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报告,以及新的开始
作品:《我,博士,地下室出道》 他不再视那篇关于制备方法的综述为洪水猛兽。在高翔师兄的“降维打击”式讲解下,他虽然依旧无法复现那些复杂的计算,但至少明白了那些方法的边界和适用范围。他不再把它们当成一堆孤立的、需要死记硬背的名词,而是开始尝试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为什么有的方法适合制备大块样品,有的却只能得到粉末?为什么有的方法成本高昂,有的却简单粗暴?
这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变,是非常令人着迷的。
带着这份新的感悟,林浩重新投入到了报告的修改工作中。这一次,他不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了。他学会了“摇人”,也学会了如何“优雅地”摇人。
他发现,702教研室就像一个隐藏着各路高手的武林。除了“人形计算机”高翔师兄,还有精通各种作图软件的“美工大神”师姐,有对各种材料性能测试了如指掌的“实验达人”,甚至还有一位擅长写论文和基金本子的“笔杆子”博士后。
这些人,大多都像高翔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起来不好接近。但只要你带着具体、真诚且经过自己思考的问题去请教,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
林浩开始了他的“集百家之长”的旅程。
他想画一张漂亮的三元相图,就厚着脸皮去请教那位“美工大神”师姐。师姐只用了十分钟,就教会了他一个比Windows画图高级一百倍的专业软件的基本操作。
他对某种材料的“屈服强度”概念模糊,就去请教那位“实验达人”。对方直接把他拉到一台巨大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前,一边操作,一边给他讲解拉伸曲线上的每一个点代表的物理意义。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因为问的问题太过“小白”而被一位脾气火爆的师兄怼过:“这么基础的东西都不会,你博士怎么考上的?”
每当这时,林浩都会灰溜溜地跑回自己的座位,先是自我检讨一番,然后默默打开B站,把相关的基础知识恶补一遍,再换个时间,换个更具体的问题,重新鼓起勇气去问。
他的脸皮,就在这一次次的请教与碰壁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厚着。
徐涛看着他这几天的变化,啧啧称奇:“浩子,你这哪是咸鱼啊,你这简直是‘社交恐怖分子’,逮谁跟谁聊。照你这架势,不出一个月,整个教研室的底细都得被你摸清了。”
林浩嘿嘿一笑:“没办法,被逼的。咸鱼也得求生存嘛。”
经过一个星期废寝忘食的努力,在周日晚上十一点五十九分,林浩终于完成了他的修改版报告。
这份新报告,不再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了那些关公战秦琼式的滑稽图表。取而代之的,是朴实无华的语言,严谨的逻辑链条,以及每一张图、每一个数据都清晰标注了来源的严谨态度。
它或许不深刻,不惊艳,但它至少很诚实。
林浩将新版报告发送给陈默后,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如释重负,反而多了一丝期待和紧张。像一个第一次亲手做出了一盘番茄炒蛋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让家长品尝一下,既希望得到表扬,又害怕被指出盐放多了。
周一下午,陈默的传唤如期而至。
林浩再次走进了那个位于地下室的“结界”。这一次,他的脚步比上次沉稳了许多。
陈默依旧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他新版的报告。这一次,稿子上没有密密麻麻的红笔,只有在几个关键的段落旁,画了几个圈。
“坐。”陈默的开扬白永远是这一个字。
林浩坐下,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陈默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抬头看着林浩。他的眼神依旧平静,但林浩似乎从那平静的镜片后面,看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赞许?
“这次,像样多了。”陈默开口,语气平淡,但内容却让林浩的心跳漏了一拍。
“逻辑通顺,事实清晰,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哪里,没有再强行解释。”陈默的评价言简意赅,“虽然还有很多幼稚的看法,但作为一份入门综述,也算是及格了。”
“及格了……”林浩在心里默念着这三个字,感觉比当年听到自己考上博士还要激动。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的及格,更是他过去一个星期“脱胎换骨”般努力的及格。
“里面的图,你自己画的?”陈默指着报告里一张用专业软件画的三元相图问道。
“嗯,跟刘老师组的师姐学的。”林浩老实回答。
“关于CALPHAD的部分,理解得比上一版深入了。”
“请教了孙老师组的高翔师兄。”
陈默听完,沉默了片刻。他缓缓靠在椅背上,看着林浩,眼神里多了一些林浩读不懂的东西。
“很好。”陈默说,“做科研,特别是跟着我做科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自己寻找资源。我能教你的,是思路和方向,但具体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你自己像海绵一样去吸收。实验室,乃至整个学校,就是你最大的资源库。”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要更主动一点。这很好。”
这是林浩第二次从陈默口中听到“很好”这个词。这一次,他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不是因为羞愧,而是因为一种被认可的喜悦。
“报告的事,就到这里。”陈默话锋一转,表情又恢复了那种古井无波的状态,“从明天开始,进实验室,正式开始做实验。你的第一个课题,是尝试制备一种含有五种以上主量元素的非晶合金,并测试它的基本力学性能。”
他递给林浩一个实验记录本。
“我不会给你具体的配方。相关的文献你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设计配比。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允许你失败十次。把每一次的实验条件、过程、结果和你的分析,都详细地记录在这个本子上。一个月后,我们再讨论。”
林浩接过那个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实验记录本,感觉自己接过的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一把开启新世界的钥匙。
“好的,老师!”他站起身,对着陈默,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
走出地下室,林浩感觉笼罩在心头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他知道,自己的“文献综...述大作战”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更具挑战、也更令人兴奋的“实验大冒险”,即将拉开序幕。
他那颗“咸鱼之心”,此刻千疮百孔,几近崩塌。虽然他嘴上可能还不承认,但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那个传说中的博士生涯,那个充满了未知、失败、惊喜与挑战的旅程,似乎在这一刻,才真正地,为他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