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技术立威,资本筑墙!

作品:《重生八零:听取心声,铸我大国重器!

    黄铜钥匙插进锁孔,咔嗒一声,门开了。


    一股新油漆、石灰和老旧纸张混合的独特气味,迎面扑来。


    崭新的绘图桌上,铺着厚厚的绿色毛毡。


    墙边的书架,被王德发不知从哪搜刮来的德文原版S-800技术资料塞得满满当当,那硬壳封面上的哥特字体,透着一股工业时代的精密与冰冷。


    这是他的独立办公室。


    整个红星厂,独一份的荣耀。


    李向东将那串钥匙随手扔在桌上,发出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他没坐下,只是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三三两两走过的工人。


    那些人路过办公楼时,都会不自觉地抬头,朝着他这个窗口望一眼,眼神里有敬畏,有好奇,也有藏不住的嫉妒。


    地位,已是天翻地覆。


    可那股被窥探的不安感,却像一根毒刺,扎在他的后颈上,让他浑身不自在。


    那个男人鹰隼般的眼神,依旧死死地钉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李向东没心思享受新身份带来的满足。


    他猛地转身,将办公室的门从里面“咔哒”一声反锁。


    紧接着,他扑向那个书架,像一头饿了三天的狼,看见了一整只烤全羊。


    他抽出那本最厚的《S-800电气控制系统详解》。


    陌生的德文专业词汇,对这个时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天书。


    他却看得如痴如醉,一手拿着德汉大词典,另一只手在稿纸上疯狂地演算、勾画。


    他必须学!


    用最野蛮的速度,将这个时代最前沿的工业技术,塞进自己的脑子里!


    整整一个星期,李向东活成了一道影子。


    除了吃饭上厕所,他所有的时间都泡在这间办公室里。德文资料看完了,就去看苏式的。他把资料室几十年的陈旧图纸和维修手册,一本本地搬进来,日夜攻读。


    可新的挑战,在他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被人送上了门。


    这天下午,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钳工组的张国栋老师傅,带着几个愁眉苦脸的老技术员,堵在了门口。


    “李工。”


    张师傅的称呼改了,但那语气里,却带着七分考校,三分不服。


    “有个事,得请您给掌掌眼。”


    李向东放下图纸,跟着他们走进了轰鸣的一号车间。


    角落里,一台老旧的苏式T-62型卧式车床,像一头死去的棕熊,趴在那里。


    “又是它?”


    李向东认得这台机器,厂里的老古董,毛病多得像老太太的皱纹。


    “嗯。”


    张师傅指着刀架上一个刚车出来的零件,满脸无奈。


    “老毛病,加工出来的轴,头尾总有零点零三毫米的锥度误差。”


    “主轴轴承换了,导轨重新刮研了,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没用!”


    张师傅说完,便退到一旁,抱着胳膊,不再说话。


    他身后几个老技术员,也都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李向东。有求助,也有等着看笑话的幸灾乐祸。


    S-800那事儿,你靠的是“巧劲”和“邪门歪道”,可修机器,看的是真功夫。


    你这个新上任的副组长,到底行不行?


    全车间的人,都在看。


    李向东没立刻上前,而是绕着机床走了一圈,然后转身走向技术档案室。


    “我先看看它的维修记录。”


    他丢下这句话,一头扎进了纸堆。


    这一看,就是整整两天。


    第三天上午,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束手无策,准备放弃的时候,李向东才拿着一本发黄的维修手册,重新出现在了车床前。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所有人退后,保持安静。


    然后,他俯下身,将耳朵,轻轻地贴在了机床冰冷的床身上。


    他又在“听”。


    这一次,没人敢再嘲笑。


    机床内部,零件运转的声音,沉闷而嘈杂。


    “嗡嗡……咔啦……嗡嗡……”


    而在李向东的脑海里,这台老旧的苏式机床,正用一种含混不清的,带着浓重口音的“俄语”抱怨。


    “达瓦里希……我没病……我就是……没劲儿……”


    “有时候……想使劲儿……突然就……软了……”


    不是机械磨损!是动力输出不稳!


