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连破三部,阵斩双寇!

作品:《上山为匪:开局捡漏六房压寨夫人

    高名衡呷了口茶,苦笑一声。


    “王爷息怒。想来,无非是城外李自成那贼厮又有什么异动,陈总兵一惊一乍罢了。”


    “咱们这位总兵大人,打仗的本事没见长,扰人清梦的能耐倒是一流。”


    两人相视一眼,都是满腹牢骚。


    这开封被围日久,人心惶惶,他们这些封疆大吏,更是日夜不得安宁。


    好不容易能睡个囫囵觉,又被这般搅扰。


    一杯茶,两杯茶,第三杯热茶也见了底。


    就在高名衡的耐心即将耗尽之时,门外终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陈永福一身戎装,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


    “陈总兵,你最好有个能让本王满意的解释!”


    周王放下茶杯,冷冷地盯着他。


    陈永福却扫过两人。


    “闯贼,完了!”


    周王和高名衡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荒唐。


    城外那黑压压的数十万流寇,那将开封围得如铁桶一般的闯军主力,你说完了?


    “陈永福!”高名衡的脸色沉了下来。


    “军国大事,岂容你信口雌黄!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周王亦是面罩寒霜,手中的茶杯重重磕在桌上。


    “陈总兵,本王看你是睡糊涂了!若是拿这种无稽之谈来消遣我等,休怪本王治你个谎报军情之罪!”


    面对两位封疆大吏的雷霆之怒,陈永福非但没有半分畏惧,反而挺直了腰杆。


    他从怀中掏出那块被汗水浸透的布条,双手奉上。


    “王爷!抚台大人!末将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拿此事开玩笑!”


    他的目光如炬,死死盯着二人。


    “闯军第一悍将,权将军刘宗敏,已于昨日,授首归德府官道!”


    周王霍然起身,一把夺过那布条,高名衡也凑了过来,两颗脑袋几乎挤在一起。


    陈永福没有停下。


    “不止如此!闯贼李自成,亦在归德府城下,被人一箭射伤!”


    “什么?!”


    周王与高名衡齐齐失声惊呼。


    白纸黑字。


    那上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直接的战报。


    德祐元年,十月初七,沈泽率六百骑出潼关。


    初八,破杨承祖部。


    初九,阵斩闯塌天刘国能于洛阳郊野。


    十一日,袭李过残部。


    十三日,单骑袭归德府,惊退守军。


    十四日,归德府官道,以二百骑对阵数千闯军精锐,阵斩闯军大将刘宗敏!


    同日,于乱军之中,一箭射伤闯王李自成!


    不到十日!


    奔袭近千里!


    连破三部,阵斩双寇!


    更于百万流寇之中,射伤贼首!


    这是人能做出的事?


    这是战报?


    这分明是神话!


    周王猛地一拍桌案,那张养尊处优的脸上,此刻竟是老泪纵横!


    “天不亡我大明啊!”


    他抓住高名衡的肩膀,用力摇晃着。


    “高抚台!你看到了吗?此等天大的捷报,必须立刻昭告天下!要让全天下的军民都知道,闯贼已是冢中枯骨!我大明,还有救!”


    高名衡也被这惊天战绩震得心神激荡。


    但他毕竟是久历宦海的老臣,片刻的激动后,一丝冷静迅速回到了他的眼中。


    “王爷,请息怒!您忘了?上次沈泽斩杀闯塌天的捷报,是何下场?”


    周王脸上的狂喜一滞。


    他想起来了。


    那份本该振奋全国人心的捷报,送入京城后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后来才有消息传来,因孙传庭与朝中东林党人的政见之争,这份天大的功劳,竟被兵部尚书丁启瑞,那个东林党的骨干,硬生生给压了下来!


    想到此处,周王眼中的火焰几乎要喷薄而出。


    “丁启瑞!竖子误国!”


    高名衡眼神凝重。


    “不错。这份捷报,比上次那份还要惊世骇俗十倍!”


    “若是再经兵部之手,十有八九,还是会被那帮只知党同伐异的混账压下!”


    “到那时,不仅是寒了前方将士的心,更可能让我等错失这扭转战局的唯一良机!”


    周王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他在厅内来回踱步。


    片刻后,他猛地站定。


    “不!本王不信这朗朗乾坤,会被宵小之辈一手遮天!”


    他转向高名衡。


    “高抚台,你立刻替本王草拟奏疏,将此事原原本本写明!润色?不必!本王就要这最原始的震撼!”


    “本王这次就绕过他兵部!本王要用亲王之印,八百里加急,直奏天听!”


    “本王要让皇兄亲眼看看,他麾下有何等盖世猛将,朝堂上又养着何等奸佞之臣!”


    周王深吸一口气,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那里是无数在饥寒与绝望中挣扎的百姓。


    “天亮就发!我大明,我河南几百万生民,都需要这道光!”


    开封的信使,一人三马,昼夜兼程。


    次日深夜,急促的马蹄声踏碎了京城子时的寂静。


    “开封八百里加急——!军国大事,回避!”


    紧接着,皇城紧闭的宫门在深夜中缓缓开启。


    这不同寻常的动静,瞬间激起千层浪。


    京城中,一座座达官显贵的府邸内,烛火次第亮起。


    不多时,一顶顶轿子,一匹匹快马,载着睡眼惺忪,满腹惊疑的朝中大员,纷纷向皇城汇聚。


    兵部尚书丁启瑞的官轿里,他揉着疲惫的太阳穴,满心烦躁。


    “又是哪个不长眼的在聒噪?边关又失守了?”


    轿外的管家低声回禀。


    “老爷,听说是开封来的急报。”


    “开封?”丁启瑞眉毛一挑,心中冷笑。


    开封被围,还能有什么好事?


    无非是哭爹喊娘的求援信罢了。


    轿子在皇城外停下,丁启瑞不情不愿地钻出轿子,只见宫门前已是人头攒动,同僚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


    他拉住一个相熟的御史,皱眉询问。


    “刘御史,究竟何事,竟要深夜召集我等?”


    那刘御史压低声音,神情古怪地指了指宫门方向。


    “您还不知道?开封府八百里加急,信使没走兵部,直接被内官引入宫中了!”


    没走兵部?


    丁启瑞脸上的慵懒瞬间褪得一干二净。


    那个被他亲手烧掉捷报的名字沈泽!


    他清楚地记得,那份被他付之一炬的军报上,同样写着开封二字!


    绝对不可能!


    他一把抓住身旁的兵部侍郎,声音都有些变调。


    “开封来的急报,为何不经我兵部验看?你可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