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帝王之术,生杀予夺
作品:《朕万斤神力,你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谷关?
刘协记得这是洛阳八关之一。
两世记忆合一。
他对地理的了解,顿时多了不少。
洛阳北上是黄河。
黄河再次北上,才是王屋太行两座大山。
那就是愚公移山的两座山。
当然,洛阳八关没有这么远,只是到了黄河边的北邙山。
依靠北邙山,东边有一个旋门关。
旋门关出去,则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战场所在。
——成皋。
西边有孟津关和小平津关,以及孟津城。
西进长安,则是有崤山,中间有着关隘函谷关。
往南走。
则是又有两个大山脉,分别熊耳山和嵩山。
熊耳山在上一世,有一个更有名气的名字,叫做老君山。
两山之间。
从西往东分别是伊阙关、大谷关和轘辕关,大谷关往下,还有关隘入口广成关。
以上,就是传说中的洛阳八关。
刘协打算放弃镇守关隘。
守不了,根本守不了!
不是他不想守,是实在没那个条件。
他让张济和樊稠去收服城外凉州军。
那是身死董卓、李傕和郭汜三人的部将,未必能收服成功。
就算成功。
董卓虽然死了,但他手底下还有一班人在外边呢!
牛辅、徐荣、胡轸、段煨这些将领,分散在洛阳城外,八关之间。
把刚投降的张济、樊稠派去守关,不就是送人头?
再说了。
关东联军来得这么快,孙坚都已经杀到大谷关。
袁绍那些人估计也快到了。
现在分兵,就是自己作死,相当于把为数不多的牌打出去。
地盘丢了还能打回来,人打没了就真没了。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还不如集中兵力,守在洛阳城里,以静制动。
刘协知道门阀士族们,几乎没有人会把自己放在眼里。
不少人都想着自立为王。
或者说。
趁着少年天子无人可用的窘境,想办法加官进爵。
这些人打到洛阳城后,一看没人当家,肯定会自己人先打起来。
到时候,他再出来收拾残局,不香吗?
所以,扮猪吃老虎,是上佳的计策。
不过嘛!
在朝堂上,也不能啥都不干。
他才刚刚靠武力镇住了场子,但百官并不认为自己会治国。
刚好这些百官都认为自己很聪明,刚好可以利用一下。
对!
他在这里,也可以装装傻子。
至少在明面上,要迎合合百官的想法,让这帮大臣觉得他“听得进劝”。
明面上配合,暗地里布局。
洛阳这盘棋,得慢慢下。
等洛阳城搞定了,勤王的诸侯们,也内乱完了,刚好摘果子。
为此,刘协主动询问起来了公卿大臣。
刘协扫了一眼殿里,看百官都眼巴巴望着他,等他发话。
殿内群臣,已然有些空旷。
毕竟,司徒杨彪和太尉黄琬刚才已被董卓驱离,董卓、李傕、郭汜和李儒身死。
吕布、周毖、伍琼、张济和樊稠亦领命外出。
此刻。
站在前列是尚书令王允、司空荀爽、侍中蔡邕等大臣。
刘协故意沉吟了一下,才开口问道:“董卓虽然死了,可眼前关东过来的诸侯,心思难以猜测。”
“你们有什么将士和臣子可以推荐,替朕分担一些忧虑?”
这话一出,底下大臣眼神都亮了,互相使眼色,各自打起小算盘。
尚书令王允同样心中意动。
他属于汉灵帝时的内臣,也就是尚书令和御史台,独立于三公九卿。
如今三公中的太尉黄琬和司徒杨彪,已经被董卓赶出朝堂。
那是两个位置。
他推荐的臣子,发挥出来了作用,自己有可能成为三公之一。
为此,王允比三公中唯一剩下的荀爽,还先一步跨了出来。
王允道:“陛下,臣想起前京兆尹盖勋。
“此人耿直忠烈,屡次犯言直谏董卓,被董卓贬为越骑校尉。”
刘协听到京兆尹,脑子里就想起来长安。
长安的守军分为三块,分别是京兆尹,右扶风和左冯翔。
这人?
