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虚假的黎明
作品:《重生八零:听取心声,铸我大国重器!》 那只山一样厚重的右手,在空中停顿了一瞬。
然后,重重地,落在了李向东的肩上。
没有握手,没有拥抱。
只有三下沉重如山,带着一个老兵,一个老工程师全部情感的拍击。
“好小子。”
王撼山的声音嘶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硬生生挤出来的。
“我王撼山,服了。”
说完,他那张被原油糊满的脸上,咧开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两行滚烫的老泪混着黑色的油污,奔涌而下。
……
狂欢,淹没了整个基地。
压抑了三年的死气,被这一道冲天的油柱彻底涤荡干净。
工人们自发地从食堂抬出了珍藏的白酒,从仓库里翻出了过年都舍不得放的鞭炮。
整个基地,比过年还热闹。
“叫‘胜利井’!我看就叫胜利井!”
“不行!得叫‘争气井’!他娘的,太给咱们中国人争气了!”
工人们涨红着脸,互相搂着肩膀,用最朴素的词汇,宣泄着积压了三年的狂喜。
欢呼声此起彼伏。
王撼山一改之前的暴躁,此刻像个慈祥的长辈,乐呵呵地被一群人簇拥着。
但他很快就从人群里挤了出来,端着两个搪瓷缸子,径直走到了李向东面前。
他把其中一个塞进李向东手里,又碰了一下。
“小子,之前是我老王不对,我给你赔个不是。”
不等李向东说话,他仰头就把一缸子烈酒灌了下去。
“跟我再讲讲,那个……相位污染,到底是个什么门道?”
老人眼中,是纯粹的,对技术的渴望与敬畏。
李向东笑了笑,也陪着他喝了一口。
基地里,所有人都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干劲十足。
王撼山亲自坐镇井口指挥,脸上是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一切,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那份准备上报给京城的特大喜报,已经由基地的笔杆子写好了初稿,只等着最终的产量数据稳定下来,就立刻发出去。
然而,变化,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悄然发生。
井口监测站。
一个叫刘明亮的年轻技术员,正趴在桌上记录着数据。
他盯着那块巨大的压力表,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揉了揉眼睛,凑得更近了些。
没有错。
那根代表着油井生命力的指针,在喷发了几个小时后,开始出现一个极其微小,肉眼几乎无法察觉,但却持续不断的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
在临时搭建的数据分析室里,李向东并没有参与外面的狂欢。
他总觉得心神不宁,好像有什么关键的东西被忽略了。
苏晴也在。
她没有休息,而是第一时间将所有实时传送回来的参数,导入了计算机模型。
她盯着屏幕上那条代表压力的曲线,秀气的眉头,不知不
觉间,已经紧紧锁在了一起。
“向东,你看。”
苏晴指着屏幕。
“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刘明亮不敢怠慢,立刻抓起电话,将情况上报给了指挥部。
电话是王撼山接的。
听完汇报,老人爽朗的笑声从听筒里传了出来。
“小刘啊!高产油井初期压力波动是正常的!别大惊小怪,安心记录数据!”
说完,就挂了电话。
刘明亮拿着听筒,愣了半晌,也觉得自己可能是太紧张了。
然而,又过了半个小时。
他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去。
压力表的指针,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井口那道冲天的油柱,似乎……也变矮了一些。
庆祝的欢呼声,不知从何时起,渐渐平息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再次聚焦到了井口,和数据监测屏上。
那条代表着希望的压力曲线,此刻像一个垂死病人的心电图,无可挽回地,一路向下跌去。
仅仅半天时间。
那道曾经撕裂天地的壮丽油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变细,最后变成了一股无力的涓涓细流。
压力,骤降到了一个临界点。
出油量,锐减到了几乎没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地步。
“砰。”
不知是谁手里的酒杯,掉在了地上。
现场的笑容,凝固了。
空气,重新变得死寂。
刚刚还响彻云霄的欢呼声,被死一样的寂静所取代。
这种希望在眼前被活活掐灭的感觉,比一开始就失败,更让人绝望。
工人们脸上的笑容还没褪去,就僵硬成了不可置信的惊恐。
王撼山的老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分析。
“是不是储量估算错误?”
“不可能!地震波反射强度和波阻抗都指向特大油藏!”
“难道是地层坍塌,堵住了出油通道?”
“更不可能!压力是持续平稳下降,不是骤降!”
各种猜测,被一一否定。
他们穷尽了一生的经验,却完全无法解释眼前这诡异的现象。
绝望,如同瘟疫,再一次蔓延开来。
王撼山刚刚重建的信心,被这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他呆呆地望着那细若游丝的油流,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茫然。
他喃喃自语。
“难道……是老天爷在耍我们?”
新的绝望,比之前的五次失败加起来,还要沉重。
因为这一次,他们是亲眼看着希望升起,又在指尖,化为了泡影。
这不仅是失败,更是一种残忍到极致的戏弄。
王撼山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再次拧成了一个死结。
他脸上的皱纹,仿佛一瞬间,又深刻了许多。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一个老工程师抱着头,蹲在地上,彻底失神。
所有人都想不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数据分析室里,一片死寂。
李向东和苏晴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化不开的凝重。
李向东缓缓站起身,目光穿透窗户,望向那口已经奄奄一息的油井。
他沉声说道。
“问题,恐怕在更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