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背诵三字经
作品:《咱家世代贼寇,你小子六元及第?》 “道理自然一样,以后想让我叫你虎哥,记得在给我五枚铜板。”
“那......行吧!”萧虎想不明白,索性不再想。
不多时,毕夫子手拿书籍走上台,众人摆正身姿做好,不敢有丝毫乱动。
“今日,我们继续朗诵三字经,远志,你刚来,不需要朗诵,只需要认真听就好。”
“好的,夫子。”三字经就算不认字,他也会朗诵一些。
“人之初,性本善......子不学,断机杼。”学堂朗朗读书声,王远志装作不会的样子,读起来磕磕绊绊。
朗诵完毕后,毕夫子目光看向,前排的两名孩童,开口道:“李清、萧虎,你二人已入学半载,李清你来解释一下,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是什么意思。”
李清站起身,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稚嫩的面容带着一丝紧张,磕绊说道:“意思是说,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梨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知道的道理。”
“嗯,不错!”毕夫子满意点点头,目光看向萧虎。
“萧虎,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是什么意思?”
萧虎从凳子上站起来,大大的脑袋眉头紧皱,双手扣着手指,仔细想了想:“夫子,我的侍女有春夏秋冬,意思是不是说,只要我每四个时辰待在她们身边,以后的财运就会无穷无尽。”
“噗嗤!哈哈哈!”萧虎发言引来孩童哄笑。
“你......”毕夫子被萧虎脑回路,整得哑口无言,走到他的身边:“你虽富裕,但以后打理家业,连最简单的三字经都不能明悟,以后如何拟定契约?
“那.....那个学生知错了!”萧虎的脸涨成猪肝色。
毕夫子掏出戒尺,轻轻在萧虎手掌拍打两下,萧虎疼得呲牙咧嘴,搓搓手掌。
接下来毕夫子叫了几个年龄相仿的书童,来考验他们的功课,差不多之后,便让他们继续朗诵三字经。
毕夫子来回走动,遇见孩童发音有问题,也会走到身边纠错,一个个字去读,慢慢引导学童的发音准确,忙活一阵后,毕夫子来到王远志身边,目光看向萧虎,开口说道:“萧虎,你也来听。”
毕夫子看着王远志说道:“今日你初入学堂,便从三字经最基本的开始,我来念,你跟着我读,能记下多少是多少。”
“是,夫子!”王远志轻轻点头。
“人!”毕夫子念出来。
“人。”王远志刻意模仿毕夫子发音。
“人——之——初。”
“性——本——善。”
毕夫子极有耐心,一字字吐字清晰,确保王远志能听得一清二楚。
每次他读完一遍,就会让王远志重复两遍,一字字重复,再到连起来去读,约莫教导百字,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他并没有讲解其中的含义,只是反复去强调发音。
毕夫子教得差不多开口道:“远志,你先去试着背诵。”
“好的。”王远志轻轻点头,见到夫子去教导别的学童,装模作样的死记硬背,他发现穿越过来之后,记忆力特别清楚,只需要简单的一遍,就可以记住大部分。
王远志猜测应该是两世灵魂融合的原因,他的眼睛看着毕夫子来回奔波,面对不同的学童,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个人来回教学,嗓子透露着沙哑。
这效率比起后世的教学,辛苦的不是一星半点。
毕夫子教得差不多,重新来到王远志身边。
王远志故作紧张地站起来,毕夫子示意他不用紧张,开口道:“方才所授的人之初到夫妇顺,背至一遍。”
王远志深吸一口气,刻意语速放缓,时不时停顿几秒钟,但字字清晰,一百多字,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毕夫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初入学堂的学童,短时间内就可以把百字三字经背诵出来,这在以前从未有过,看来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而且口齿清晰,虽有停顿但记性颇佳,毕夫子表面不动声色,平淡点点头,看着王远志颇具灵动的眼睛,决定在测试一番:“记性不错,我在传授你百字,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毕夫子念到这里,看了一眼萧虎,萧虎脸色红润。
“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萧虎你可记住了?”毕夫子问道。
“夫......夫子,我大概记住了!”萧虎不好意思挠挠头,明显只是记住一点点。
“你随我一起读。”毕夫子一点点念,萧虎跟着念,等萧虎记得差不多,在继续教导王远志:“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毕夫子放缓语速,清晰地将每一句传授给王远志,他眼中闪过些许期待,教导之后,匆匆转身再去教导别的学童。
小小的学堂不大,但童声朗朗,读书之声顺着瓦屋传遍小院。
正午时分,王远志跟着同窗的学童,来到另外一间小屋,饭菜的香味飘荡房间,萧虎吸溜嘴角的口水,笑着说道:“开饭喽,远志,我告诉你,张婆子的炊饼做得很好吃,等下你可有口福喽。”
在浩然学院的吃食并不贵,反而出奇的便宜,看来毕夫子考虑到都是农家子弟,能在学堂学习便不易。
众人迅速解决完午饭,下午则是继续学习上午传授的内容,毕夫子带着期许询问远志百字背得如何,发现远志一字不差全部背下来,吐字清晰流畅,既如此毕夫子决定加大难度,开始传授两百字三字经。
王远志虽是第一天入学,但已经学习的知识,已经超过不少的学童,日落西山,放学的时辰到。
王远志跨出浩然书院,一眼望去,发现老爹王大柱早就等候多时。
王大柱后背靠在一棵老槐树下,目光四处在学童之间张望,看到王远志时,嘴角挤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