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让中国有自己的火箭
作品:《黎明之箭》 出了医院后门,几人沿着窄巷绕到平凉路,确认身后没有人追来,才松了口气,此时,路灯昏黄的光洒在水泥路面上,映得整个平凉路像条长河。
林嘉娴看着王北海额头上渗血的纱布,伸手轻轻碰了碰,语气里带着嗔怪:“还疼吗?”
王北海摸了摸纱布,咧嘴笑了,忘了额角的疼。
“对了,先前在礼堂里,你跳的那是什么舞?我从来没见过,倒挺新奇。”林嘉娴好奇地问。
“那叫‘迪斯科’,去年从国外回来的表哥教我的,他说这是国外最流行的舞,跟着摇滚乐跳最带劲。”王北海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盘磨得有些掉色的磁带,“这盘猫王的《Heartbreak Hotel》,就是他从国外捎回来的,我平时就爱听这个。”
“你这叫崇洋媚外。”林嘉娴故意皱起眉,伸手抢过磁带,指尖碰到他的手,又赶紧缩回去,耳尖悄悄泛红。
“这你就不懂了吧?”王北海凑过去,压低声音,“咱这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摇滚乐的节奏能让人提神,迪斯科能活动筋骨,整天在车间里太闷了,总得找个消遣方式,你看今天舞会上,大家不都跟着跳了吗?”
林嘉娴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只能白了他一眼,却把磁带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口袋,她其实挺喜欢那首英文歌的旋律,刚才在礼堂里,她的脚也忍不住跟着打拍子。
王北海几人把林嘉娴送回家,然后王北海带着老坛、强子和大黄三人赶回敬老院,正好老常回衡山路了,房间里空出一张床,两张床四个人将就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四人才赶回衡山路蕃瓜弄宿舍。
临近春节,柴油机厂马上要放假了,工人们的心态也变得活跃起来。
厂里的工人按进厂年代分为两个群体:解放工人和建国初期工人。解放工人是从民国政府旧工厂解放过来的,整体技术水平有限;建国初期工人以五八年为节点,号称“五八号”,虽然人数不多,却是厂里的中流砥柱,大多有文化、手艺好,郑有才就是其中的代表。
郑有才本是锻造车间的翻砂工,却特别擅长制作烟花,每到春节或重大庆典,他就带着工人,用厂里的材料制作各式各样的烟花。临近春节,他又开始忙活起来,下午的时候他就在厂区的空地上搭起铁架子,把制作好的烟花挂上去,傍晚时分,点燃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夜里绽放,照亮了整个厂区,工人们围着烟花,欢呼雀跃,寒冷仿佛都被驱散了。
王北海也和林嘉娴一起欣赏了这场别开生面的烟花盛宴,自从两人相认后,感情也逐渐升温,虽然没有表明关系,但在他们心里都默契地选定了对方。
转眼就到了腊月廿九,上海柴油机厂门口贴了对联,挂起了红灯笼,厂里的广播循环播放着《歌唱祖国》,年味越来越浓。厂长林启康站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上,身边堆着小山似的年货:每人两斤带鱼、一斤花生、半斤糖果,还有一张粮票和布票。工人们排着队领年货,脸上都带着笑,互相说着拜年的话。
“老常同志,这是你的年货,拿好。”林启康递过一个布袋子,里面装得满满当当。
老常接过袋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谢谢林厂长,我这就带回设计院,让同事们也沾沾喜气。”他惦记着院里的伙计们,恨不得立刻就回去。
王北海跟在老常后面正准备去领年货却被林嘉娴拉到一边。
“等会领完年货,你等我一下,有事找你。”林嘉娴凑到王北海耳边低声说。
“可是……我还要赶着回设计院,都跟老常约好了。”王北海如实说道。
“不许回!”林嘉娴瞪了王北海一眼,丢下三个字便转头忙着给爷叔林启康分发年货去了。
