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锦衣卫出动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耿炳武在一旁听得脸色铁青,拳头紧握,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蛀虫!国贼!竟敢如此!


    末将这就点兵,去把这几家黑店抄了!把人全抓回来!”


    “慢!”


    朱标抬手制止了他,眼神锐利如刀,“抓,自然要抓。


    但不能只抓沙州的,更不能打草惊蛇!


    这些商号既然能做如此勾当,在肃州、凉州乃至京城,必然也有枝节牵连!


    要动,就必须以雷霆之势,将其连根拔起,一网打尽!”


    他转向李祺和朱棣,语气果决:


    “老四,祺弟,此事关系重大,已远超沙州卫剿匪范畴,


    牵扯边贸吏治,需父皇圣裁,调动锦衣卫及刑部力量。


    孤要即刻拟写手谕,将‘一阵风’口供及涉案商号名单,


    八百里加急直送父皇御前!请旨定夺!”


    “大哥说的是!”


    朱棣重重一拍大腿,“这帮喝兵血、资寇粮的杂碎,一个都不能放过!”


    李祺点头:“标哥,事不宜迟,迟则生变。


    需立刻封锁消息,确保在朝廷动手前,沙州这边无人能将消息传递出去。”


    朱标当即对耿炳武下令:“耿将军,立刻封锁卫所,许进不许出!


    严密封锁‘一阵风’已被生擒并开口招供的消息!


    对外只宣称头领负隅顽抗已被击毙,匪众溃散!


    所有知情将士,一律暂不得与外界接触,违令者,军法从事!”


    “末将遵命!”


    耿炳武深知事关重大,抱拳领命,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朱标则走到牢房内那张简陋的木桌前,铺开纸张,拿起笔,略一沉吟,便奋笔疾书。


    他将此行西域所见之概况、沙州卫军民之不易、剿灭“一阵风”团伙之经过、审讯所得之惊人内幕、涉案商号之名单及可能之背景,写得清清楚楚。


    最后,他恳请朱元璋,立即下令锦衣卫暗中控制相关人犯,


    查封相关商号,彻查其网络,以正国法,以安边陲。


    写毕,他取出随身太子印信,郑重盖下。


    “耿将军!”朱标唤道。


    耿炳武早已候在门外,闻声立刻进来。


    “挑选你卫所最精锐、最可靠、脚力最好的驿卒,


    双人双马,携带孤之手谕,以八百里加急最高等级,


    即刻出发,昼夜不停,直送京师,面呈陛下!


    途中若有任何人胆敢阻拦或打探,格杀勿论!”


    朱标将封好的手谕递给耿炳武,语气斩钉截铁。


    “末将以项上人头担保!必在最快时间内将殿下手谕送达京师!”


    耿炳武单膝跪地,双手过头,接过那封沉甸甸、关乎无数人命运的手谕,转身大步流星而去。


    不久,沙州卫城门悄然开启一条缝隙,两骑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


    卷起一溜烟尘,迅速消失在苍茫的戈壁夜色之中。


    马蹄声急如骤雨,敲打着沉寂的大地,向着遥远的东方,疾驰而去。


    ……


    十日后,北平,紫禁城,武英殿。


    朱元璋正与李善长、刘伯温等心腹大臣议事,内容正是关于西域屯田及边贸事宜。


    一名内侍匆匆入内,跪地急奏:“启禀陛下,沙州卫八百里加急军报!信使已至宫门外,人马力竭!”


    殿内众人神色一凛。


    八百里加急!


    非天大的事绝不会动用此等传递速度!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快传!把人抬也抬进来!再传太医!”


    很快,两名几乎虚脱、嘴唇干裂爆皮、眼窝深陷的士卒,


    被侍卫搀扶了进来,其中一人甚至刚进殿就软倒在地,


    另一人勉强支撑着,从贴身的油布包里,取出那份太子手谕,高高举起,


    声音嘶哑得几乎说不出话:“陛……下……太子……殿下……手谕……沙州……”


    王景弘连忙上前接过,检查火漆完好,迅速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一把夺过,撕开火漆,飞快地展开阅览。


    越看,他的脸色越是阴沉,眉头紧紧锁起,


    眼中先是震惊,继而转为滔天的怒火!


    殿内气氛瞬间压抑得让人窒息,李善长和刘伯温交换了一个不安的眼神。


    “好!好!好!”


