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连弩
作品:《千年世家:从三国娶妻大小乔开始》 蜀中郊外。
一间十分简陋的茅庐当中,一位年近五十左右,却依旧端庄秀丽的老妇人。
不过。
她有一个保持多年的习惯,无论在何时何地,她始终戴着一块黑色的面纱。
面纱之下。
谁也没见识过她的真容,或许只有她的夫君,大名鼎鼎的诸葛丞相见过吧。
黄月英手持一张古琴,微微拨弄上面的琴弦,仙音悦耳引来一阵鸟儿盘旋。
东方仁楷刚至茅庐外,便被这一阵仙音吸引,他默默的跳下马来静静吟听。
“师婆婆!”
半晌过后。
直到这一阵仙音缓缓沉静,东方仁楷这才冲上前去:“您的琴音愈发精湛!”
“不!”
黄月英一听不由连连摆手:“我这琴音不算什么,说到琴技还得是你师公。”
“师公也弹的一手好琴吗?”
“他的琴技天下无人能及!”
黄月英说着不禁露出满脸的自豪之色:“楷儿,听说你下山了,作何打算?”
“师婆婆,我打算继续跟您学习神工巧技,我一定会将墨匠技艺发扬光大。”
黄月英满脸慈祥的看向他:“楷儿,我黄氏墨匠有你传承,实乃黄氏之幸。
不过,你天赋异禀,早在你发明了木牛流马的时候,就已经是青出于蓝了。
我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呢。”
说着。
黄月英突然站起身来:“但是楷儿,师婆婆教不了你,你想不想跟师公学?”
“师公吗?”
东方仁楷一听整个人不由满脸的诧异,他的师公就是诸葛丞相,早已仙逝。
师婆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楷儿,你是否很好奇,你师公不是已经早已仙逝了吗?还怎么跟他学习?”
黄月英淡淡一笑,二话不说,径直从怀里掏出了一卷书简,递到他的面前:
“楷儿,说起来你跟你师公还挺像的,在神工巧技这方面都一样天赋异禀。
而且。
你跟你师公都爱捣鼓军器。
此乃是你师公生前未完成的一项创造,名为连弩,一旦创造出来威力巨大。
无可匹敌。
现在。
我便将这份你师公生前未完成的连弩,交于你手,楷儿,你能够完成他吗?
如若你能完成它,甚至青出于蓝,相信你的师公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吧。”
“恩!”
东方仁楷二话不说,立马抬起双手,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未完成的连弩书简。
“师婆婆,你就放心吧,我一定竭尽全力,我一定会完成师公的最后遗愿。”
“好!”
黄月英微微的点了点头:“楷儿,我相信你能做的到,赶紧先回家一趟吧。
你阿父阿母都在等着你呢。”
东方仁楷收好了连弩书简,对着黄月英恭敬一拜:“师婆婆,我改日再来。”
“去吧!”
东方仁楷前脚刚刚才离开,黄月英后脚便再次站起身,目光望向遥远天际:
“郎君,妾身这就来陪你!”
-----------------
次日一早。
东方静,关银屏,带着东方仁楷三人来到茅庐请安,黄月英已经离开人世。
十分安祥。
东方静,关银屏,东方仁楷无不默默垂泣,但好在黄月英离世时并不痛苦。
也算福报。
这下,诸葛丞相与黄夫人终于可以在天上团聚了,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美满?
东方静,关银屏,东方仁楷三人按照黄月英的遗嘱,低调的为她办完葬礼。
然诸葛丞相与黄月英膝下有一老来子,名唤诸葛瞻,不过也才五六岁年纪。
垂髫之年。
关银屏本来打算亲自抚养,视如己出,但东方静觉得不妥,毕竟年纪虽小。
辈位却大。
再加上诸葛瞻是诸葛丞相的老来子,如果可以的话,先生也希望他能成才。
先生此世最大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看着他长大,没能亲自教导他的成长。
正因如此。
东方静当即做出一个决定,他要将诸葛瞻送往东方阁,交由阿父亲自教导。
如若诸葛先生泉下有知的话,相信一定也会对他的决定感到莫大的欣慰吧。
毕竟。
不知道多少人想进入东方阁,能进入东方阁学习之人,无一不成天纵奇才。
当然……
阿斗除外!
-----------------
天柱山,东方阁。
当方逸看向这个身形瘦小,性格懦弱,眼神却无比坚定的诸葛瞻微微点头。
内阁虽很少收非族内弟子,但谁让他是诸葛丞相之子,且是受东方静所托。
再加上自东方仁钧五兄弟下山后,这东方阁确实有些冷清,便将他收下了。
“诸葛瞻,从今天开始,你便是我东方阁弟子了。望你日后定要潜心修学。
莫要辱没了令尊的贤名!”
“恩!”
诸葛瞻赶紧跪倒在地上。
方逸摆了摆手让他起身,同时,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东方冉冉,淡淡一笑:
“冉冉,他就交给你了。”
“好呀!”
东方冉冉一个人待在山上,早就是无聊坏了,好不容易又来了一个小伙伴。
哪怕这个小伙伴仅仅只有五六岁,比她小的多,东方冉冉仍旧满脸的欣喜。
东方冉冉二话不说,径直便将诸葛瞻带到了后山,并十分认真的对他说道:
“你叫诸葛瞻是吧?你是诸葛先生的独子?而我阿父又是诸葛先生的弟子?
我虽然比你小了一个辈份,但在我们这东方阁,不论辈份,只看入门早晚。
所以。
从今往后,你见了我都要叫一声师姐,除了我还有好几位师兄,记住了吗?”
“师姐!”
诸葛瞻一听十分听话的叫了声,叫完之后,东方冉冉一把便将他抱住怀里。
“真乖!”
在这一刻。
诸葛瞻仿佛置身阿母的怀抱中,他努力瞪大双眼,紧紧盯着面前东方冉冉。
这个怀抱好温暖,好舒适,让他这颗小小年纪便失去双亲的心,得以慰籍。
东方冉冉就如同他生命中的一道光似的,诸葛瞻不自觉将脑袋往前凑了凑。
-----------------
同一时间。
益州成都。
丞相府邸。
自从黄月英仙逝之后,东方仁楷便将自己关在屋内,努力钻研师公的连弩。
经过多日钻研,他终于完善了师公诸葛亮连弩雏形,第一把连弩诞生于世。
东方仁楷迫不及待带着这把连弩,去到军营,找到了跟他关系不错的姜维。
准备试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