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老祖宗留下的习俗

作品:《八零男友是疯批?躺平做枕头公主了

    接下去几天,舒禾跟在舒奶奶身后瞎忙,却是不亦乐乎。


    她不免感慨:“这才叫年呐!”


    正月初四,迎神接福。


    舒奶奶说:“灶王爷等神仙今天从天上返回人间,得好好迎接,祈求新的一年家宅平安、有米有粮、无病无灾。”


    喔呵~


    可能前面这些年被压久了,舒禾瞧着整个大院的人都准备贼充分,又是放炮又是焚香摆供的,热闹得不行。


    没办法,这会儿吃饭就是家家户户的大事,灶王爷管伙食,不管咋样都得热热闹闹给他迎回来。


    紧接着是正月初五,破五迎财。


    这更不得了了!


    初五可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节点,俗称‘破五’‘迎财神爷’。


    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卫生,势要将‘穷气’全扫地出门。


    扫完穷,又包元宝饺子,寓意招财进宝,广迎五财神。


    财神爷呐,谁不喜欢?


    舒奶奶跟舒母那是一套一套的,好些讲究的习俗,都给舒禾看傻眼了,乐呵呵地跟着做,让干啥就干啥。


    具体来说,这家里除了舒弈和还不能走的虎子,大伙儿都在忙,喜气洋洋的忙,欢欢喜喜接财神。


    正月初六,开市。


    延续‘送穷’的习俗,商户们陆续开门,把节日期间累积的垃圾清理出门,送走‘穷神’,正式启市。


    各种集市恢复热闹景象,人们也开始外出采购,生活逐渐恢复常态。


    舒家人自然不会闲着,如今的‘颜如玉’也算家族产业,头一回碰上启市的时间点,不得好好打扫、热闹启市?


    一窝蜂的,舒家一家老小全去了公司的院子,又是清扫又是放炮的,‘颜如玉’在新的一年也正式营业了。


    顾客们特给面儿,开门没一个小时,购物的人就蜂拥而至,一个个不仅购物欲强,那嘴里的话还好听。


    “老板,我要五套礼盒,赠品可别忘了哈!你还真别说,我用你家产品也就半个月,皮肤都白了一个度,细细滑滑的,过年的时候没少被人夸呢!”


    “好嘞,多谢您的肯定,我再多送您个洗面奶小样。”


    “老板老板,我要三套礼盒,外加两瓶面霜,你也得给我多送点啊!我给你家打了不少广告呢!这礼盒还是拿去送领导的。”


    “没问题。”


    “还有我,我要两支洗面奶,我男人是工地上干活的,那脸哟~跟驴踩了似的,又黑又脏,没曾想拿你家洗面奶一洗,我觉着他都跟蜕皮了似的……”


    “哈哈哈,你这说得也忒夸张了。”


    “是真的……”


    舒禾笑弯了眼,心里特开心,生意好是一方面,得到顾客认可是另一方面。


    忙活一天,大伙儿回到家也不觉得累,舒母还给每人煮了碗榨菜肉丝面。


    “吸溜吸溜”声不断,一个个吃得贼香。


    正月初七,人日祈福。


    “奶,啥是人日?我都没听过。”


    舒奶奶正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笑着拍了拍身边的小马扎,示意舒禾坐下:“这人日啊,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日子,算起来比过年还早几分讲究呢!


    传说女娲娘娘创世的时候,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才造出咱们人来。所以这正月初七,就是咱们人的‘生日’,得好好祈福,盼着新的一年里家里人都平平安安、阖家美满。”


    舒禾听得眼睛发亮,顺势坐下,凑得更近了些:“原来还有这么个说法!特有讲究吗?”


    “讲究可多着呢!”舒奶奶掰着手指头数给她听,“头一样,就得吃‘七宝羹’。用七种新鲜的菜蔬熬成汤,比如菠菜、芹菜、荠菜、韭菜这些。


    每种菜还都有说法,菠菜寓意‘生机勃勃’,芹菜盼着‘勤勤恳恳’,荠菜象征‘吉庆’,凑在一起煮了吃,是盼着咱们新的一年啥都顺顺当当,有个好彩头。”


    她顿了顿,又指了指院角晒着的彩纸:“还有‘戴人胜’。以前呀,到了人日,姑娘们会用彩纸、丝绸剪成人形的小饰品,戴在头上或者别在衣襟上,图个‘人丁兴旺’的好兆头。不过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咱们可以简单剪些小红纸人,贴在窗户上,也算应了习俗。”


    舒母从厨房端着面盆出来,正好听见祖孙俩的对话,笑着补充:“还有登高呢!老话讲‘人日登高’能祛病消灾,以前城里人会去城外的山上爬一爬,咱们在大院里,一会儿吃完早饭,你去房顶上站站,也算沾了登高的喜气。”


    “房顶上?”舒禾愣了愣,随即笑出声,“这倒是新鲜!那一会儿我爬上去站站,好好祛祛去年的晦气。”


    “又不是真让你爬,让你哥给你扶着梯子,你爬到那小平台上站站就成。”


    “就爬就爬。”


    “得嘞,等你这皮猴皮完后,咱们吃七宝羹。”


    正月初八,谷日敬神。


    谷日,谷日,谷子的生日!


    这可是大日子中的大日子。


    一早,舒母就起来了,洗漱完就一直在院子里转,忙一会儿就看看天。


    直到日头升空,天空放晴,她才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今年是个好年呐!日头那么好,得五谷丰登。”


    舒禾不明白啥意思,等问清楚后才知道,原来人们会通过初八的天气,定今年的收成。


    但凡碰上阴雨天,就表示今年收成不佳。


    放晴则反之。


    “妈,那今年指定是个好年,你瞧这大太阳。”


    “是这个理。”


    正月初九,天公日。


    又是一桌子贡品,说是拜天公的,祈求一家子平安,万事如意。


    至于祭拜完的贡品,自然是进了舒禾几人的肚子。


    正月初十,石不动。


    一大早,舒父就蹲在院角的磨盘旁,拿着块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磨盘上的灰尘,连石缝里的污垢都没放过。


    舒禾瞧着好奇,就凑过去问:“爸,您擦这磨盘干啥呀?要用啊?”


    舒父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笑着解释:“今天是正月初十,‘石不动’的日子,凡是跟石头沾边的东西都不能动,更不能敲打,得好好敬重着。我这不是给磨盘擦擦灰,算给它‘贺寿’嘛。”


    舒禾听得稀奇,绕着磨盘转了一圈:“还有这说法?那咱家的石头缸、灶台边的石板,是不是也得‘贺寿’?”


    “可不是嘛!”舒奶奶正好端着个小簸箕从院门进来,里面装着些小米和黄豆,“一会儿把这些五谷撒在磨盘、石缸和灶台石板上,算是给石头‘上供’,盼着它们来年还能好好帮衬家里。


    你看这磨盘,以前年年帮咱们磨玉米面、黄豆面,可立了大功;还有那灶台石板,天天挨着柴火烤,也没裂过,都得好好敬着。”


    舒母也从厨房出来,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布,去擦灶台边的石板:“以前在乡下,‘石不动’这天更讲究,村里的石碾子、石桥都得用红布盖着,谁要是敢在这天凿石头、搬石板,得被长辈们说一顿。咱们现在在城里,没那么多规矩,但该有的敬重不能少。”


    “可真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