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首辅死了!

作品:《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第二日。


    皇帝便有了旨意,让顾左衡在家反思,不用去上朝了。


    算是给傅劾的死谏一个交代。


    皇帝的旨意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整个京城。


    旨意虽只是让首辅顾佐衡居家反思。


    但谁都明白,这等同于是软禁了。


    一时间,京城的舆论风向骤变。


    那些曾经将顾佐衡奉为道德楷模、清流圭臬的士子们,仿佛一夜之间受到了莫大的欺骗,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伪君子!十足的伪君子!”


    “什么两袖清风,什么刚正不阿!原来背地里竟纵容亲族行此等龌龊勾当!”


    “我辈真是瞎了眼,竟尊崇这等欺世盗名之辈多年!


    其行径,比那些明码标价的贪官更令人不齿!”


    茶楼酒肆,书院街巷,到处都充斥着对顾佐衡的口诛笔伐。


    他过往所有的坚持与操守,在此刻都被解读为伪装。


    他所有的政见与举措,都被重新审视,打上结党营私的烙印。


    甚至有一群激进的太学生和落第举子,聚集在顺天府衙门外,群情汹涌。


    高声呼喊着“要求严惩国贼”,“请斩顾佐衡以谢天下”,“满门抄斩”等极端口号。


    这汹涌的民意,成了温党进一步攻击的利器。


    御史言官们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


    弹劾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通政司,飞往皇帝的御案。


    除了最初的私茶案,各种或真或假、或捕风捉影的罪名被罗织出来。


    侵占民田、收受下属贿赂,在老家修建逾制宅院。


    甚至多年前某次科举取士不公的旧账也被翻了出来……


    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


    这还不够!


    这一日,在顾佐衡府邸不远处的一条繁华街道上。


    一名自称家乡田产被顾家侵占的老秀才,当众掏出早已写好的血书。


    声嘶力竭地控诉顾家的“恶行”。


    言称“告官无门,求告无路,唯有以死明志,求陛下和青天老爷们为我等小民主持公道!”


    说罢,在无数围观者的惊呼声中,竟一头撞向了街边的石狮,当场气绝身亡!


    此事瞬间轰传全城,将反对顾佐衡的浪潮推向了最高峰。


    逼死百姓的罪名,比任何弹劾都更具杀伤力。


    民怨沸腾,舆论彻底失控。


    面对如此局面,纵是帝王,也再难保全。


    为了平息众怒,稳定朝局,兴平帝虽知其中必有冤屈与构陷,却也无力回天。


    原本让顾佐衡在家反思,是为了冷处理死谏的事。


    没有想到温党的攻势如此猛烈。


    不仅朝堂上让言官死谏,朝堂下还找人撞死。


    让顾佐衡背上人命,这招真的太狠了。


    数日后,心力交瘁的顾佐衡,为了不让天子为难。


    上了一道恳请告老还乡的乞骸骨奏疏。


    兴平帝长叹一声,准了顾左衡的请求。


    言官们见状大喜,乘胜追击,又弹劾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外加三阁老沈知渊。


    想要借着这个风口,将清流的官员彻底扳倒。


    每日的朝会都是新一轮的弹劾。


    兴平帝只能将所有被弹劾的清流官员禁足家中。


    温党大获胜利,扬眉吐气。


    数日后,顾佐衡离京,天空阴沉,飘着细密的冷雨。


    没有同僚相送,没有士子挽留,只有寥寥几个忠心老仆和一辆简陋的马车。


    曾经的朝廷首辅,就这样在漫天骂名和萧索雨丝中。


    黯然离开了这座他经营、守护了半生的京城。


    马车驶出城门,回首望那巍峨的城楼。


    顾佐衡一口郁气堵在胸口,喷出的鲜血染红了车帘。


    一路南下,这位首辅始终郁郁寡欢,病情日益沉重。


    还未回到故乡,便在途中一家简陋的驿馆里,带着无尽的冤屈、愤懑与对朝局的失望,溘然长逝。


    消息传回京城,有人唏嘘,有人暗中称快。


    温党一派更是弹冠相庆,最大的政敌已然倒下。


    剩下的清流也被禁足,谁还能和他们抗衡。


    而首辅没了,温知行必定会成为首辅。


    到时候,他们的势力必将更加壮大。


    也就在这混乱中,方清来了京城。


    “方大哥,你怎么来了?”


    李钰见到方清,有些意外。


    他只是让方清帮忙,没有想到方清居然亲自跑来了。


    之前李钰写信回族里,一是让族里不要轻举妄动,二便是让族人去找方清。


    让方清将土豆献给顺庆知府。


    李钰去江南游学的时候,便带回了土豆,让家里试种。


    到他上京城赶考时,土豆已经在李家湾推广。


    他原本是准备在自己在官场站稳后,将此物献给皇帝,那就是重大政绩。


    可以助他平步青云。


    毕竟有土豆就不会让百姓挨饿了。


    结果还没有等到机会,李大山便被抓了。


    虽然是被栽赃诬陷,但既然上了刑部卷宗,陷害的人肯定所有证据都准备好了。


    要想翻案恐怕很难。


    因此李钰只想到这个办法,用大功来保李大山一命。


    只要给顺庆知府说明了土豆的量产,顺庆府必定会上报。


    方清快马加鞭赶来,想来顺庆知府去查明了情况后,也在写奏折了。


    “方大哥,其实你没必要来的。”


    李钰也不想将方清牵扯进来。


    “这么大的事,我肯定要来。”


    方清摆了摆手,然后从怀中摸出一叠银票,脸色有些兴奋。


    “阿钰,这些钱都是做肥皂买的钱,有了这些钱,你也可以上下打点,不够你再给我说。”


    李钰没有和方清客气。


    这是肥皂的分成,他没有看错人。


    方清明知道现在和李钰接触,有可能被牵连,但他还是来了。


    银票不少,足足上万两。


    李钰没有留方清在家里住,而是让他去外面租院子。


    也算是不让方清有牵连。


    随着顾佐衡被气死,清流官员已经人人自危。


    而除了私茶案外,又查出了私盐案。


    那些没有涉及到私茶案的清流官员,又被牵扯进私盐案。


    不过京城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了,连首辅都是道貌岸然之辈。


    其他清流官员再爆出其他事已经引不起太多的讨论。


    直到某日早朝有人弹劾李钰也涉及到了私茶案中,然后整个京都再次掀起悍然大波。


    李钰是谁?


    当朝状元,大景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大才子。


    是受到天下读书人推崇和敬仰的。


    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京城中流传出了李钰写给柳如烟的那些词。


    更是让无数士子追捧。


    虽然他只是从六品的官员,比不上那些被弹劾的清流。


    但他在士林中的影响已经极大。


    没有想到居然也涉及私茶案中。


    几乎没有人相信,特别是四川会馆的士子到处议论。


    “李钰是状元,又是三元公,前途无量,岂会做这种自毁前程的事。”


    “不错,定是有人陷害。”


    “三元公之前就被陈家陷害过,而那陈家的靠山就是温党,必定是温党的手段。”


    “真是太恶毒了!咱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得逞。”


    先是四川会馆,接着是其他会馆,紧跟着便蔓延到京城士林。


    所有人都不相信李钰会涉及到私茶案中。


    他们之前的偶像顾佐衡已经倒下,李钰就是他们新的楷模。


    他们绝不允许李钰被泼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