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钢铁圣旨

作品:《重生八零:听取心声,铸我大国重器!

    马灯的光晕在狭小的密室里,投下摇曳的昏黄。


    李向东靠在床头,捧着一只搪瓷碗,里面是温热的白粥。


    他喝得很慢,一口,一口,动作稳定得不像一个刚从鬼门关爬回来的人。


    脸色是纸一样的白,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


    “真不用去医院?”


    陈岩坐在唯一的板凳上,那张写满批号的纸,已经被他的手心捂得温热。


    李向东摇头。


    他咽下最后一口粥,把空碗搁在床头的木箱上。


    “浪费时间。”


    声音沙哑,但字字清晰。


    “现在,我们有了一份名单。”


    陈岩扬了扬手里的纸,一针见血。


    “一份死亡名单。但这份名单,我们交不出去。”


    他自嘲地扯动嘴角。


    “我拿着这张纸,去找吴总工,告诉他,我手下有个十八岁的观察员,在仓库里散了会儿步,就凭感觉找出了所有问题钢材?”


    “他们不会把钢材送去检测。”


    “他们会先把我送去精神科。”


    这是一个死局。


    一个拥有正确答案,却永远写不出解题过程的死局。


    在科学的殿堂里,感觉,是最一文不值的东西。


    李向东没接话。


    他只是伸出手。


    “笔,纸。”


    陈岩愣了一下,立刻从怀里掏出笔记本和钢笔。


    李向东却没接,只是看着他。


    “你来写。”


    陈岩的眉头拧了起来。


    李向东靠回床头,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闭上了眼。


    几秒后,他再睁开。


    那双眼睛里,所有的疲惫一扫而空,只剩下一片深不见底的,纯粹的理性。


    “报告标题。”


    “《关于903号特种钢材在不同批次生产中,脆性断裂现象的随机性分析,暨一种基于残余应力反推热处理工艺缺陷的概率模型》。”


    陈岩握着钢笔的手,骤然攥紧。


    他猛地抬头,死死地盯着李向东。那一长串他几乎无法完整复述的词句,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滚烫的弹头,钻进他的脑子。


    这他妈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能说出来的话?


    李向东没理会他的震惊,用一种近乎冷酷的语调,继续口述。


    “摘要:本文旨在推翻现有以微量元素为主要研究方向的错误路径。通过对不同批次钢材生产数据的微小差异性进行关联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证明其脆性断裂的根源,并非来自于成分,而是来自于特定工艺流程中的系统性、隐蔽性缺陷。”


    陈岩的呼吸,停了。


    他忘了记录。


    他只是呆呆地看着那个靠在床头的年轻人。


    这一刻,他面对的,不是一个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少年。


    而是一个从未来归来的,掌控着这个时代所有工业命脉的,怪物。


    “写。”


    李向东吐出一个字。


    陈岩的身体猛地一颤,如梦方醒,笔尖重重落在纸上。


    他开始写。


    “第一章,现有研究方向的局限性。”


    李向东的声音在密室里平稳回响。


    “专家组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微量元素检测,这是一个逻辑悖论。‘幽灵’的目标是拖延项目,不是造废品。所以,他们绝不会在最容易被检测出的化学成分上动手脚。”


    “他们的手法,更高明。”


    陈岩的笔尖在纸上飞速划过,后背不知不觉间挺得笔直。


    “第二章,被忽略的工艺记忆。”


    “钢材,有记忆。它会记住自己在冷却池里,每一秒的温度变化。实验室里那些杂乱的元素波峰,根本不是元素超标,那是钢材在用自己的方式,哀嚎。”


    “一半火焰,一半寒冰的痛苦,你们听不懂。”


    “我把它,翻译成科学。”


    李向东的语速开始加快。


    “我将其命名为‘非对称性热应力残留’。简单说,在特定时间段,有人对冷却循环系统的三号泵,进行了零点零三兆帕的微调。这个压力变化,任何仪表都无法察觉,但足以让钢板产生仪器无法分辨的阴阳面。”


    陈岩的笔,停了。


    他猛地抬头。


    “三号泵?你……”


    “继续写。”


    李向东打断他。


    “第三章,致命的沙子。”


    “部分批次钢材,在冶炼中被混入了工业级石英砂。其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并未完全分解,形成了五到十微米之间的游离态硅化物颗粒。”


    “这些颗粒,就是那根最致命的鱼骨刺。它破坏了金属晶格的连续性,是裂纹的起点。”


    “至于石英砂是怎么进去的……”


    李向东的脸上,浮现一抹冰冷的弧度。


    “去查那几个批次生产时,负责添加七号辅料的工人。他的口袋里,一定很干净。”


    陈岩握笔的手,开始发抖。


    他写的不是技术报告。


    是一份审判书!


    一份将那些“幽灵”直接钉死在耻辱柱上的,最终审判书!


    “第四章,失效的淬火。”


    ……


    “第五章,一种全新的无损检测方案——超声波谐振法。”


    ……


    当李向东口述完最后一个字。


    “……综上所述,建议立刻封存问题批号钢材,并成立专案组,倒查相关生产环节。报告完毕。”


    陈岩也写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他看着那整整写满了十页,布满了公式、图表和疯狂理论的笔记本,猛地站起身。


    他看着李向东,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和一种见了鬼的震撼。


    “你……”


    “你到底是谁?”


    李向东笑了。


    他拿起身边那本陈岩带来的《材料力学》,轻轻拍了拍封面。


    “我只是一个爱看书的,实习研究员。”


    陈岩的喉结上下滚动。


    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浮了上来。


    “这份报告……我们怎么交上去?”


    李向东的笑容,高深莫测。


    “这份报告,不能由我们交。”


    “它不能经过任何人的手。”


    “它必须像一道圣旨,从天而降。”


    陈岩的瞳孔,骤然收缩。


    “你的意思是……”


    “下午三点,专家组有例行碰头会。”


    李向东看着他,一字一顿。


    “我需要这份报告,出现在吴总工的办公桌上。”


    “用你的方式。”


    陈岩盯着那份报告,足足沉默了半分钟。


    他能想象,当这份超越时代的报告凭空出现,会掀起何等滔天巨浪。


    这不是解决问题。


    这是降维打击。


    他收起笔记本,郑重地放入怀里,紧贴胸口。


    他看着李向东,那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审视,也不再是信任。


    那是一种凡人仰望神迹时,才有的敬畏。


    陈岩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转身,拉开密室的门,毫不犹豫地走入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


    他的背上,扛着一份足以改写历史的,钢铁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