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风雪送行

作品:《侯门嫡女重生后,姐妹换亲杀疯了

    她踉跄着起身,看向外头月朗星稀的夜空,喃喃自语。


    他擅自回京做什么?


    因何受伤?


    怎么会断了延续子嗣能力?


    这么说,太子已经变成了太监?


    那如何还能荣登大宝?


    这个秘密,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知晓!


    她猛然看向落樱苑的方向,闻知鸢腹中的胎儿已经成为宇文宏光唯一的子嗣!


    这个孩子...必须过到她膝下抚养。


    而且,必须保证是男丁,否则......


    思及此,她喊来江月,“寻十名与闻良娣月份相当的孕妇,秘密养在本宫的别庄......”


    江月心下骇然,虽然不知道主子为何要这么做,但立即点头应了差事。


    太子妃将纸条放至烛火前,直到纸条燃烬,脸上的阴霾褪去,换上了得体的笑容,走向落樱苑。


    尚在忐忑不安的闻知鸢,听闻是正妃星夜过来,吓得小腿轻颤,握紧了手中丝帕。


    她快步走到门口迎接,却见太子妃一脸笑容,身后跟着数名托着食盒的宫女。


    走到近前,太子妃笑意晏晏道:“鸢儿,今日辛苦了,饿了么?”


    闻知鸢有些受宠若惊,方才的忐忑顿时消散了不少。


    “不敢劳娘娘挂心,妾身还不饿。”


    “诶,你都过门了,就是东宫的人了,日后唤本宫为姐姐即可。对了,本宫让人备了些吃食,快尝尝看,你不饿孩子也得吃呀。”


    “妾身谢过姐姐。”


    闻知鸢福身行礼,眼中泛起晶莹泪花。


    “鸢儿,别谢来谢去的。你如今身怀龙子,本宫不曾生育,不知如何照顾你,明日便寻几个有经验的嬷嬷来照顾你。”


    不等闻知鸢答谢,她又道:“鸢儿,明早敬茶也无需行跪拜之礼,且本宫已经吩咐下去,让阖府上下都好生伺候着,只等你诞下龙儿,本宫就向父皇母后请旨,封你为侧妃。”


    啊?闻知鸢内心如小鹿乱撞,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难怪闻星洛那个贱人前世能走向高位,原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谁说妾室没好日子过的?


    谁说正宫娘娘都是恶毒的?


    或许,自己作为重生者,该有这一份荣宠吧。


    她依言坐到桌前,拿起筷子品尝美食,她是真的饿了,这个月份的孕妇是非常容易饿的。


    太子妃陪她说了一会话,嘱咐她好生歇息,明日睡到什么时辰都行,不着急赶着敬茶。


    闻知鸢感动得落泪,目送太子妃离开后,她悬着的心完全落了地。


    回到凤藻宫,江月一边帮太子妃卸去钗环,一边疑惑问道:“娘娘,缘何抬举闻良娣?”


    江月是自己身边心腹,太子妃没有瞒着她,淡声道:“因为她怀的是本宫的孩子,所以,她所生的,必须是男胎,懂了吗?”


    江月闻言,内心泛起惊涛骇浪,梳子差点没握住。


    难怪娘娘让她寻十个孕妇秘密养着,原来是担心闻良娣产下女婴,好及时狸猫换太子......


    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


    可身为太子妃的人,她没有别选择,只能一边照办,一边期盼闻良娣能诞下男婴。


    翌日清晨,宋家这边众人都起了大早。


    宋辞安和闻星洛夫妻按规矩给长辈敬茶。


    宋老夫人刚喝下孙媳妇的茶,刑部都官司的差役便到了。


    宋家人早已做好准备,顺从地跟随差役启程。


    铅灰色的天空飘着细雪,寒意刺骨。


    宋老夫人被特许坐一辆简陋的马车,车轮碾过覆雪的青石板路,发出吱呀声响。


    其余人,包括宋辞安与闻星洛,皆身负枷锁,步履蹒跚地跟在后面。


    二房已经断亲分家了,现在只有宋辞安的亲妹妹宋辞欢、三叔、三婶,堂弟宋辞韬,堂妹宋辞雪。


    八个主子,以及十个自愿跟随的侍卫和仆人。


    侍卫和仆人已经放了奴籍,所以他们不属于宋家人,无需戴着枷锁。


    他们用两辆简陋的马车,装载着闻星洛的十台嫁妆。


    队伍行过朱雀大街,景象却与昨日抄家时的肃杀截然不同。


    道路两旁,竟聚集了无数沉默的百姓。


    他们眼中含泪,挎着篮子,里面装着干粮、鸡蛋、甚至铜钱,无声地递向宋家众人。


    宋家人纷纷道谢,却并不接,百姓们只好马车上塞。


    有人低唤着“龙啸将军”,有人掩面低泣。


    这份无声的送行,在细雪纷飞中更显沉重悲壮。


    行至城门外,闻星洛外祖家的人早已在等候。


    一家人眼圈泛红,将几个沉甸甸的包袱塞给闻星洛,哽咽着叮嘱珍重。


    不远处,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旁,戴着帷帽的周紫薇痴痴望着宋辞安。


    他背影挺拔却萧索,跛着腿缓步而行,令她泪落如珠。


    谢聪亦隐匿在人群中,目送闻星洛戴着枷锁踏入茫茫前路。


    城墙之上,一身男装打扮的太子妃亦目送许久,直至流放的队伍直至完全消失在视线内,才悄然转身。


    风雪渐大,城门渐远,流放之路正式开启了。


    队伍在风雪中艰难跋涉了一整天,又冷又饿,众人已经步履维艰。


    官差们也冻得够呛,终于在黄昏时分,找到了一处勉强可以避风的山神庙。


    庙宇残破,神像倒塌了大半,蛛网密布,墙壁四处漏风。


    寒风夹杂着雪粒子,从屋顶的破洞、墙体的裂缝中肆无忌惮地灌入,发出呜咽般的怪响。


    仅存的几扇破烂窗棂在风中哐当作响,更添几分阴森。


    官差们地在神像前清理出一小块空地,勉强点起一堆篝火。


    跳跃的火光映照着庙内众人疲惫不堪、冻得青紫的脸庞,也拉长了那些断壁残垣的狰狞影子。


    看守的官差也早已冻饿交加,冰冷的干粮就着雪水胡乱塞进肚子。


    闻星洛却吩咐侍从烧火煮了雪水,大锅炖肉,不分主仆,大伙围在一块吃。


    官差们馋得直流口水,头领蔡吏卒上前想讨一碗热汤,闻星洛却让他们过来一块吃,管够。


    她叮嘱众人,这种天气赶路,保重身体最紧要,一定要吃热乎的。


    宋家的仆人这才明白,为什么少夫人的嫁妆没有值钱的东西,全是锅碗盆瓢和冻肉蔬菜了。


    在流放路上,这些东西不比金子银子当用吗?


    热乎乎的食物下肚,驱散了一天的寒气。


    原本就对宋辞安十分客气的吏卒们,如今更是热情起来,亲自为宋家人铺好休息的地方。


    留了守夜的人,官差和宋家侍从都裹着毡子,围着篝火入睡了。


    很快,粗重的鼾声便在破庙里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


    宋辞安和闻星洛靠在墙角,并排而眠。


    子夜,风雪渐歇,寒意却仿佛能冻裂骨头。


    破庙内鼾声如雷,混杂着篝火噼啪的轻响和远处断续的狼嚎。


    几道几乎与浓墨夜色融为一体的影子,如同贴着地面滑行的毒蛇,悄无声息地贴近了破庙残破的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