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给钱升官,你们都干不干?
作品:《朕万斤神力,你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协说做就做,立刻就叫人把龙椅上的金子,给翘了下来。
还有周围建筑上的金箔,都开始刮下来。
周围的太监,也去皇宫的其他地方,找了一些金银器出来。
顿时,地上就有一堆财宝。
“陛下,不需要如此!”
“陛下,还没有到这个程度吧?”
“此事或许还有商量的余地。”
……
此时,也有人开始劝诫刘协。
刘协很是听劝。
甚至,一有人劝诫自己,就立刻停了下来。
“不知道诸位爱卿,能给予朕多少帮助?”
这句话问出口,德阳殿内再次安静到了极点。
刘协这句话的目的,和刚才说的话,以及做的事情,目的无疑是两件事。
没钱!
要钱!
但是,对于臣子们来说,就很难做出抉择了。
谁开头?
开头要给多少钱?
假设给钱少了,肯定不太行,会让小皇帝感觉没面子。
你说多给点钱,那也不太行。
一方面未必能给这么多。
你给多了,别人给少了。
还会被针对。
你的钱来路,也会让人觉得很值得怀疑。
所有文臣的目光躲闪,不敢与御阶上,进行询问的少年天子对视。
整个朝堂上,正进行着一种无声的较量。
刘协知道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吗?
他自然是知道的。
其实,在朝堂上筹集银两的时候,就想过了这么一个结局。
在前世的记忆里,未来会有一个明朝。
一个末代皇帝,就做过了差不多的事情。
结果筹集出来的银两,像是一个笑话。
后来。
王朝覆灭后,从这些臣子家里搜集出来的银两,多到令人发指。
“蔡祭酒,不知道诸你能给予朕多少帮助?”
刘协在得不到回应后,直接进行了点名。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亲昵。
目光如同精准的箭矢,落在了蔡邕身上。
蔡邕神色,立刻变得复杂尴尬了起来。
老天爷!
昨晚刚刚把自己的女儿送入皇宫。
你说,在这里等着自己?
哪里是扶持自家人,分明是杀熟,他宁愿不当这个老丈人。
可都点名了。
他蔡邕也不能不回应。
本来就因为嫁女,和群臣有点不一样了。
以后在清流之中,容易落个“媚上”、“以女求荣”的污名。
要是得罪了小皇帝,那就更加不好混了。
虽有名望,但家底并非顶级豪富,更何况这等于是逼他带头割肉,往后
“陛下。”
蔡邕出列躬身,嘴唇微微颤道:“臣家中薄有资财,愿捐钱百金,百万钱,粮石一万石,以解陛下燃眉之急!”
蔡邕说完后,额头上出来的些许冷汗。
百金,百万钱,一万石粮。
这三个数字是一样的。
而丞相的俸禄是一万石粮食,也就是说,上述是丞相三年的俸禄。
换做是他祭酒的六百石的俸禄,差不多要白打工20年了。
蔡邕真的很大胆了。
不过,这个数字对大部分人,也给予了参考。
毕竟,蔡邕是陛下的老丈人,多给一点点也很正常。
官职只要比蔡邕高一点点,差不多和蔡邕更多点都行。
当然,这个数字对于个人来说不算小数目,但对于庞大的军需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刘协在老丈人开口后,也给了面子。
“蔡祭酒献国有功,拜为侍中,封为高阳乡侯。”
刘协当即就给了一些赏赐。
随后。
手指敲着龙椅扶手,目光缓缓扫向其他大臣。
“蔡祭酒慷慨解囊,诸位爱卿呢?”
他语气平淡,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蔡邕听见这句话,心中松了一口气。
竟然升职了!
看来,自己的女婿也没有给自己难堪。
还是给了自己一些恩惠。
其他的大臣看见了蔡邕被升官了,心中稍微有些意动。
毕竟,有了蔡邕这个“标杆”。
尚书令王允,心中也有一些跃跃欲试。
是不是说?
自己只要多给一些钱,就可以到达司徒这个位置了。
不只是王允。
司空荀爽也是如此,顿时有种自己多花点,官职就可以提升的感觉。
只是,荀爽立刻注意到了,尚书令王允似乎也打算这么做。
对方竟然先出来了一步。
位置只有一个?
假设自己说完,对方给价更高,那不是斗起来了吗?
荀爽立刻就犹豫了起来。
这时,王允已经出列道:“陛下,臣虽忝为尚书令,虽一生清廉,但家中有祖产薄田。”
“臣愿捐一千金、一千万钱,粮十万石!”
“臣几乎倾尽所有!”
王允直接翻了十倍。
说完后,就立刻开始了哭穷。
这不哭穷,怎么会换到,自己想要的职位。
刘协对于炸出来了一个王允后,还是有些意外。
这肯定不是司徒王允的家底。
历史中,司徒王允家里可是有歌姬貂蝉的存在。
一个家里能养得起很多歌姬的人,怎么可能穷。
就一万万前,估计也能拿出来。
刘协想要诈出来更多银两,只能再次试一试了。
“尚书令王允拜为司徒!”
刘协用简短的一句话,直接给司徒王允升官了。
单单是看这个操作,真的像是在买官进爵。
不过,荀爽在失去了司徒的位置后,倒是打算弄出来一些事情。
王允就是一个妄臣!
荀爽不想这么快失去对朝堂上的掌控,打算和成为司徒的王允斗一斗。
为此,就在大家跃跃欲试时,先一步站了出来。
司空荀一脸沉痛,颤巍巍道:“陛下,老臣家中人口众多,开销甚大,实在囊中羞涩。”
“臣愿捐钱一万钱,粮一千石。”
荀爽这个安排,直接在蔡邕的基础上,减少了十倍。
那意思就很明显了。
没钱!
你能咋地!
而且,明显是和司徒王允和侍中蔡邕对着干。
荀爽站了出来后,立刻就出现了一大堆不给钱的了。
“陛下,臣家道中落,只能给三千钱,粮八百石。”
“陛下,去岁收成不好,俸禄没有留下太多,只有一千钱,粮五百石。”
“陛下,臣刚遭董卓盘剥只有粮八百石。”
……
一时间。
殿内诉苦之声此起彼伏。
大臣们都把自己说得凄惨,仿佛不是在捐钱,而是在剜心头肉。
关键是,捐出的数目也一个比一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