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皇家粮仓的威力!粮商想压价?百姓:俺卖给皇家!

作品:《大唐:玄武门前夜,朕摊牌了

    秋收,时节。


    关中平原,一片,望不到尽头的,金色的海洋。


    沉甸甸的麦穗,被饱满的麦粒,压弯了腰,在秋日的艳阳之下,散发着,诱人的,丰收的香气。


    一个,名叫“李二牛”的老农,正蹲在自家的田埂之上,手里拿着一杆旱烟,吧嗒吧嗒地抽着,看着眼前这,好得,有些不真实的丰收景象。他那张,被岁月和风霜,刻满了深刻皱纹的脸上,却,写满了,与这丰-收景象,格格不入的……


    忧愁。


    “爹,又是一个大丰收!您咋还不高兴呢?看这麦穗,比去年的,还要饱满!”


    他十六岁的儿子,“狗子”,一个,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身体壮实得像头小牛犊子的小伙子,扛着一捆,刚刚收割下来的、沉甸甸的麦子,满头大汗地,跑到他的身边,不解地问道。


    “高兴?高兴个屁!”


    李二牛,狠狠地,一口浓痰,吐在地上,声音,沙哑,而充满了,深入骨髓的无奈。


    “你个瓜娃子!你懂个啥!”


    “这年景,越是丰收,咱们这些,泥腿子的命,就越贱!”


    “为啥啊?”狗子,更不解了,他放下麦捆,挠了挠头,“粮食多了,不就能卖更多的钱,家里的日子,不就更好过了吗?”


    “更好过?”李二-牛,冷笑一声,那笑声,比哭,还难听,“那是城里的老爷们更好过了!”


    他抬起那杆,被烟油熏得发黑的旱烟杆,指了指远处,那条,崭新的、平坦得能当镜子照的灰白色水泥马路上,那一辆辆,由各大粮商,派出来的,装潢华丽的四轮马车。


    “看到没?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狼,又来了!”


    “每年,一到丰收的时候,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像商量好了一样,疯狂地,往死里,压低咱们的粮价!”


    “去年,风调雨顺,一斗上好的白面麦子,他们,只肯出十文钱!前年,遭了点旱灾,粮食收成不好,他们,反倒,给到了十五文!”


    “今年,这么个大丰收,我敢跟你打赌,他们,怕是,连五文钱,都舍不得出了!”


    “咱们,辛辛苦苦,面朝黄土背朝天,刨了一年的地,到头来,交完朝廷那三成的‘皇粮’,剩下的,卖给他们,连买盐的钱,都不够!”


    “可不卖给他们,又能怎么办?!”


    李二牛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苦涩与绝望。


    “这粮食,放在家里的土窖里,会发霉,会生虫,还会招耗子!咱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年的辛苦,都打了水漂吧!”


    这,是,他们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民,世世代代,都无法摆脱的……宿命。


    是一个,被那些,掌控着“市场”的粮商们,死死套在脖子上的,无形的枷-锁!


    ……


    就在,李二牛,唉声叹气,准备,像往年一样,接受,再一次的盘剥与羞辱之时。


    一阵,清脆的,急促的,铜锣声,突然,从村口的方向,响了起来!


    “铛!铛!铛!”


    紧接着,是村正那,扯着嗓子的,几乎要破音的,充满了无尽亢奋与不敢置信的大喊!


    “乡亲们!都出来!都别割了!都出来啊!”


    “天大的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朝廷的‘皇家粮仓’,来咱们村,收粮了!!”


    “啥?!皇家粮仓?!”


    “那是啥玩意儿?朝廷也收粮?”


    “走走走!快去看看!别是骗子吧!”


    李二牛父子,也顾不上收割了,连忙,扛起农具,跟着那,从四面八方的田地里,蜂拥而出的人群,向村口,跑了过去!


    只见,村口那片,巨大的晒谷场上,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数十辆,插-着迎风招展的黑色龙旗的,崭新的四轮马车!


    一群,身着统一的青色官服,看起来,无比干练,脸上,却都带着和煦笑容的官员,正在晒谷场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收购点。


    而在收购点的旁边,竖着一块,巨大无比的,由整块木板打造而成的,醒目的木牌!


    木牌之上,用加粗的,黑色的墨迹,写着几个,无比醒目,也无比,震撼人心的大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为平抑粮价,与民让利,特设‘皇家粮仓’!”


    “凡我大唐子民,皆可,将余粮,售予皇家!”


    “今日,秋粮收购价:”


    “上等小麦,每斗……十五文!!”


    “轰——!!!”


    当看清楚,木牌上那个,用朱砂写的,鲜红的,如同烙铁般,滚烫的数字时!


    整个,晒谷-场,瞬间,沸腾了!


    所有的村民,在经历了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之后,全都,以为,自己,是眼花了!


    “多……多少?!老子的眼睛没花吧?!是一十五文?!”


    “你没看错!我……我也看到了!真的是十五文!比粮商,足足,高了三倍啊!”


    “天啊!长生天啊!不对!是陛下显灵了啊!这……这皇家粮仓,不是来收粮的!这是来给咱们,送钱的啊!”


