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金山银海与矿奴(上)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海湾,明军水师仍在进行最后的清扫工作。


    朱棣指挥着士卒们清点缴获的物资,将那些沉船残骸中有价值的物件打捞上来,同时肃清可能藏匿的残敌。


    “啧,这些倭寇倒是攒了不少家底。”


    朱棣踢了踢脚边一个被水浸湿的木箱,里面露出几件做工粗糙的金饰和一堆散乱的银币,


    “就是品味差得很,净是些不入流的东西。”


    李祺站在旗舰船头,目光扫过这片狼藉的海湾。


    此刻,他隐约感觉到这片土地之下,似乎蕴藏着某种不同寻常的“气”。


    “老四,”


    李祺忽然开口,打断了朱棣对倭寇审美的吐槽,


    “你带一队人,沿着海湾西侧那条溪流往上游探一探。”


    “上游?”


    朱棣抹了把脸上的海腥味和烟灰,


    “祺哥,那边山陡林密,不像有倭寇窝点啊?有漏网之鱼?”


    “不像。”


    李祺微微摇头,目光投向远处苍翠的山峦,“我感觉那边……有些特别。去看看吧,小心些。”


    朱棣虽然不解,但对李祺的判断向来信服,


    当即点了一哨身手矫健的亲兵:“都跟老子来!带好家伙,开路!”


    一行人沿着蜿蜒入海的溪流逆流而上,起初是泥泞的滩涂,很快便进入植被茂密的丘陵地带。


    越往深处走,山路越是崎岖难行。


    “这鬼地方,鸟不拉屎的,能有什么特别?”


    一个亲兵挥刀砍断挡路的藤蔓,小声嘀咕。


    朱棣也皱紧了眉头,四下张望。


    除了树还是树,偶尔惊起几只飞鸟,看不出任何异常。


    又前行了约莫半个时辰,溪流在一处较为平缓的山谷地带变得宽阔了些。


    朱棣眼尖,忽然注意到溪水底部的泥沙中,似乎闪烁着一些微弱的金光。


    “嗯?”


    他蹲下身,掬起一捧水,仔细看去。


    清澈的水流中,果然夹杂着一些比沙粒略大的、金灿灿的颗粒!


    “这是……”朱棣的心脏猛地一跳,一个难以置信的念头窜入脑海。


    他猛地站起身,环顾四周,发现溪流两岸的岩石色泽也与别处不同,带着一种独特的暗红色和青黑色。


    “你!回去禀报大将军和太子殿下!快!”


    朱棣指着一名亲兵,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其他人,散开!仔细查看这附近的山体和溪流!”


    当李祺和朱标带着几名精通矿脉勘探的老工匠赶到时,


    朱棣正拿着一块从山壁敲下来的、夹杂着明显金色和银色脉络的矿石,激动得满脸通红。


    “大哥!祺哥!你们看!金子!还有银子!满山都是!”


    朱棣几乎是吼出来的,将那块沉甸甸的矿石塞到朱标手里。


    朱标接过矿石,入手沉重,那金灿灿、白花花的脉络在阳光下耀眼夺目,饶是他一向沉稳,呼吸也不由得急促起来。


    他看向身旁的老工匠。


    老工匠双手颤抖地接过矿石,拿出随身的小锤和铁钎,小心翼翼地敲下一小块,


    仔细观察断面,又放在嘴里用牙轻轻磕了磕,激动得胡子都在抖:“殿下!大将军!是真的!是品位极高的狗头金和银矿脉!


    老天爷……老朽探矿一辈子,从未见过露头如此明显、品位这般富集的矿脉!这……这简直就是一座金山银山啊!”


    李祺闭上眼,将感知力缓缓延伸开去。


    在他的“视野”中,以这条溪谷为中心,周围数座山体的内部,都蕴藏着庞大而浓郁的金银矿脉,其储量之丰,远超想象。


    他睁开眼,对朱标沉声道:“标哥,不止这一处。这周围的山,几乎都是。其储量……恐怕难以估量。”


    朱标闻言,倒吸一口凉气,拿着那块矿石的手握得紧紧的。


    他环视这片无名的山谷,心情激荡。


    大明虽然富庶,但如此巨大的金银矿藏,也是足以震动国本的发现!


    这意味着更多的军费,更充裕的国库,更能惠及百姓的工程……


    “天佑大明!真是天佑大明!”


    朱标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没想到东瀛弹丸之地,竟蕴藏着如此财富!难怪倭寇能屡屡作乱,劫掠之余,竟还有此等财源!”


    朱棣兴奋地搓着手:“发财了!大哥!咱们这下可发大了!把这些山都搬回去!”


    “搬回去?”


    朱标被弟弟的话逗得哭笑不得,心情也稍稍平复,“怎么搬?此乃天成地就,自然要在此开采。”


    他沉吟片刻:“此地刚刚平定,不宜久留大军。但此矿关系重大,必须立刻处置。”


    他转向李祺,“祺弟,你即刻派人详细勘探,划定矿脉最富集、最易开采的区域。”


    “好。”


    李祺点头,立刻吩咐随行的工匠和懂得堪舆的军官开始工作。


    朱标又对朱棣道:“四弟,你带人去清理海湾缴获的倭船,挑选最大、最坚固的两艘福船,再调拨一队绝对可靠的水师官兵。”


    “大哥你要运金子回去?”朱棣眼睛放光。


    “对!”


    朱标斩钉截铁,“立刻将目前已开采出来、以及最容易获取的矿石先行运回大明!


    如此巨利,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更要让父皇早日知晓!”


    命令下达,整个明军营地都为之震动和兴奋起来。


    将士们得知发现了巨大金银矿,士气愈发高昂。


    在朱棣的亲自监督下,两艘最大的福船被迅速清理,配备了熟练的明军水手。


    李祺凭借超凡的感知,直接指出了几处,


    倭寇之前已经进行过小规模开采、堆积了不少现成矿石的地点,以及几处矿脉几乎裸露在外的富集点。


    数千明军士卒变成了临时的矿工和搬运工,热火朝天地开始装船。


    看着一筐筐、一袋袋沉甸甸的、闪烁着诱人光芒的矿石被搬上福船,


    朱棣咧着嘴笑个不停:“好!好!装满!都给老子装满!一点缝儿也别留!”


    不到两日,两艘福船的货舱和甲板,


    都被尽可能合理地塞满了高品位的金银矿石,吃水线深深没入海中。


    临行前,朱标来到码头,将一封火漆密封的信件绑在沙雕身上,并将同样的一封交给徐增寿。


    “徐将军,此次任务,重于泰山!”


    朱标神色无比严肃,“这两船矿藏,乃是我大明国运所系!这封信,更是关乎后续大计!你务必亲自呈交父皇,万不可有失!”


    徐增寿单膝跪地,双手接过信件,铿锵答道:“末将以性命担保!必不辱命!船在人在,信在人在!”


    朱标点点头,又补充道:“航线已经为你规划好,尽量靠北航行,避开可能存在的倭寇残匪。


    抵达大明海域后,直接前往北平府海口,届时自会有人接应。”


    “末将明白!”


    “去吧!”朱标拍了拍他的肩膀。


    徐增寿起身,大步登上为首的那艘福船。


    很快,两艘满载着希望和财富的福船升起风帆,


    在水师战舰的护航下,缓缓驶出海湾,向着西方的大明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