啥意思?王北海愣愣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领完年货,厂里就放假了,老常找到王北海,得知王北海暂时不回设计院后,他连敬老院宿舍都没回,直接拎着年货往轮渡码头赶去。
王北海也领了年货,见林嘉娴还在忙着发年货,他打了个招呼便抱着布袋子,沿着军工路往敬老院走,路过巷口的馒头摊,又掏出粮票买了二十个白面馒头。
敬老院的铁门虚掩着,老周师傅正在院子里扫地,小黄狗摇着尾巴跑过来,在王北海脚边蹭来蹭去。
“小王同志回来啦!”老周师傅放下扫帚,看到他怀里的年货,“这是厂里发的年货吧?柴油机厂福利不错的。”
“周大爷,这些年货我用不到,给院里的老人们分了吧。”王北海把布袋子递过去,又拿出馒头,“还有这些馒头,您给老人们热着吃。”
“这怎么使得?”周师傅连忙推辞。
王北海直接将手里的布袋往前一推:“周大爷,我是真心给大家的,就当是我这个做晚辈的孝敬各位长辈了。”
老周师傅眼眶一热,赶紧喊来几个身体硬朗的老人接过王北海手里的东西,随后,大家围着王北海,七嘴八舌地道谢:
“小王啊,难为你还想着我们这些老家伙。”
“小王同志,快进来烤烤火,外面冷。”
王北海跟着他们走进屋里,炉火烧得正旺,老人们给他端来热茶,又拿出瓜子糖果,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他坐在炉边,听老人们讲过去在厂里的故事,心里暖烘烘的。
临近中午,林嘉娴找到敬老院,看到王北海正帮老周师傅劈柴,额头上还渗着汗。
“你还真是勤快,回头给我家也劈些柴呗!正好过年期间烧锅做饭用得多。”林嘉娴弯腰盯着王北海笑着说。
“那当然没问题。”王北海放下斧子,起身擦了把汗说道,能再去林嘉娴家蹭饭他求之不得。
“我妈让我来告诉你,今年去我家过年。”林嘉娴直起身,双手背后,爽朗地说。
王北海愣了一下:“去你家过年?会不会太麻烦叔叔阿姨了?”
“有什么麻烦的。”林嘉娴拉着他的胳膊,“我爸妈都盼着你去呢,我爸还说要跟你下象棋。”
面对心仪姑娘的邀请,王北海欣然答应,但他心里清楚,咱北京孩子上门做客不能空着手,于是,第二天一早,他揣着这个月的工资,就去了八埭头买新年礼物。
大年三十这天,上海的街头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红灯笼,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拿着鞭炮在巷子里跑。
有“南京路”之称的八埭头街面早已热闹起来,爆米花的师傅支起铁桶,右手摇着铁桶的把手,左手拉着木质鼓风机,“呼嗒呼嗒”的声音格外有节奏。压力表的指针慢慢上升,师傅突然喊了一声:“响了啊!”周围的孩子赶紧捂住耳朵,“砰”的一声巨响,雪白的米花喷出来,师傅打开布袋子,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王北海买了两袋米花,又走到糖炒栗子摊前,栗子在黑砂里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摊主用大铁铲翻动着,嘴里不停地喊着:“糖炒栗子……热乎的糖炒栗子,香甜得很。”
这时王北海忽然想起来,之前听林嘉娴提过,她和妈妈张慧芬就爱吃糖炒栗子,于是,他果断买了一斤,用油纸包好,揣在怀里。
随后又给林父买了个保温茶杯,给林母买了条围巾,给林嘉娴买了双毛茸茸的手套,都是他挑了好久才选中的。
走到江园里弄堂口时,王北海看到林嘉娴正蹲在地上喂流浪猫,几只小猫围着她,“喵喵”地叫着,她小心翼翼地把馒头掰成小块,放在地上。
“你怎么在这儿?特意过来迎接我的?”王北海走上前,把糖炒栗子递过去,“诺,给你买的。”
林嘉娴接过栗子,剥了一颗放进嘴里,香甜可口。
“美得你,我是来喂猫的,这些都是我经常喂的猫。”林嘉娴瞪了王北海一眼笑着说,眼里满是温柔。
王北海还不知道,林嘉娴在江园里“猫小姐”的名头可响亮得很。
旁边晒被子的阿婆笑着说:“小娴啊,这是你对象吧?小伙子长得真精神!”
林嘉娴脸颊一红,赶紧解释:“阿婆,他是我同事。”她在心里嘀咕:怎么谁见到王北海都说是自己对象?
