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憋屈的皇帝
作品:《祖上三代都是反贼,你小子考上状元了?》 闻言。
一旁的学子们瞬间沸腾了。
“此话当真?”
“不、不、不,我瞎说的!玩笑,这就是玩笑话!”
林凡一副泄密后,懊恼不已的样子。
可他越是如此,学子们就越是深信不疑,甚至开始脑补,太子为何会忽然向世家门阀示好?
“莫非是因为钱?”
有人小声嘟囔了一句,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应该是了!”
“如今各地都在闹灾,可朝廷却迟迟筹不到赈灾粮款,想必太子也是逼急了,这才不得已放下了身段。”
“这是好事儿啊!”
“钱财而已,咱们又不缺。若陛下真愿意对我等世家子弟们多些宽容,那咱也乐意捐点儿钱出来!”
常言道:国不可二主!
而皇权与世家,自古就是矛盾体。
打江山的时候大家你侬我侬,甚至好的穿一条裤子,可一旦江山稳固,这些世家门阀就会成为,皇权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而如今……
朝廷苦于没钱赈灾。
遂只能放下身段,与世家门阀示好。
想想就爽啊!
‘呵!’
有人得意的笑了一声。
“这些年陛下屡屡打压世家,恨不得把咱们都赶出朝堂才甘心!到头来,不还是要仰仗咱们吗?”
“那咱们捐多少合适?”
“当然是越多越好!”
林凡忽然小声嘀咕了一句。
“眼下朝廷正是无米下锅的时候,谁能帮陛下解忧,谁就能脱颖而出!毕竟……拿人手短嘛!”
“林兄说得对!”
“就算是陛下,拿了人家好处,也得客气些吧?”
世家子弟们都很兴奋。
对他们来讲……
钱是最无用的东西,也是最容易的筹码。
“陛下驾到!”
此时,
许茂则踩着小碎步款款而来,声音尖细。
“叩见陛下!”
众大臣和新科学子们齐齐叩首。
许茂则也跟着跪下,并顺带补充了一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什么?
众人一齐抬头,看向了龙椅左侧的许茂则。
好个阉货!
竟敢私自加戏?
这货是哪个宫里的,以前没见过啊!
殊不知就是因为这句马屁,让原本只是中层太监的许茂则,一举升为了高级太监,并获得了陪同皇帝上朝的机会!
而此刻……
林凡同样也在看着许茂则。
抄袭!
这是抄袭啊!
玛的,还有没有人管了?
“行了,都平身吧!”
赵洹很是受用的笑了笑,显然对这句马屁很是认可,接着又垂眸看了眼许茂则,目光不言而喻。
“众位!”
许茂则心领神会的走上前。
“眼下各地灾情严峻,朝廷委实拿不出更多的钱粮了,尔等皆是肱骨之臣,可有何良策否?”
言下之意就是……
又该捐钱了!
这一点大家在上朝之前,就已经猜到了,所以当听到这话时,众大臣们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而是齐齐抬头,看向了最前方的三个人。
捐钱没问题!
但得有个先来后到。
宰辅们捐多少,大臣们又该捐多少?
一直到各衙署的小吏们……
这里面可都是学问!
“陛下!”
首辅张之白无奈一笑。
“臣昨日连夜清点了府内家产,除去必要开支外,共结余七百六十九两,为我南梁百姓计,臣愿全部捐出!”
它可以是八百两,也可以是七百两。
可偏偏……
它是七百六十九!
这个数字不仅表明了张之白的态度,更是在告诉皇帝,他已经把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
可你丫是首辅啊!
真就只有这区区七百多两吗?
众臣子们纷纷‘慷慨解囊’,捐献金额也随着官职高低不断刷新,最后甚至还有捐一两的。
玛的!
赵洹恨得眼都红了。
偌大个朝堂,却连一万两银子都没凑齐?
皇帝当到他这份儿上……
还有什么意思?
这些臣子们平日里贪的大肚流油,恨不得马桶都用金镶玉的,到了捐钱的时候,却一个个都成了貔貅。
若非碍于大局,这帮人都得挨刀!
“卿等拳拳之心,朕心甚慰!这些钱便交由户部分配吧,切记要把每一文钱,都用在灾民身上。”
这话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可见赵洹此刻多愤怒!
臣子们松了口气……
可算是糊弄过去了!
其实也不是大家不愿意捐钱,怎奈掏钱容易,可这钱的来历却无法言说,更担心会徒增祸事。
接下来就是殿试!
原本是不需要这么多臣子在场的,可来都来了,皇帝又没说散会,大家也只能被迫加班。
“尔等皆是栋梁之才,便以这灾情为题,说说各自的见解吧!”
赵洹看了眼众学子们。
并眼尖的捕捉到,人群中那个身形消瘦的少年,正盯着前面那些大臣,眸中满是鄙夷!
连他也觉得这些人无耻吗?
少许,
林凡拱手站了出来。
“陛下,学生斗胆一言!”
“讲……”
赵洹笑容和善。
就凭此子刚才那鄙夷的眼神,便说明他是心存正义的,如今又肯第一个站出来,更说明他内心坦荡!
如此优秀的学子,谁不喜欢?
“其实想要缓解灾情并不难,无非多拨些钱粮而已!偌大的朝廷,又岂会在乎这点儿花销?”
此言一出。
‘啪’!
赵洹只觉得被人抽了一耳光,老脸火辣辣的。
“可难的是,如何才能让百姓归心!”
林凡话锋一转道:“去岁以来,百姓受雪灾影响,几乎颗粒无收!而今春播无望,百姓们只会更绝望!如此态势之下,难保他们不会心生怨念啊!”
百姓愚昧。
却也是最淳朴的!
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听谁的!
可如今各地灾民齐聚京都,皇帝却迟迟拿不出赈灾的钱粮,那他们还会继续信奉朝廷吗?
“你是说造反?”
赵洹脸色渐冷。
“不止!”
林凡语气淡然:“百姓造反事小,可万一邻国趁机攻伐呢?朝廷内忧外患之下,可还有余力去面对外敌?”
对于这个问题……
朝臣们其实心里也都清楚,只是装作不懂而已!
反正只要刀还没架在脖子上,就别想让他们多掏一文钱,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真开战了,也有脑袋大的顶着。
干我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