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小村姑躺平日常(63)
作品:《咸鱼宿主在年代文中混吃混喝》 “前几天雨水足,山上长了蘑菇,今儿早下工,都跟着上山转转去。”
饭桌上面,众人一边埋头吃饭一边听刘彩燕交代。
周蓉蓉喝着稀溜粥配粗面馍馍,喉咙早已习惯入口食物的粗糙。
原来一开始吃的时候她还会觉得喇嗓子咽不下去,后来周蓉蓉吃的面不改色,甚至只要上工就多啃一个。
乡下的艰苦早磨没了周蓉蓉身为现代人的矫情,因为不吃饱是真的会饿死!
“起了,快点上工,别耽误时辰。”
刘彩燕让家里几个小的收拾碗筷,其他大人陆陆续续地下地,像林清淮他们还得先去库房拿农具。
南湾村分两个小队,放农具的库房也就建了两个。
先前都是由村里的老瞎子看守,这人年纪大又没个亲人孩子,便每天来大队看库房换粮食吃。
如今看库房的除了老瞎子,旁边又添了个水灵灵的姑娘,正是老会计刘德海的孙女刘小芳。
七月的高中结业考试已经结束,上高二的袁香草、刘小芳、陈小云三人顺利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和高中毕业的周蓉蓉一样,三人别看在南湾大队条件不错,但放在城里就显得不够突出。
而且农村户口还不好考城里工作,只能回家务农。
原本看库房这活该是袁香草的,只早上和晚上需要守在库房登记,轻轻松松日赚八个工分,比周蓉蓉的计分员还要自由。
可惜袁香草不乐意,人家自诩高中生读书人,不愿下地。
袁家人乐意惯着养着,其他人羡慕嫉妒也没办法。
就这么地,袁香草在拿到高中毕业证后就一直待在家里不出门,而老瞎子这个看库房的活,就落到了刘小芳头上。
至于陈小云?她妈于淑娟虽然是妇女主任,但家里其他人没有职位,全都是大队的普通社员,肯定比不过爷爷是老会计,亲爸是新会计(即将上岗,由亲爷爷手把手教许多年)的刘小芳。
不过陈小云也不赖,比不过刘小芳,但干的也是轻松活,负责给大队养的猪牛羊喂食,偶尔还会和亲妈于淑娟一起走街串巷调节邻里矛盾,解决妇女问题。
[亲妈刘彩燕原话:都是些用不着的客套话,这么多年下来也见几个妇女问题被顺利解决,净整洋相!]
林清淮等人是二大队的社员,拿完个人锄头后就要转身离开。
“唉唉唉,你拿的不对,快放回去,那是给男社员用的耙子。”
“啥不对啥不对?我用咋了?女人就不能用?”
林清淮听见动静扭头,就看到一位身材矮瘦的大娘正和刘小芳拌嘴呛呛。
跟个新瓜蛋子似的刘小芳当然不是这位大娘的对手,几句话的功夫就被逼到角落满脸通红眼带泪花。
“嘿,你咋还有脸哭?我就拿了个耙子上工,不能干趁早换人。”
大娘越说越狠,直到一旁的老瞎子将话打断。
“行嘞,你个老寡妇就这么欺负人年轻孩子,当心老刘头找你算账!”
老瞎子说完又挥了挥手,打发周围看热闹的赶紧散开,“都给老子滚去上工。”
呼啦啦
围在一起的人群向外散开,三三两两地搭伙往田里走。
林清淮被周有礼拉着,周有仁和周有义已经走远,周有智倒是贼眉鼠眼地和身边亲哥还有妹夫八卦。
“刚刚薛婆子话里有话,被老瞎子给撅回去了。
哎,年轻的姑娘就是脸皮太薄,换成刘家那几个婆子,啧啧啧”周有智露出一副你懂的模样,看的林清淮满头黑线。
嗯,他一点都不想懂。
“咋不懂呢?薛婆子家里有个干活喜欢拈轻怕重的宝贝儿子,那看库房的活,原本是给孙锁头的,”结果被刚毕业的黄毛丫头半路截胡,薛婆子咽不下这口气,可不得找人晦气。
林清淮听完还没说话,身边的周有礼忍不住插嘴,“老四,你都是从哪听来的?孙锁头都快三十,孩子生了好几个,咋能想不开去干看库房的活,”工分那么一点都不够养家糊口。
周有智觉得自家三哥太单纯,“孙锁头就是下地,靠他自己一天也赚不到八个工分啊,还不如去看库房呢。”
起码看库房的活旱涝保收,每天还能多出几个工分填补家用,不然就孙锁头那累到麻杆瘦的媳妇,薛婆子怕不是还得再卖个闺女,哦,她已经没有闺女可以卖,应该是卖孙女给宝贝儿子娶新媳妇。
周有智可看不上薛婆子一家,尤其是好吃懒做的孙锁头,果然,姓孙的没好人!
胡乱开了一通地图炮顿感轻松自在的周有智咧嘴一笑,又开始骚扰好好走路的林清淮和周有礼。
林清淮和周有礼:……
回到地头的时候林清淮脸色麻木,耳朵更是嗡嗡嗡地响。
周蓉蓉一脸好奇,“咋了?”
不就是去大队库房取个锄头,还能生无可恋?!
林清淮快言快语地将库房那边发生的事说给周蓉蓉听,顺便还把周有智念叨一路的话简短直接的表露出来,孙家不当人,姓孙的没好人。
周蓉蓉:……
不愧是四哥,就是简单粗暴,孙家可不就是坏蛋。
除了住在牛棚旁边的孙大爷和他的孙子小伟,村里其他姓孙的有一说一,都是爱占便宜的老抠。
心里的吐槽欲有点控制不住,周蓉蓉忍不住和林清淮蛐蛐两句。
林清淮那双好不容易才消停下来结果又开始忙叨起来的耳朵:……
行吧,看来只有他适应的份,媳妇高兴就好。
周蓉蓉挺高兴的,上工的时候又能动又能说话还不累人,回家擎等着吃饭,午后下工早还能跟家里人上山采蘑菇。
周蓉蓉挎着小篮筐溜达溜达地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到处打量的林清淮。
“这边除了野菜没啥蘑菇,咱们要往里面走。”
松蘑和榛蘑比较多,等到了八月份,还有更好的肉蘑。
当然,最值钱的还是松茸,带着特殊香味,拿到收购站,一斤能卖好些钱。
作为村里有名的采蘑高手,周蓉蓉早就练就了一双鹰眼,哪里有蘑菇只需轻轻一扫就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