    朱元璋连说三个“好”字,却一声比一声冷,


    “好一群蛀虫!好一群国贼!竟敢如此!竟敢如此!”


    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墨纸砚齐齐一跳:


    “边军将士在前方浴血戍边,垦荒屯田!


    这些蠹虫就在后方资寇敛财!


    喝兵血!吃人肉馒头!可恨!该杀!”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所有宫人内侍吓得噗通跪地,浑身发抖。


    李善长和刘伯温也连忙起身,躬身肃立。


    朱元璋将手中手谕狠狠摔在御案上,声如雷霆:“毛骧!”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如同鬼魅般迅速出现在殿门口,单膝跪地。


    “立刻!马上!按太子手谕所列名单!给咱拿人!”


    “肃州‘隆昌号’赵氏、凉州‘顺兴记’钱氏、‘宝源堂’孙氏,


    及其族中主要男丁、掌柜,全部给咱下诏狱!


    其所有商铺、库房、家宅,给咱封了!


    一只苍蝇也不许飞出去!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另!给咱彻查!他们在京城有哪些关系?


    与哪些官员有过勾结?


    给咱一五一十地挖出来!


    咱倒要看看,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狗胆!”


    “臣遵旨!”


    毛骧没有任何迟疑,磕头领命,


    起身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嗜血的寒光,转身快步离去。


    很快,锦衣卫这座庞大的暴力机器,以最高效率疯狂运转起来。


    一队队缇骑手持驾帖,如狼似虎地冲出镇抚司,分扑各处。


    京营兵马也接到命令,配合行动,封锁相关街道。


    整个北平城,瞬间被一种无形的肃杀气氛所笼罩。


    市井百姓尚不知发生何事,只见锦衣卫和官兵频繁调动,


    马蹄声急促,纷纷关门闭户,心中惴惴。


    而那些名单上的人,此刻或许还在账房盘算着利润,


    或许还在宴饮作乐,


    或许还在做着打通西域商路大发横财的美梦……


    他们绝不会想到,覆灭的屠刀,已经以雷霆万钧之势,毫不留情地斩落下来!


    而远在数千里外沙州卫的朱标等人,尚不知晓这场风暴已然掀起。


    他们正在处理剿匪的后续事宜,安抚商旅,整顿防务。


    朱棣看着被关押的俘虏,还有些念念不忘:


    “可惜,没能亲手剁了那个‘一阵风’。”


    李祺淡淡道:“他的命,自有国法处置。他的口供,比他的命有价值得多。”


    朱标望着东方,轻声道:“算算时日,手谕应该快到京城了。不知父皇会如何决断……”


    常氏轻声安慰:“陛下圣明,定会廓清奸佞,还边疆一个朗朗乾坤。”


    数日后,沙州卫收到了来自京城的第一批,八百里加急回谕。


    回谕并非来自朱元璋,而是来自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直接呈送太子朱标。


    回谕内容简洁冷酷:“奉圣谕:涉案人等均已缉拿在押,家产抄没。


    一应罪证,正在严查。


    沙州卫所涉人等,听候殿下发落。


    另,陛下口谕:办得好。”


    朱标深吸一口气,知道沙州这边的收尾工作,必须尽快完成。


    他再次提审了“一阵风”,将京城的消息告诉了他。


    “一阵风”听完,沉默了许久,最后惨然一笑:


    “……也好……总算……清净了……太子殿下,


    给我个痛快吧……那些跟着我的小崽子……若罪不至死……求您……给条活路……”


    朱标看着他,点了点头。


    三日后,沙州卫校场,公开审理“一阵风”马匪案。


    罪证确凿,“一阵风”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朱标当众宣判:首犯“一阵风”,罪大恶极,判处斩立决!


    其余匪众,依律分别判处斩刑、徒刑、流放。


    与此案有勾结的沙州本地个别吏员、兵卒,也受到了严惩。


    同时,朱标也宣布,对被胁从入伍、且有悔过表现、罪行较轻者,允其戴罪立功,或发往屯田区劳作。


    刑场上,刽子手鬼头刀落下,“一阵风”的人头滚落。


    这个纵横戈壁、肆虐商路多年的马匪头子,终于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沙州卫内外,商旅百姓听闻消息,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颂太子殿下和朝廷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