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能得百姓如此,夫复何求!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我说!我说!”


    王老爷彻底崩溃,“是钱师爷!都是他主使的!


    囤积粮食、贪墨修渠款、做假账...都是他的主意!我只是奉命行事啊!”


    李祺追问:“粮食藏在哪?账本在哪?”


    王老爷颤抖着指指书房方向:“账...账本在我书房暗格里。


    粮食...粮食大部分藏在庄北五里外的废砖窑里,还有一部分在...在府衙官仓地下暗库...”


    朱棣冷笑:“官仓地下还有暗库?你们真是胆大包天!”


    李祺逼问:“还有谁参与?背后还有什么人?”


    王老爷哭丧着脸:“除了钱师爷,还有...还有府尊大人的小舅子,粮商刘老板...我就知道这些了,真的!”


    李祺与朱棣对视一眼,知道差不多了。


    李祺一掌击晕王老爷,对朱棣道:“发信号,让周通带人来控制庄园。我们去废砖窑。”


    朱棣点头,取出火折子向窗外打出信号。


    不多时,周通带人涌入庄院,迅速控制全场。


    李祺对周通道:“周将军,你带一队人在此看守,特别是书房暗格里的账本,务必保护好。


    再分一队人去府衙监视,防止他们转移证据。


    我与燕王去废砖窑。”


    周通领命:“大将军放心!末将已派人守住各要道,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李祺与朱棣立即动身,趁着夜色赶往废砖窑。


    果然如王老爷所说,五里外一座看似废弃的砖窑外松内紧,暗处有守卫巡逻。


    朱棣低声道:“祺哥,怎么进去?”


    李祺环境可视化面板全开,让他感知到周围所有守卫的位置和动向。


    “左侧三个,右侧两个,窑顶一个,窑内应该还有四个。”


    李祺冷静判断,“老四,你解决左边和窑顶的,右边的交给我。


    动作要快,不能让他们发出警报。”


    朱棣咧嘴一笑:“看我的!”


    二人如同猎豹般扑出。


    李祺身形如鬼魅,几乎瞬间就来到右侧两个守卫面前。


    那二人惊觉刚要喊叫,李祺双掌齐出,精准击中二人颈侧,两人软软倒地。


    与此同时,朱棣也利落地解决了左侧和窑顶的守卫。


    二人配合默契,几乎同时完成。


    潜入窑内,果然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看似废弃的砖窑下,竟有一个巨大的地下仓库,堆满了袋袋粮食,足有数千石之多!


    几个看守正在喝酒赌钱,毫无防备。


    李祺和朱棣如神兵天降,转眼间就将几人制服。


    “好家伙!”


    朱棣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又惊又怒,


    “这么多粮食!够全城百姓吃上一个月了!这帮蛀虫!”


    李祺检查了几袋粮食,面色凝重:“都是新粮。看来他们不仅囤积居奇,还很可能盗换了官仓储备粮。”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朱棣警觉地到窑口查看,顿时喜道:“是大哥和周通他们来了!”


    原来朱标不放心,让周通留守王家庄,自己带了一队人马前来接应。


    朱标进入窑内,看到如此规模的囤粮,


    也是震怒:“岂有此理!边关将士粮饷吃紧,蜀中百姓忍饥挨饿,这帮蛀虫,


    却囤积如此多粮食待价而沽!其罪当诛!”


    李祺道:“标哥,现在不是动怒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保护好这些证据,同时控制府衙官仓,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朱标冷静下来:“祺弟说得对。周通!”


    “末将在!”周通应声道。


    “你即刻带人返回城中,控制府衙及各要害部门,特别是官仓。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出!”


    “末将遵命!”


    朱标又对李祺和朱棣道:“你二人随我在此看守,等周通控制局面后,再行处置。”


    等待的时间里,朱棣忍不住问道:“大哥,咱们接下来怎么办?直接亮明身份抄了这帮贪官污吏?”


    朱标沉吟道:“此事牵涉甚广,恐怕不止潼川府一地。


    需得周密安排,一网打尽,不能打草惊蛇。”


    李祺点头:“标哥所言极是。


    我看不如这样,我们暂时不亮明身份,以免打草惊蛇。


    就以查处囤积居奇的名义,先控制所有涉案人员及证据。


    待掌握全部情况后,再请旨定夺。”


    朱标赞许道:“祺弟此计甚好。就这么办。”


    不多时,周通派人来报:府衙及各要害部门已全部控制,官仓地下暗库也被发现,内藏大量粮食和金银。


    府尊及一众涉案官员,已被软禁在府衙内。


    朱标立即下令:将所有涉案人员单独关押,查封所有账册物证,派重兵把守各粮仓和银库。


    同时贴出安民告示,宣称朝廷特使已至,严查囤积居奇,平抑粮价,百姓可正常购粮。


    消息传出,潼川府百姓欢呼雀跃,多年怨气一朝得雪。


    三日后,初步查证结果出来,触目惊心:此案不仅涉及潼川府上下官员,还牵扯到成都府乃至更高层的官员。


    贪墨数额之大,牵涉人员之广,令朱标震怒不已。


    “岂有此理!如此蛀虫,竟敢如此猖獗!”


    朱标将查证报告摔在桌上,“立即八百里加急,将案情奏报父皇!请旨严惩!”


    李祺建言:“标哥,此案牵涉甚广,需得派得力人手,押解要犯和证据进京。


    我建议让周通将军负责此事,他刚正不阿,可保万无一失。”


    朱标点头:“正合我意。周通!”


    “末将在!”


    “本王命你亲自押解,一干要犯及所有证据进京面圣!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定不辱命!”周通铿锵应道。


    是夜,潼川府衙内,朱标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月色,久久不语。


    李祺走近:“标哥,还在想案子的事?”


    朱标叹道:“祺弟,我是在想,大明疆域万里,像这样的蛀虫还有多少?


    若不是我们偶然到此,此案不知还要隐藏多久?


    百姓还要受苦多久?”


    李祺安慰道:“水至清则无鱼。有贪官污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查处他们的决心和能力。


    如今陛下圣明,标哥你又如此关心民瘼,大明天下,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朱标转身,重重拍了拍李祺肩膀:“说得对!正因为有这些蛀虫,我们更该励精图治,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这时,朱棣兴冲冲跑来:“大哥,祺哥,你们猜怎么着?


    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给咱们送来了万民伞!


    现在府衙外跪了一地百姓,非要见特使大人呢!”


    朱标与李祺相视一笑。


    “走吧,”朱标整了整衣冠,“我们去见见百姓。”


    府衙外,火把通明,成千上万的百姓跪地高呼:


    “青天大老爷!感谢朝廷特使为民做主!”


    看着眼前场景,朱标眼眶微热,轻声道:


    “为君者,能得百姓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