    李向东猛地直起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他转身,看向一脸怀疑的张国栋。


    “张师傅,麻烦您个事,把这台机床的电气控制箱打开。”


    张国栋一愣。


    “看那个干啥?机械故障,跟电路有啥关系?”


    “就看看。”李向东坚持。


    张国栋虽然不解,还是挥手让电工拆开了那个布满油污的铁皮箱子。


    一股陈旧的松香味飘出,里面密密麻麻的继电器和电阻,像一座微缩的城市。


    李向东伸出手指,点向其中一块不起眼的控制板。


    “张师傅,您看,负责主轴电机转速调节的,是不是这块板子?”


    “是啊,怎么了?”


    “您再看看,这块板子上,是不是有一个负责滤波和稳压的大电容?”


    “没错啊,就这个蓝色的,这玩意儿只要不爆,能用一辈子!”一个懂电路的老技术员忍不住插嘴。


    李向东笑了。


    “那能不能麻烦您,用万用表,测一下它现在的电容量,看看还足不足?”


    “嗨!多此一举!”


    那老技术员嘴上抱怨着,还是不情不愿地拿来了万用表,将两个表笔,搭在了那个蓝色电容的两端。


    下一秒。


    他脸上的不耐烦,瞬间凝固。


    万用表的指针,只是无力地摆动了一下,便停在了一个低到离谱的数值上。


    “这……这怎么可能?”


    老技术员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不敢相信地又测了一遍。


    结果,一模一样!


    “电容……电容老化了!容量衰减了超过百分之七十!”


    他发出一声见鬼般的惊呼。


    这个结果,像一块巨石砸进池塘,所有围观的技术员,全都炸了!


    他们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电容老化,导致供给主轴电机的电流不稳,时强时弱!这就造成了主轴的转速,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肉眼无法察觉的,极其细微的波动!


    体现在成品上,就是那零点零三毫米的,如同魔咒一般,困扰了他们几个月的锥度误差!


    破案了!


    张国栋呆呆地看着那个小小的蓝色电容,又看看旁边那个神情平静的年轻人,一张老脸,瞬间涨得通红。


    他猛地一拍大腿。


    “我操!”


    一声粗口,包含了无尽的震撼与服气。


    他对着李向东,郑重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工,我老张,服了!是真服了!”


    至此,红星厂所有的技术派,再无二话。


    李向东,彻底立住了。


    在厂里站稳了脚跟,李向东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躺平大计”。


    这天晚上,他把赵铁柱叫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将那个还剩下四百块钱的信封,连同自己这个月刚发的工资,一共四百五十多块钱,全部推到了赵铁柱面前。


    “铁柱哥,又要麻烦你个事。”


    赵铁柱看着桌上那沓厚厚的钱,吓了一跳。


    “向东,你这是干啥?使不得!”


    “不是给你的。”


    李向东压低了声音,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


    “你不是经常要去外地跑供销吗?帮我个忙,把这些钱,全部换成一样东西。”


    “啥东西?”


    “国库券。”


    赵铁柱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国库券?就那玩意儿?那不是废纸吗?听说黑市上八十块钱就能买一百块面值的,谁买谁傻子!”


    “现在是。”


    李向东看着他,一字一顿。


    “但很快,就不是了。”


    “哥信你!”


    赵铁柱看着李向东那双不容置疑的眼睛,没有再多问一个字。


    他将那沓钱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动作郑重得像是在收藏一份绝密文件。


    一个月后,当赵铁柱风尘仆仆地回来,将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扔在李向东桌上时。


    李向东第一次,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感受到了什么叫真正的,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布包里,是面值超过六千块的国库券。


    技术,是他的剑。


    这笔钱,是他和姐姐的第一道盾。


    这天深夜,李向东结束了一天的学习,锁好办公室的门,准备回家。


    当他走到宿舍楼下时,脚步却猛地一顿。


    楼下那棵老槐树浓密的阴影里,静静地停着一辆黑色的,他从未见过的伏尔加轿车。


    车里没有开灯。


    但借着远处路灯微弱的光,能看到驾驶座上,有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


    那人影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


    可李向东却知道,有一道冰冷的视线,正从那片黑暗中射出,牢牢地锁定着自己。


    这辆车,已经在这里,停了不止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