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公家的人搞个体,这是犯大忌讳的
作品:《重生八零,从参军入伍开始》 王全胜要的就是这股热乎劲儿,他趁热打铁,脸上却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靦腆与为难。
端起酒杯,先给吴振东满上,又给自己倒满。
“吴哥,你这么说,我这心里头真是热乎乎的。”
他叹了口气。
“其实这事儿,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我这不是快结婚了嘛,两个月后就办。可我那对象,是农村户口,没工作。我寻思着,不能让她一个大姑娘家,嫁到县里来天天闲着,手心朝上跟我过日子。”
他顿了顿,眼神诚恳。
“我这手卤肉的手艺,还算拿得出手。就想着,能不能在县里支个小摊子,或者盘个小门脸,让她有点事做,也能自己挣个零花钱,不至于被人瞧不起。”
“可我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这做小买卖,得走啥章程,怕不懂规矩,给人惹麻烦。所以才想跟您这位工商局的大拿请教请教。”
此话一出,屋里瞬间安静了几分。
吴振东脸上的醉意都散了三分,他有些意外地打量着王全胜,眼神里满是惊奇。
“办手续?全胜,你这脑子转得够快的啊!”
他可是工商局的,太清楚现在的情况了。
街面上那些小摊小贩,哪个不是偷偷摸摸干的?
工商一来,鸡飞狗跳,打的就是个游击战。
像王全胜这样,还没开始干就想着要把手续办齐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王全胜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知道,现在政策宽松,很多人都在钻空子,但过不了几年,风向一变,一次严打就能让无数个体户倾家荡产。
别人看到的是眼前的空子,他看到的却是几年后的铁栅栏。
他要走,就必须走一条最稳当,最经得起风浪的路。
吴振东心里那点轻松感顿时消失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而是正儿八经地请教问题了。
他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
“全胜,你能有这个想法,就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强!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你想干,就得先办两样东西:一个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个归我们工商局管;另一个是卫生许可证,尤其是你做吃食的,这个是重中之重,得去卫生局办。”
他伸出手指,在王全胜面前重重一点。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你,王全胜,是水电局的正式工,吃国家饭的。”
“这申请人,绝对不能写你的名字!公家的人搞个体,这是犯大忌讳的!你得让你对象,或者你信得过的亲戚来申请。”
王全胜心中一块大石轰然落地。
吴振东这几句话,字字千金,直接点出了所有关键环节,省了他无数瞎摸索的功夫。
他当即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对着吴振东深深一躬。
“吴哥!你这一席话,顶我瞎琢磨一年!别的我不多说,全在这酒里了!”
说完,一仰脖,满满一杯白酒见了底。
吴振东哈哈大笑,心里对王全胜的赏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小子,不光手艺好,牌技高,做人做事更是通透!
“那……吴哥,这申请得要啥证明不?”王全胜抹了把嘴,追问道。
“要!身份证明,经营场所证明,乱七八糟的一堆。”吴振东一摆手。
“你别管了,我办公室里有申请书的样本,明天我给你拿一份,你照着填就行。至于身份证明,让你对象去她们村大队开一个就行,盖上公章就认。”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黄国利也推了推眼镜,补充了一句。
“卫生许可证那边也差不多,主要是对你的操作环境和个人健康有要求,到时候我帮你打听打听。”
“没错!”吴振东一拍大腿,“现在很多政策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具体的条条框框还没完全定下来,你能想到这一层,已经走在所有人前面了!”
“太感谢了!吴哥!黄哥!”王全胜又给两人满上酒,“今天这顿酒,没白喝!”
一旁的张海见状,也凑了过来,勾住王全胜的脖子。
“全胜,你放心干!等元宵节后,我负责水电局的竹清香家属楼那边的项目,几百户人家呢!到时候有啥动静,我第一个给你透个信儿!你这卤肉店开起来,不愁没生意!”
“好兄弟!”
王全胜心中激荡,挨个给几人敬酒,酒到杯干,情真意切。
几杯酒下肚,吴振东又恢复了那股豪气,大手一挥。
“哎!我说全胜,其实你也不用费这么大劲把东西都办全。有我们这帮兄弟在,以后真开起来了,谁敢不开眼找你茬?我吴振东三个字,在城东这片还是有点用的!”
王全胜闻言,却摇了摇头,表情无比认真。
“吴哥,我不是那个意思。”他看着吴振东的眼睛,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正因为有吴哥你们这帮兄弟在,我才更要把事儿办得滴水不漏,光明正大。我不能给你们脸上抹黑,更不能因为我这点小事,让你们为难,落下话柄。咱们兄弟的情分,得用在正道上!”
这话一出口,张海和黄国利看王全胜的眼神都变了。
张海更是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赞叹。
“全胜,你这太会做了!哥哥我服了!”
是啊,谁不愿意交这样的朋友?
懂分寸,知进退,处处为你着想。
王全胜微微一笑,心里彻底踏实了。
路子,已经探明了。
……
第二天,王全胜酒醒之后,脑子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明。
他从吴振东那里拿到了申请书的样本。
回到宿舍后,铺开纸,一笔一划,龙飞凤舞地模仿着样本的格式和措辞。
以未来媳妇儿的名义,写下了一份详尽的申请材料,郑重地交到了吴振东手上。
接下来的几天,王全胜一有空,就骑着那辆二八大杠,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转悠,开始寻找合适的店面。
他心里有谱,店面不能太大,租金贵;
位置不能太偏,没人流。
最好是临街,靠近居民区或者菜市场。
他不想草率决定,想着多看几个地方,比较比较。
这一耽搁,就又是几天过去了。
这天傍晚,王全胜刚从外面考察回来,在宿舍里用炉子烧水准备泡脚,门哐哐哐地被人敲响了。
“谁啊?”
他趿拉着鞋过去开门,门一开,却愣住了。
门口站着的,竟是水电局后勤科那个不苟言笑的老油条,百连诚。
此刻,百连诚一反常态,脸上带着一丝焦急和神秘,左右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
“全胜,赶紧的,找你商量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