王北海听了阿婆的话,却在旁边傻笑,心里像吃了糖一样甜。
两人拎着礼物来到江园里 49号,张慧芬正端着一碗浆糊在门口准备喊自家男人出来贴春联,看到王北海,立刻笑了:“小王来啦!快到屋里坐。”她看到王北海手里还拎着礼物笑容更甚了,“来就来,还买啥东西。”
当张慧芬看到王北海手中的糖炒栗子时,眼睛一亮,“哎呀,我最爱吃这个了,还是你细心。”
林启明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两副春联,看到王北海,热情地招呼:“小王,来得正好,等我把春联贴好,今天咱再痛痛快快杀几局。”
打完招呼后,林嘉娴拉着王北海走进自己的闺房,房间不大,却收拾得格外温馨,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书桌,上面摆着几本书和一个台灯,书桌上还放着个相框,是她大学毕业时的照片。墙上贴着几张电影海报,还有一张手绘的机械图纸。床头挂着个布偶猫,是她小时候妈妈给她做的。
小白猫奶糖此时正慵懒地趴在窗台上睡觉。
“你先坐,我去给你倒茶。”林嘉娴将桌上的相册放到王北海面前,转身出去。
王北海眼前一亮,顺手拿起桌上的相册翻看。
相册里都是林嘉娴的照片:小时候穿着碎花裙,扎着两条麻花辫,在杨浦公园划船,笑得格外灿烂;中学时穿着校服,站在学校门口的合影;大学时的艺术照,穿着白色连衣裙,站在同济大学的樱花树下,眼神清澈。最后一页是她的毕业照,穿着学士服,和同学们站在一起,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王北海看着照片里的林嘉娴,忍不住偷偷取出那张樱花树下的艺术照,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他想把这张照片带在身边,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你在看什么呢?”林嘉娴端着茶杯回来,见王北海盯着相册发呆,忍不住笑了,“是不是觉得我小时候很傻?”
“没有,很可爱。”王北海赶紧合上相册,眼神有些慌张,“你大学学的机械工程,怎么会喜欢这个专业?”
“因为我爷叔啊。”林嘉娴坐在他身边,“小时候总去厂里玩,看爷叔带着工人师傅们修机器,觉得特别有意思,后来考大学,就报了机械工程系。”她顿了顿,看向王北海,“你呢?为什么会去搞火箭?”
“因为想让中国有自己的火箭。”王北海的眼神变得坚定。其实,他之前整天吊儿郎当,哪里有什么崇高理想,只不过后来加入上海机电设计院,参与造火箭这项伟大的事业,这个目标才逐渐清晰起来。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温暖而安静。王北海看着林嘉娴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能遇见她,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张慧芬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年夜饭,王北海凑到厨房门口,想帮忙打下手,却被张慧芬推了出来:“你去跟老林下棋,厨房这里不用你帮忙,别添乱。”
林启明早已摆好象棋,坐在桌边等着他:“来,小王,就等你了。”这也是一年中他难得的做回一家之主。
两人在桌边坐下,棋子落盘的声音清脆悦耳。林嘉娴坐在一旁看着,时不时给两人添茶。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厨房里飘出饭菜的香味,混合着鞭炮的声响,满是过年的味道。
“开饭啦!”张慧芬端着最后一道热炒从厨房走出来。
林家的年夜饭格外丰盛,为了招待王北海这次更是下了血本,冷盘摆满桌子:白斩鸡皮黄肉嫩,四喜烤夫里放了花生和木耳,还有腊肠、酱牛肉、爽口萝卜和凉拌贡菜,每一样都色香味俱全。热炒也很丰富:红烧鲫鱼汤汁浓郁,面拖黄鱼外酥里嫩,油爆虾色泽黄亮,走油蹄膀肥而不腻,油闷笋鲜脆可口,生煸草头翠绿爽口。汤是三鲜汤,里面有肉圆、虾仁、金针菇,鲜得很。
“小王,快尝尝这个走油蹄膀,阿姨炖了一下午。”张慧芬给王北海夹了一块,“过年要吃点好的,补补身体。”
王北海咬了一口,软糯入味,忍不住赞叹:“阿姨,您的手艺太好了,比我之前吃过的都好吃。”
张慧芬听到对方这么夸赞她的厨艺,心里自然乐开了花。
林启明笑着举杯:“来,小王,喝一杯,新年快乐!”
王北海端起酒杯,将杯子稍稍放低跟林启明碰了一下,又跟张慧芬和林嘉娴碰了碰,黄酒的醇厚在嘴里散开,暖了整个身子。
饭吃到一半,窗外突然传来“砰砰”的响声,烟花在夜空绽放,五颜六色的,照亮了整个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