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人参鸡汤

作品:《穿书:我乃资本家后妈的亲闺女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家属院里彻底慌了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符合下乡政策的孩子,之前号召知青下乡,大多是针对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无业游民,一家出一个应付一下就行,可这次的范围却是大面积的,只要符合条件的,一个都跑不了。


    有的人家有好几个儿子,个个都符合下乡条件,到底留哪个在城里,反倒成了难题,家里天天吵得鸡飞狗跳。


    而且政策要求十天内筹备好,必须赶在年底前把知青送到乡下,时间紧迫得让人喘不过气。


    供销社也因此变得格外忙碌。大家都在忙着给即将下乡的孩子置办生活用品,布料、棉花、搪瓷盆、暖水瓶,凡是能用到的,都想多买些。不过宋心悦所在的副食柜台倒不算忙,毕竟粮油盐,这些,不需要大老远带去乡下。


    王雅琴负责的日杂柜台却忙得团团转,布料、针线、生活用品的需求猛增,她从早到晚都没歇过脚。


    更让王雅琴头疼的是,她的亲戚多,这段时间天天有人上门求她帮忙弄些供销社的瑕疵品。


    瑕疵品价格便宜,还不用票,很适合下乡用。可需求实在太大,王雅琴自家妹子还需要这些,那些亲戚根本帮不过来,只能一个个委婉拒绝,为此还得罪了几个亲戚。


    很快,十天的筹备期就到了。城里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主要街道上挂满了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的标语,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即将下乡的知青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在家人的送别声中,分批乘坐火车、汽车,朝着偏远的乡下出发。


    看着那一张张忐忑的年轻脸庞,宋心悦心里满是感慨。


    这一批好歹年纪十七十八岁左右,可接下来还有一批十四五岁的在校中学生也会在接下来几年,陆续补上。


    ……


    自打入冬后,宋向阳就没断过给宋心悦寄包裹。


    前几次寄来的有晒干的木耳、榛蘑,还有颗粒饱满的红松籽、香甜的椴树蜜,甚至还有红肠,都是东北那边的稀罕物。


    这次更夸张,包裹里竟还裹着一根人参,根茎粗壮,须子完整,一看就是好东西。


    宋心悦拆开包裹看到人参时,当即就决定让姚玉兰跟老母鸡一起炖汤喝。


    她拿着人参找到姚玉兰,笑着道:“妈,我爸寄了根人参过来,咱们炖老母鸡汤喝,给大家补补身子。”


    姚玉兰一看那人参,连忙摆手:“不行不行!这可是用钱都买不来的好东西,估计你爸也是好不容易弄来的。我们咋能占你这便宜?”


    “占啥便宜啊?” 宋心悦语气自然,“这人参本就是补身子的,刚好奶奶年纪大了,冬天我们女同志,大冬天的容易畏寒,不如炖了给全家一起补补,大家身子都好,才是真的好。”


    她这话可不是客套,空间里的人参多得很。


    而且,宋向阳寄来的那根人参,直接被她放进空间了,换了根年份更久远的。


    可姚玉兰还是不松口:“不行不行,这得先留着!至少留到你生产的时候,这好东西,哪里能随便炖了。”


    宋心悦见说不动姚玉兰,便趁着她去拿柴火的功夫,直接把人参用清水洗干净,拿起菜刀 “咔咔” 切成了薄片,整齐地码在盘子里。


    姚玉兰抱着一捆柴火回来,刚进厨房就看到菜盘子里的人参片,又气又笑地拍了下宋心悦的胳膊:“你这孩子!咋这么实诚?啥好东西都想着大家,这样容易吃亏的!”


    宋心悦嘿嘿一笑:“我去库房拿老母鸡!”


    “哎,我去就行!” 姚玉兰连忙拦住她,“你现在怀着孕,可不能抻着。”


    说着,她把柴火放好,转身去了库房。


    宋心悦笑着道:“行,那我来烧火!”


    “我来我来!” 王雅琴刚好从外面回来,搓着冻红的手走进厨房,“我刚好冻得不行,正好烤烤火暖暖身子。”


    宋心悦顺势把火钳递给她,笑着叮嘱:“行,大嫂,往灶膛里丢几根红薯进去,我想吃烤红薯了。”


    这红薯也是宋心悦从空间拿出来的,个个个头饱满,蒸熟烤透后甜糯流油。前几天她趁着天黑没人,偷偷放了两麻袋在顾家后门的树林里,然后又让顾振邦和顾清和父子俩扛了回来。


    顾振邦扛着沉甸甸的麻袋,还差点闪了老腰,直呼年纪大了。


    王雅琴笑着点头:“行!还真别说,这红薯是真的好,一点丝都没有。”


    她刚把红薯放进灶膛,就看到盘子里的人参片,好奇地问:“咦,这是什么?看着像人参啊。”


    姚玉兰刚好拎着老母鸡回来,一边关仓库门一边解释:“是心悦她爸给寄的人参,我让她自个儿留着补身子,她倒好,直接给切了,非要炖鸡汤给咱们一大家子补身子。”


    王雅琴一听,笑着说:“那我这做嫂嫂的,又要占弟妹的便宜了。”


    宋心悦连忙摆手:“嫂嫂这话可就见外了!你从娘家带回来的大肠、猪肝,我也没少吃啊。”


    王雅琴的大哥在肉联厂上班,偶尔能弄些新鲜的内脏,王雅琴也从没吃过独食,虽说跟人参比不了,但那份心意却很珍贵。


    王雅琴被她说得笑起来,“傻妮子,嫂嫂都不知道占了你多少便宜。这二弟娶了你,倒是让我这个做嫂子的沾了光。”


    宋心悦笑着打趣:“嫂嫂,嘴巴可真甜,下次喝姜汤,都不需要放糖了。”


    一说到这儿,王雅琴便苦着一张脸,她最是受不了姜汤的味道,每次喝姜汤可废红糖了。


    姚玉兰看着如此和睦的妯娌俩,也很是高兴。


    暗暗盘算起这人参价值几何?该给多少钱合适?


    一盘算这个,就想到了自己偷藏的好东西。这些日后得分成三份,两个儿媳跟小女儿一人一份。


    厨房里,灶膛里的柴火 “噼啪” 作响,红薯的甜香混着鸡汤的香味渐渐弥漫开来,温暖的气息包裹着三人,让这个寒冷的冬日,多了几分热闹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