    李二-牛,也用那双,布满了老茧的、粗糙的手,死死地,揉着自己的眼睛!


    没错!


    清清楚楚!


    就是,一十五文!


    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的狂喜,如同山崩海啸一般,瞬间,淹没了他!


    他,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爹!爹!快!快回家!把咱们家的粮食,都拉出来!全都卖给皇家!卖给陛下!”他十六岁的儿子,“狗子”,更是兴奋得,又蹦又跳,眼泪都笑出来了!


    “好!好!好!”


    李二牛,连应了三声好!那双,浑浊的老眼里,竟是,激动得,涌出了,滚烫的泪水!


    然而,就在所有村民,都准备,回家拉粮,享受这,从天而降的“泼天富贵”之时。


    一个,不合时宜的,阴阳怪气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哎呦呦,这不是,王村正吗?今儿个,这里,可真热闹啊。”


    只见,村口,那条水泥马路上,一个,身着华丽丝绸,挺着个如同怀胎十月般的大肚子,手里,还摇着一把名贵折扇的胖子,皮笑肉不笑地,在一群,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的家丁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他,便是,这附近,最大的粮商,被无数农民,在背地里,骂了无数遍“生儿子没屁-眼”的……


    陈万三!


    他,看了一眼,那块写着“十五文”的木牌,那双被肥肉挤成一条缝的小眼睛里,闪过一丝,冰冷的寒芒,但脸上,却依旧,堆着笑。


    “王村正啊,你这,可就不地道了啊。”


    “咱们,可是,合作了,十几年的老交情了。有了好买卖,怎么,也不通知我陈某人一声呢?”


    “今年,这粮价嘛,大家都不容易,我,陈某人,也不是,不讲情面的人。”


    他,慢悠悠地,伸出了,六个,肥胖的,戴满了金戒指的手指。


    “六文!”


    “怎么样?够意思吧?比往年,可足足,高了一文钱呢!”


    若是,放在以前,这个价格,足以,让所有村民,都对他,感恩戴德了。


    但现在……


    “呸!”


    一个,脾气火爆的村民,一口,浓痰,狠狠地,吐在了陈万三那双,由上好丝绸缝制的,崭新的靴子旁边!


    “六文?!”


    “你他娘的,打发叫花子呢!”


    “没看到,皇家粮仓,陛下的粮仓,出价,十五文吗?!”


    陈万三闻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十五文?”


    他冷笑一声,那笑声,充满了不屑与鄙夷,“你们啊,还真信了?”


    “这,不过,是朝廷,为了收买你们这些泥腿子的人心,故意搞出来的噱头罢了!”


    “他们,今天,用十五文,收了你们的粮,明天,就会有,一百种,法子,再从你们的身上,把这多出来的钱,给变着花样地,刮回去!”


    “而我,陈某人,不一样!”


    “咱们,是实打实的,银货两讫!童叟无欺!拿了钱,就两清了!”


    “听我一句劝,把粮,卖给我,才是,最稳妥的!”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清朗的,虽然还带着一丝稚嫩,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的声音,突然,从人群之中,响了起来。


    “《大唐商律》,第三章,第十七条,明文规定:”


    “凡,恶意,扰乱市场秩序,囤积居奇,哄抬或压低物价者,一经查实,轻则,罚没其全部家产,重则……”


    只见,李二-牛那,十六岁的,刚刚,从村里的“蒙学”,毕业的儿子,“狗子”,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


    他,小脸,因为紧张,涨得通红!


    但,他的腰杆,却挺得,笔直!


    他,指着,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的陈万三,一字一顿地,将那条,他刚刚,从书本上学到的律法,大声地,背了出来!


    “……重则,流放西域!永世,不得,还乡!”


    此言一出!


    全场,先是,一静!


    随即,爆发出了一阵,冲天的,喝彩!


    “好!说得好!不愧是,咱们村,第一个,读过书的娃!有出息!”


    “对!就该这么对付这帮吸血鬼!”


    而陈万三,在听到这番话时,浑身,猛地,一颤!


    他的脸上,瞬间,血色尽失!


    他,看着那个,眼神清澈,却又无比坚定的,半大孩子。


    又看了看,周围,那些,虽然衣着朴素,但眼中,却再也没有了,往日里那种,麻木与恐惧的,村民。


    他知道。


    时代……


    变了。


    他们这些,靠着,盘剥农民,而活得,脑满肠肥的粮商的……


    好日子,到头了!


    “我们……走!”


    他,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随即,带着他那群,同样,面如死灰的家丁,在无数村民的嘲笑与唾骂声中,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了。


    “哦——!!!”


    整个,晒谷-场,爆发出了一阵,如同,打了胜仗一般的,震天欢呼!


    李二-牛,看着,那个,在人群之中,被无数乡亲,兴奋地,抛到天上的,自己的儿子。


    他,笑了。


    笑得,无比的,自豪!


    笑得,热泪盈眶!


    他知道。


    从今天起。


    他们这些,刨了一辈子土的泥腿子……


    是真的,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