印象中,好像被召回洛阳时,有想过对董卓下手。
“拟定旨意,任盖勋武官为司隶校尉!”
洛阳所在的州,就是司隶校尉州。
因此。
司隶校尉属于负责洛阳了监督洛阳和洛阳周边地方。
这是一个不小的官儿。
王允听到刘协的任命后,着实是有些意外,嘴角忍不住扬了扬。
盖勋成为了司隶校尉后,自己也会多上不少威望。
司空荀爽被王允抢了先。
虽然不舒服,但紧接道:“陛下,朱儁将军刚毅忠勇,正在洛阳城中。”
“朱儁将军还提拔过长沙太守孙坚,也许可以写信一封劝服。”
荀爽特意说到了孙权。
现在孙权抵达了大谷关,已经是燃眉之急。
朱儁?
刘协对朱儁这个人,印象不太好。
这人是镇压了黄巾起义,但是能力明显不行,惹出了不少乱子。
总之,就是能力不够。
唯一三公进行了推荐,是要给个面子。
而且,长沙太守孙权那里,是可以让朱儁试试。
既然如此的话,就负责一下后勤。
“拟定旨意,任朱儁将军为太仆!”
刘协把职位给安排了。
董卓动辄杀伐,九卿中负责后勤的太仆刚好空着。
这时,人群中却有一个青年站了出来。
“陛下,臣荐左将军皇甫嵩,乃是平定黄巾之乱的首功之将。”
刘协听见了这个名字,稍微点了点头。
记忆里,这个老将军进了武庙。
自身的作战能力和带兵能力的确强悍,就是性格比较耿直。
不适合搞政治。
皇甫嵩此前应该是右扶风,被董卓借他的名义,召回了洛阳。
上面那个京兆尹盖勋,想要联合皇甫嵩对付董卓,被拒绝了。
三万兵马直接被收缴了。
当然,这对皇帝来说,这样才放心用啊!
刘协道:“皇甫将军何在?”
“你又是谁?”
刘协对于这个举荐皇甫嵩的人,还是比较满意,特意询问了名字。
“回陛下,皇甫将军因不与董卓同流,授以城门校尉虚职,闲居在府中。”
“臣乃皇甫将军之子皇甫坚寿,今不避嫌以举父,还望陛下责罚。”
皇甫坚寿低头请罪,态度很诚恳。
毕竟,举荐自己父亲的行为,一看就有私心。
刘协对皇甫坚寿十分满意。
对方不避嫌,反而显得没有私心。
刘协下令道:“拟定旨意,任皇甫将军为征右大将军!”
“再拟旨意,任皇甫坚寿侍中!
一口气提拔父子两人,底下大臣都小声议论起来。
他们察觉小皇帝有点不简单。
这时,祭酒蔡邕出列道:“陛下,司徒杨彪和太尉黄琬因先前董卓罢黜,今董贼既除,是否召还二公?”
这句话一出来,王允、荀爽都低头不说话,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
蔡邕是真天真,还是别有用心?
“陛下,二公可亲可敬。”
“司徒杨彪和太尉黄琬,都是德高望重之辈。”
“杨司徒来自弘农杨氏,黄太尉来自江夏黄氏,各有名望。”
……
随着蔡邕提起杨彪和黄琬,又引得数人附和。
大部分的臣子,都是骑墙派。
刘协听着臣子的附和,则是内心冷笑。
杨彪、黄琬确实有名望,但正因为这样,更不能轻易请回来。
他刚刚掌权,地位还不稳,怎么能让老臣压自己一头?
是要用人,但更要牢牢抓住权力。
“朕,不准!”
刘协摇着头,坚定道。
帝王之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