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周鹏?
作品:《掌权》 兜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划开屏幕,一张黑白色的证件照扫描件弹了出来。
照片上的男人,大约三十多岁,方脸,小眼睛。
梳着当时流行的二八分油头。
下面附着名字,周鹏。
职务,项目工头。
他掐灭烟,转身走回屋内。
刘强已经止住了哭声,正拿着一块毛巾擦脸。
李如玉坐在他对面,安静地看着。
曲元明走到刘强面前,将手机递了过去。
“刘大哥,你看看这个人。”
“你认识吗?”
刘强接过手机,凑到眼前。
他眯缝着眼,辨认了足足十几秒。
突然!
“是他……”
“就是他!!”
“九年前!就是他!把那个布包扔给我,说是……说是我弟的工钱!”
“我问他我弟在哪,他就是这么笑的!就是这种笑!”
“我当时就觉得他不是好人!笑里藏刀!阴阳怪气的!”
谜底揭晓了。
那个送来五万块封口费的神秘人,就是这个叫周鹏的工头。
线索,接上了。
曲元明郑重承诺。
“刘大哥,你放心。这件事,我们一定会追查到底。”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定给你,给你弟,一个交代。”
从刘强家出来,已经是下午。
李如玉走在前面,已经跨出了院门。
曲元明在迈出门口的一刹那,他脚步微顿。
趁着刘强低头抹泪的瞬间,从兜里掏出一叠钞票,塞进了门边一个竹编篮子下面。
篮子里装着几个干瘪的土豆。
他做完这一切,跟了上去.
出身农村,太懂这种家庭的绝望了。
一千块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但至少能让这个被生活压垮的汉子,稍微喘一口气。
买几斤肉,吃一顿饱饭。
他不想让刘强看到,不想让他背上人情的负担。
这只是一个从同样泥潭里爬出来的人,对另一个仍在泥潭里挣扎的人。
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
院外的土路上,停着那辆黑色的奥迪A6。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谁都没有说话。
曲元明还在盘算着那个叫周鹏的工头,该从哪里下手去查。
“好人干嘛要偷偷当?”
曲元明的脚步,猛地一滞。
她……看见了?
他刚才的动作明明很快,很隐蔽!
她的眼睛是长在后脑勺上了吗?
“李书记,我……”
“我就是……看他家太难了。”
“我不想让他觉得这是在施舍,给他增加心理负担。”
“大家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李如玉停下脚步,转过身。
“做事细致周到,可以学,可以练。”
“但一颗善良的心,是学不来的。”
她抬起眼,直视着曲元明。
“这比什么都难得。”
曲元明的心,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托了一下。
他出身贫寒,习惯了将自己的善意和同情心包裹起来,生怕被人看作是软弱和不成熟。
尤其是在李如玉这样的领导面前。
他以为她会觉得他感情用事,不够专业。
可她没有。
“谢谢李书记。”
李如玉也笑了。
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
黑色的奥迪A6平稳地驶离了破败的村庄。
“周鹏这个人,是关键。”
“失踪案,烂尾楼,这两件事就像两条线,现在通过周鹏这个点,缠在了一起。”
李如玉继续说道:“我们现在直接去找周鹏,会是什么结果?”
“最好的结果,是他吓破了胆,什么都交代了。但这不可能。九年的时间,足够他把一切都烂在肚子里。他敢拿那五万块封口费,就说明他不是善茬。”
“最可能的结果,是我们一动,他背后的人就知道了。”
她侧过头,看着曲元明。
“打草惊蛇。”
“一条小蛇跑了不打紧,怕的是惊动了它身后那条盘踞在江安县多年的大蟒。”
大蟒。
曲元明清楚,李如玉说的是谁。
贸然动他,等于直接向他宣战。
在没有掌握足够证据之前,这无异于自杀。
“所以,不能直接找他问话。”
曲元明接过了话头。
“得先把他查个底朝天。”
李如玉很是赞许。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
“没错。”
“我要知道他这九年,不,是这十几年来的所有事。他现在在哪,做什么工作,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收入来源……”
“一个工头,能保守一个杀人秘密九年,要么是拿了天大的好处,要么就是被人拿住了死穴。我要知道,那个穴,到底在哪。”
“李书记,这件事交给我吧。”
曲元明毫不犹豫地说道。
调查一个人,尤其是这种见不得光的调查,不能动用官方力量。
不能通过公安系统去查户籍,不能通过银行去查流水。
任何在系统里留下痕迹的操作,都可能暴露他们的意图。
这件活,只能由他这个书记秘书,用私底下的方式去办。
“这件事情你有把握吗?”
李如玉问。
“江安县就这么大,藏不住一个大活人。”
他当过尹光斌的秘书,迎来送往,接触过三教九流。
县里各个局委办,哪个部门没几个熟面孔?
他虽然倒过霉,但那些人情关系,并没有完全断绝。
查一个工头的底细,他有的是办法。
“好。”
李如玉点了点头。
“记住,安全第一。不要留下任何痕迹。我给你三天时间。”
“明白。”
曲元明盘算起来。
从哪里下手呢?
工商局?建设局?税务局?
这些地方都能查到明面上的信息。
比如周鹏名下有没有注册公司,有没有偷税漏税的记录。
但这些都是常规手段,未必能挖出深层的东西。
要查暗处的东西,就要找暗处的人。
警察局副局长,陈正。
混迹基层多年的老刑警提上去的副局,手里的信息渠道,远比档案室里的资料要多得多。
而且,陈正这种人,最懂官场里的规矩。
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事能做,嘴巴严得很。
找他,是最合适不过。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李如玉。
她正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
靠边停车,曲元明从后座拿出一个毛毯,披在了李如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