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燕王被困

作品:《大明霸王:李七岁带朱标打穿洪武

    樱岛矿区逐渐步入“正轨”,在王景弘雷厉风行且冷酷高效的管理下,


    那座巨大的“人肉矿机”开始源源不断地吐出黄白之物,又通过定期前来运输的船只,将财富运回大明。


    主营地的气氛却并未因此变得轻松。中军大帐内,气氛肃杀。


    巨大的东瀛全域舆图上,代表明军势力的箭头已深深嵌入九州岛南部,而下一个目标,清晰无比地指向北方——京都。


    “补给已重新充足,伤员大多也已痊愈或安置妥当。”


    朱标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京都的位置,“是时候了。休整日久,恐生变故。


    必须趁足利义满尚未从接连打击中完全恢复,各路大名还在观望甚至心怀鬼胎之时,以最快速度直捣黄龙!”


    “大哥说得对!”


    朱棣早就按捺不住,拳头捏得咔咔响,“在这鬼地方挖矿都快闲出鸟来了!正好用那帮京都老爷们的血,给咱们的刀剑再开开锋!”


    李祺目光扫过舆图上从樱岛通往京都的路径,沉声道:“从此地至京都,路程不近,且需横跨多处险要。


    倭寇虽遭重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困兽犹斗,其最后挣扎必更加疯狂。


    我军虽士气高昂,然孤军深入,需防其断我归路、袭我粮道。”


    “祺弟所虑极是。”


    朱标点头,“故此战,仍需以正合,以奇胜。我意,大军分三路进发。”


    他手指划出三条线路:“我自统中军主力,沿主要通道稳步推进,吸引敌军主力注意,并保障后勤粮道畅通。此为‘正兵’。”


    “老四,”


    他看向朱棣,“你率一支精锐骑兵,人数不必多,但要全是悍勇敏捷之士,作为先锋。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清除沿途小股敌军哨卡,探查敌情。


    若遇战机,可自行决断,予以敌当头棒喝!


    此为先锋,亦为‘奇兵’之箭矢。”


    “得令!”


    朱棣兴奋地抱拳,眼中燃烧着战意,“大哥放心,定叫那帮倭寇闻风丧胆!”


    最后,朱标看向李祺,神色凝重:“祺弟,你肩负最重。


    你率另一支机动兵力,游弋于大军左右翼之外。


    凭借你的‘天眼’,洞察敌军虚实动向。


    若发现敌军破绽,或中军遇伏,或老四遇阻,你需如雷霆般直击其要害,或迂回包抄,或中心开花,一举定乾坤!


    你是我军的定海神针,亦是决胜的‘奇兵’之主刃!”


    李祺沉稳应道:“标哥放心,我明白。必不使大军有失。”


    “好!”


    朱标深吸一口气,“各自回去准备,明日拂晓,祭旗出征!”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将樱岛海湾染上一层金红。


    明军水师主力战舰并未随行,它们需要继续控制海域,保障后路和运输线。


    岸上,数千明军精锐列队完毕,刀枪如林,甲胄鲜明,肃杀之气冲霄汉。


    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朱标、李祺、朱棣三人皆身着戎装。


    朱标上前一步,面对将士,声音清朗却充满力量:“大明的好儿郎们!今日,我们将继续北伐!


    目标,倭寇巢穴之核心——京都!


    这些时日,你们看到了倭寇的残暴,也看到了他们施加在我们同胞身上的苦难!


    如今,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


    用你们手中的刀剑,告诉那些倭寇,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


    将士们的怒吼声如山呼海啸,震撼四野。


    朱棣接过亲兵递上的酒碗,朗声道:“喝了这碗壮行酒!随老子去砍下足利义满的狗头!”


    “干!”


    众人饮尽碗中酒,狠狠将碗摔碎于地。


    “出征!”


    号角长鸣,战鼓擂响。


    大军分为三股洪流,按照既定计划,浩浩荡荡开拔出营,向着北方进发。


    朱棣一马当先,带着两千轻骑,如同脱缰野马,很快便消失在前方的丘陵地带。


    他需要为大军扫清前路障碍,并充当诱饵和探路石。


    李祺率领的五千机动部队,则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没入侧翼的山林之中,


    凭借李祺的感知,他们总能找到最隐蔽的路径,最大限度地隐藏自身踪迹。


    朱标坐镇中军,率领两万余主力以及辎重营,保持着严整的队形,不疾不徐地稳步推进。


    沿途,他们不断修筑简易堡垒,留下少量兵力守卫,确保补给线的安全。


    起初的几天,进军出乎意料地顺利。


    朱棣的先锋骑兵偶尔会遭遇小股倭寇的侦察兵或者地方豪族武装,往往一个冲锋便将其击溃,甚至都无需他亲自出手。


    沿途的村庄大多空空如也,百姓似乎早已闻风逃窜。


    “呸,一群没卵子的怂货!”


    朱棣对此很是不屑,觉得倭寇已经被吓破了胆。


    然而,这种“顺利”却让后方的朱标和侧翼的李祺隐隐感到不安。


    “太过安静了。”


    朱标在中军大帐内,对着地图蹙眉,“足利义满绝非庸才,连丢数城,损兵折将,岂会毫无反应?这不像撤退,更像是在收缩兵力,酝酿着什么。”


    李祺通过沙雕与中军通信:“标哥所虑甚是。


    我的感知范围内,前方大型城镇的守军数量在增加,且周边山林中,多有零星伏兵痕迹,虽不成规模,却似眼线。


    恐有大规模埋伏。提醒老四,万不可冒进贪功。”


    朱标立刻下令:“传令燕王,放缓速度,谨慎探查,等待中军,不可孤军深入!”


    命令很快通过快马和旗号向前传递。


    但已经晚了。


    朱棣的先锋军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让他逐渐放松了警惕。


    这日午后,他们进入了一处险要的峡谷地带。两侧山高林密,道路蜿蜒其中。


    副将提醒道:“殿下,此地地势险要,需防埋伏。”


    朱棣骑在马上,抬头看了看两侧寂静的山岭,撇撇嘴:“埋伏?老子借他们十个胆子!


    瞧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有埋伏早被老子的斥候发现了!加速通过,早点出去扎营!”


    部队加快了行军速度。然而,就在先头部队即将走出谷口,后队完全进入峡谷之时——


    轰隆!轰隆!


    几声巨响从谷口方向传来,巨大的碎石和滚木从天而降,瞬间将出口堵死!


    几乎同时,两侧山岭之上,猛地竖起无数面旗帜,


    黑压压的倭寇如同从地里钻出来一般,占据了 每一处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