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金山银海与矿奴(下)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目送船队消失在海平线,朱标深吸一口气,对李祺和朱棣道:“我们也该加快动作了。
必须在倭寇反应过来,反扑矿山区之前,彻底平定此地!”
接下来的日子,明军兵分两路。
李祺和朱棣率领主力部队,继续清剿扫荡残敌,向京都方向稳步推进。
朱标则坐镇后方,一边处理军务,一边焦急地等待着京城的回音。
近一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天际传来熟悉的雕鸣。
沙雕巨大的身影出现在空中,盘旋两圈后,稳稳地落在中军大帐前。
李祺从沙雕腿上的竹管里取出一封密信,递给朱标。
朱标迫不及待地拆开火漆,展开信纸。
看着看着,他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先是惊讶,随即是恍然,最后嘴角甚至忍不住勾起一丝古怪的笑意。
“大哥,老头子说什么了?是不是高兴坏了?夸咱们了?”
朱棣闻讯赶来,连珠炮似的发问。
李祺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朱标将信递给李祺,笑着对朱棣道:“父皇自然是龙心大悦,直呼天佑大明。不过……父皇的安排,倒是比我们想的还要……周全。”
李祺快速浏览着信件。
朱元璋的笔迹苍劲有力,语气激动之余,更多的是帝王的冷静和深谋远虑。
他完全赞同先行运回矿石和后续开采的计划,
并对朱标信中提出的“以俘代工”的设想大加赞赏,但提出了更“彻底”的方案。
信中写道:‘……标儿所虑极是,倭寇凶顽,死不足惜,与其空耗粮米,
不如令其戴罪效力于矿洞之下,以彼之血肉,偿彼之罪孽,掘彼之财富,资吾之国用,善哉!
然,矿工之管理,首重防乱。
凡入矿之俘,皆净其身,去其势,使其无家无后,唯赖矿洞苟延,
方可绝其反抗之念,安心效力……朕已遣大内总管王景弘,率精于此事之内官百人,
并工部矿冶官吏、工匠五百人,携所需一应器具,乘快船前往。
算时日,不日将至。
尔等需做好接应,划定矿区,严加看管,即日开工,不得延误……’
李祺看完,沉默了。
朱元璋这一手,不可谓不狠辣绝决。
直接将战俘阉割,变成矿奴,这几乎是从根子上断绝了这些人的任何希望,
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在暗无天日的矿洞里劳作至死。
这已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一种从肉体到精神的彻底摧毁和物化利用。
朱棣凑过来瞄了几眼,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地夹紧了双腿:“我滴个乖乖……老头子这招……可真够绝的!
不过……对付这些畜生,正合适!”
他很快又兴奋起来,“这下好了,有专业的人来挖矿了!咱们就能专心打仗了!”
朱标叹了口气,语气有些复杂:“父皇……思虑确比我们周全。
如此虽……有伤天和,但对此地倭寇,或许这才是最有效、最杜绝后患的办法。
只是,具体执行起来……”
几天后,一支由十余艘大小船只,组成的船队抵达了樱岛海湾。
船队风格迥异,既有朝廷的快船,也有看起来像是运送物资的货船。
为首的船上,一位面白无须、气质阴柔中带着威严的中年宦官,在内侍的搀扶下,踏上码头。
此人正是大明宫内权势赫赫的大内总管之一——王景弘。
“奴婢王景弘,奉皇上旨意,参见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大将军。”
王景弘声音尖细却清晰,行礼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笑容。
“王公公一路辛苦。”
朱标代表三人回礼,“所需人手物资可都齐备?”
“回殿下,奴婢所率内官百人,皆精通‘净身’之术,工部官吏、工匠五百人,亦俱是熟手。
一应刀具、药物、矿镐、支撑木等物资,均已足量备齐,随时可以开工。”
王景弘的回答干脆利落。
寒暄过后,王景弘便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
他在朱标指派的一名向导带领下,立刻前往已被明军控制的矿区实地勘察,其专业和高效令人侧目。
又过了两日,一队队垂头丧气、被绳索串联着的倭寇俘虏,在明军士兵的押解下,
从各地战俘营被驱赶到矿区附近临时搭建的、戒备森严的营寨中。
这些俘虏大约有数千之众,他们大多面带恐惧和茫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
王景弘站在一处高台上,冷漠地扫视着下方黑压压的俘虏,如同在看一群待宰的牲畜。
他轻轻一挥手,尖细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开始吧。按规程办,动作利落些,用好药,别浪费了。
净身之后,即刻编号造册,伤情稳定者,即日下矿。”
他身后那百名面无表情的内官,如同冰冷的机器般行动起来。
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有的负责核对俘虏身份(虽然并无意义),
有的负责准备“手术”场地——其实就是一片搭了棚子的空地,
摆放着简陋的木凳和一堆令人不寒而栗的、闪着寒光的特制刀具和烙铁。
还有的则负责调配麻沸散和金疮药(并非出于仁慈,而是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劳动力”的存活)。
很快,第一批被随机挑选出来的倭寇俘虏,被强按着拖进了那片棚子。
当他们意识到要发生什么时,惊恐的挣扎和凄厉的嚎叫声顿时响彻营地。
“八嘎!放开我!”
“不要!饶命啊!”
“恶魔!你们这些明国恶魔!”
然而他们的挣扎,在如狼似虎的明军士兵和那些手法熟练、心冷如铁的内官面前,毫无意义。
棚子里很快传来令人牙酸的切割声,以及随后因极度痛苦而变调的惨嚎,
紧接着是烙铁烫,在伤口上发出的“嗤嗤”声和皮肉焦糊的味道,
最后只剩下绝望的、微弱的呻吟。
营地里的其他俘虏目睹或听闻此景,吓得面无人色,骚动不安,
但在周围明军明晃晃的刀枪和强弓硬弩的威慑下,最终只能化作绝望的麻木和死寂。
朱棣抱着胳膊在不远处看着,起初觉得有些解气,
但看了一会儿,也觉得有些头皮发麻,咂咂咂咂嘴道:“这帮没卵子的家伙,下手是真黑啊……不过,痛快!”
朱标眉头微蹙,下意识地转开了视线。
他并非同情这些倭寇,只是身为储君,目睹如此大规模、系统性的残酷场面,内心仍不免受到冲击。
李祺站在他身边,神色平静,目光深邃地看着那片,如同人间地狱般的营地,
以及更远处,已然开始有矿奴在监工鞭打下,进行露天开采的矿区。
在他看来,这是战争必要的残酷,是对敌人最彻底的利用和惩罚,
更是以战养战、巩固大明利益的必要手段。
这些倭寇手上沾满大明军民的鲜血,如今的下场,不过是咎由自取。
“标哥,”
李祺缓缓开口,“此地有王公公打理,矿务已无需我们操心。
开采的金银,将源源不断运回大明。
我们是时候继续前进,去找那位征夷大将军,做最后的了断了。”
朱标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没错。此间事了,京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他看向李祺和朱棣,“整顿兵马,三日后,拔营出发!”
“早就等不及了!”朱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李祺点了点头,最后望了一眼那喧嚣而残酷的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