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这鲶鱼精,不...这人才!

作品:《屯田就送仨老婆,为了养家我竟成皇帝?

    “你就是孙守成?”


    许正年看着自己面前的新科进士也是真的没忍住直接就笑了起来。


    而随着许正年的这“噗嗤”一声,朝堂上那些臣子将领们也是终于忍不住了,一个接着一个地笑了起来,甚至到了最后就连那些同样是进来的新科进士们也同样笑了起来。


    他们从最开始的轻声嗤笑,慢慢变成了放肆猖狂的大笑。


    最后他们之中甚至有些人直接指着正中央空朝着许正年行礼的孙守成就开始了嘲笑。


    “这等人竟然也好意思做官,笑死我了,当真是笑死我了...”


    “哈哈哈哈哈,不行了,这张脸实在是没有半点威信可言,实在是没有半点的用处,哈哈哈哈...”


    “让他放弃吧,这等人肯定是不能在朝为官的,哈哈哈...”


    此时的孙守成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嘲讽和不屑,谁让他长了这么一张脸呢。


    他的脸...怎么说呢,就如同是一条鲶鱼成了精,大小眼,塌塌鼻,还有两条胡须垂在了大嘴旁边。


    加上那瘦弱的身子和大肚子,外加还有粗得有些过分的脖子。


    这个人看上去就真的只有两个字——滑稽。


    也难怪许正年都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


    不过也就是许正年看到了这一幕场景之后,终于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你们做什么,朕错了,你们也就跟着错么,此人乃是新科进士,其才学甚至可以冲击状元,你们如此嘲笑是何用意!”


    许正年原本并没有想要上纲上线,但禁不住这些人越来越过分,自己只是没忍住笑了一下而已,自己很快就停下了自己的笑容。


    可是这些人呢...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


    放肆,过分,那是他的新科进士,甚至可能是自己的状...


    许正年看着面前这个鲶鱼精,最后还是不忍心说出来什么状元,毕竟这要是状元或多或少有些说不过去的。


    不过他还是为了孙守成训斥了那些官员将领,然后朝着孙守成露出来了一个,他感觉非常和善的笑容。


    “你...”


    “多谢陛下!”孙守成憨憨的声音似乎是从胸膛之中发出来的一样,让许正年也是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不但发闷,甚至还有些许...腻!


    总之无论是从哪一方面,许正年对于这位贫寒出身的进士,都是无法生出什么好感的。


    虽然不知道他的具体才学如何,但这个模样,这种声音,许正年的心中也只能默默地叹息了一声。


    不过他毕竟是许正年最为“看重”的贫寒学子,怎么也不能就这么给他糊弄过去。


    所以面对众多进士学子,许正年最终还是选择了让这个家伙率先开口。


    “来,你且说一说...你对这朝堂,可有什么建议?”


    “臣,有谏言!”


    “你且说说...”许正年本想的是给这个家伙一个机会,但他没想到的是拖拉机的外表下还真有法拉利的内涵。


    这个家伙一开口...那就是《时政论》21篇!


    足足二十一篇,洋洋洒洒从他的口中出现,虽然没有说,但最起码也有数万字之多,其中不乏引经据典,就连许正年一时间都有些搞不清楚。


    而这里面的内容更是包括定计、建都、设险、制国、恤民、立政、尚志、正心、养气等等。


    整体如何暂且不说,但是其中有些内容,反正许正年听起来,非常厉害!


    比如他的《定计》篇就很让许正年欣赏,因为是开篇第一言,所以格外的精彩。


    具体内容许正年肯定是背不下来的,但是大意还是明白。


    “陛下登基已经七年时间,其中国都堪称精髓。


    我大汉如今百废待兴已经不是守望的局面,所以未必有一定能坚守的地点,而是要看其地势与诸多原因。


    若是日后我等想要征讨贼寇,则未必有不再变动的策略,可若是要是建立政事,则未必有一定能执行不再反复的政令。


    要是任用官吏,则未必有一定能信任不疑的臣子。


    同时我大汉如今百废待兴,陛下春秋鼎盛,若是舍弃今天这个机会不再图强,后悔就来不及了。”


    其《建都》篇也算是延伸,说的就是监督雒阳的好处。


    “大汉宜定都雒阳以邻近关中、河内,作为大汉兴盛的基业,此地险峻四通八达,梳理黄河整修河北,可大兴于天下!”


    《设险》篇也同样重要,主要是江南之事。


    “要想巩固长江上游,必须保有汉水、沔水;要想巩固长江下游,必须守住淮水、泗水;要想巩固长江中游,必须以重兵镇守安陆。


    所以想要安心发展江南,必须要让江南之地无法为我等感觉到威胁,其中这些地方只需要重兵驻守,便可以彻底控制江南。


    再行发展,江南便可安然无忧,江南之人也不敢随意放肆。”


    《尚志》篇则是让许正年还有大汉之人不要就此颓然。


    “如今大汉春秋鼎盛,看似已经天下一统,无需担心。


    但居安思危,若是常年都是如此想法,天下早晚不复大汉所以。


    君王臣子,都应当立下一定能再次开疆拓土,然后才能够去恭敬地祭祀祖先,名留青史的志向。


    应当立下一定能扫除敌寇,西出玉门,东出渤海,南下万洋的远大目标,有目标我等才有未来可言。”


    《正心》篇则是陈述了如今大汉的一些利弊。


    “如今我大汉当务之急是军务,希望能选拔正直的臣子,具备见多识广、为国分忧、敢于直言的品质,安排在皇帝左右,从早到晚与皇帝讨论国事,以求协助皇帝决策。


    只有真正君臣贤明,才能够让大汉未来彻底无忧愁祸患。”


    《养气》篇则是通篇补充,尤其是针对许正年这个皇帝的。


    “这用兵之胜负,军队之强弱,将帅之勇怯,都与人君所养之气有直接关系。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


    这君王虽然深关国家大事,但万万不可率性而为,愿君主多注意为善,注意更新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准,使他颁布的政令能够在天下执行,这才能够让百姓信服而又能让夷狄知道。


    只有天下都相信大汉,相信陛下,这才能够使刚正之气充满天地之间,这样君王就可以使天下安定了。”


    这洋洋洒洒的二十一篇文章,听得许正年目瞪口呆,同时也让周围诸人一阵惊呼,看向孙守成的目光也彻底没有了之前的那种轻视和嘲讽。


    甚至他们再看向孙守成的时候,只觉得自己刚刚有些过于放肆了。


    不仅如此,就连大汉这一批的新科进士们都忍不住在看向孙守成的时候充满了敬佩的感觉。


    “未曾想到...未曾想到我大汉第一次科举,竟然有如此人才,哈哈哈哈...”


    许正年在短暂的错愕之后,看着终于说完了的孙守成,也是忍不住的大笑起来。


    而这一次大笑没有半点嘲讽,有的全都是信任和兴奋。


    “这一次的新科状元,非你莫属,日后我大汉的宰相之位,你也是遥遥在望...”


    “陛下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