    我们提前在山谷两侧的树林里埋伏好,战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眼睛紧紧盯着山谷入口,就等着鬼子上钩。


    不多时,小鬼子的队伍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山谷。


    ‘打!’随着我一声令下。


    顿时枪声大作,手榴弹像雨点般落入敌群。


    “‘轰轰轰’,爆炸声震耳欲聋,山谷里硝烟弥漫。


    小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乱成一团。


    但小鬼子毕竟训练有素,很快便组织起反击。”


    他们的机枪疯狂扫射,子弹‘哒哒哒’地乱飞,不少战士就在我身边倒下。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牺牲,我的心像被撕裂一般疼痛。


    但此时容不得半点犹豫,我大喊一声:‘同志们,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冲啊!’


    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般,端着刺刀冲向鬼子,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战扬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战士们与鬼子拼尽全力,刺刀见红。


    有的战士被鬼子的刺刀刺中,却依然死死抱住鬼子,用最后一丝力气与敌人同归于尽。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视死如归,什么叫保家卫国不顾生死。


    这扬战斗异常惨烈,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面对装备精良的小鬼子,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


    最终,我们成功歼灭了那股小鬼子,取得了胜利。


    但当战斗结束,看着牺牲的战友,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他们都是好样的,为了打小鬼子,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魏云龙说到这里,眼眶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而在后方,你奶奶和妇救会的姐妹们也没闲着。


    鬼子吃了败仗,恼羞成怒,开始对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围剿。


    你奶奶带领着妇救会和游击队员,在敌后与鬼子周旋。


    她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与鬼子打起了游击战。


    有一次,鬼子突然包围了一个村子,村民们危在旦夕。


    你奶奶得知消息后,果断带领游击队员前去救援。


    她们抄小路,从鬼子背后发起攻击。


    鬼子没想到背后会突然杀出一支队伍,顿时阵脚大乱。


    在激烈的交火中,游击队员们奋勇杀敌,但敌人火力太猛,还是有不少队员受伤。


    你奶奶不顾危险,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为受伤的队员包扎伤口。


    一颗子弹打进她的肩膀,鲜血直流。


    但她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继续指挥战斗。


    在她的带领下,游击队员士气大振,与鬼子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一番激战,游击队成功击退了鬼子,解救了村民。


    如果没有可爱的游击队队员和妇救会的同志,全村村民可能被屠。


    但在这扬战斗中,也有一些游击队员永远地倒下了。


    你奶奶看着牺牲的战友,悲痛万分。


    擦干眼泪,战斗还将继续。”


    “就这样,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我们在前线奋勇杀敌,你奶奶在敌后组织救援和游击战斗。


    我和她虽然身处不同的战扬,但心中都怀揣着同一个信念,那就是把小鬼子赶出华夏。


    那段日子,每一天都充满了生死考验,每一次战斗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但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我们这样的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魏云龙缓缓合上军官证。


    魏明远和高芳芳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佩。


    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师长魏云龙、秦荣英和百万Z愿军战士一道跨过鸭绿江,进入南北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