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汉家天命,生死大道

作品:《历史长河中的炼气士

    “我回来了。”


    驾鹤烟霞蜕玉骨,人间再逢少年身。


    月华之下,刘川样貌好似当年,没有一丝一毫变化。


    一老一“少”,十余年未见。


    “天汉,为何你的容颜这般年轻?”刘邦心中隐约猜测,但不敢确定。


    刘川笑道:“道家养颜术,仅此而已,半百之年,安有少年。”


    “回来正好,喝酒。 ”刘邦指着案上的美酒说道。


    他并没有询问其他无关紧要之事,一壶浊酒,以敬相逢即可。


    “好。”


    刘川坐在刘邦对面,两人闲聊饮酒。


    “这些年过得如何?”刘川开口问道。


    “还是那般,打仗打仗,没日没夜打仗。”刘邦苦涩一笑,建功立业,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畅快。


    太多太多的烦恼,令人感叹时光不够。


    “当年要是你当沛公就好了。”


    “我当不了你,你也当不了我。”


    “是啊是啊。”刘邦摇头晃脑,“无事一身轻。”


    “胡言乱语,真让你变穷光蛋你又不乐意。”


    “哈哈。说的极是。人就是太贪了,年轻时想建功立业,老了想清闲无忧,哪有这般两全其美之事。”


    两人谈天说地。


    刘邦拿出赤霄剑与大汉龙旗。


    “我从未忘记当年一半江山之约,此物赠予你,汉家世代天子,皆认可此物。”


    “一半江山?”刘川失笑,不说都差点忘记了。


    虽说条件苛刻,但至少没赖账。


    刘川拿起赤霄剑,神念感应剑身,此物由黑龙鳞制成,坚不可摧,内部刻有独特纹路,将来若有人以此剑对付自己,仅需神念一动,即可将此剑收回。


    放下赤霄剑,归还给刘邦。


    “龙旗我拿走,此物你留着。” 刘川接过龙旗,仔细端详每一分纹路,此物最好用不到。


    这一刻,汉家一半天命,由自己掌管。


    华夏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


    亡国可以,亡天下的悲剧,最好不要再发生了。


    “收下就好。”刘邦了却一桩心事,随即想起一件趣事,“话说你收集到麒麟了吗?”


    “不可说。”刘川不置可否。


    “过几天再回吧,符宝刚刚回来。”


    刘川看向刘邦,神念扫视其身躯。


    刘邦一身创口大小七十余处,现已无力回天,也就这两天的事了。


    不过若以丹药吊命,或许还能多几个月操办后事。


    “行,那我再待三日。”


    这三日,众人一如当年,其乐融融,仍是当年那个沛县岁月。


    三日后。


    傍晚,刘邦道别众人。


    刘邦还是忘不了当年之事,于是问道:“天汉,当年你要是知道我今日之成就,会不会答应收我为门客。”


    人总是被年少不可得之物所困,刘邦还是想要一个答案。


    “还是不会。”刘川意味深长道,“不过,你的成就无需任何人认可。


    “以布衣之身,创不朽大业;功盖此前春秋战国诸侯。”


    “莫要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你才是那条真龙,后人以你为傲。”


    听到刘川的话语,年迈的刘邦释然一笑,大气摆手。


    “去也!”


    车驾溅起一路烟尘,布衣天子终究离开故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刘季曾住。


    刘邦回到长安,开始处理身后之事。


    这一日,未央宫,刘邦只觉眼前一黑,精神开始恍惚,随即失去意识,不省人事。


    一睁开眼睛,只见他躺在床上,诸子与皇后神色焦急。


    刘邦看众人面色,有些人焦急、有些人故作悲伤,也有人暗中窃喜。


    “陛下!”


    “陛下醒了。”


    众人吵杂喧哗,乱成一锅粥。


    “出去,都出去,老子还没死呢。”刘邦气急败坏骂道。


    “太医呢?传太医过来!”


    吕后令人叫太医。


    不一会,太医过来,说:“陛下劳累过度,此病可治。”


    刘邦只知时日无多,也不愿苟延残喘,落得浑身狼藉,于是大度一笑:


    “吾提三尺剑而取天下,此非天命?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刘邦对生死很是豁达,从沛县游侠,再到大汉天子,这辈子已经值了,何必还要苦苦求仙,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生死,万物之常理也。


    就这样,刘邦赏赐一千金,将太医打发走了。


    往后数日,刘邦在长乐宫休养,几乎不理政事,静待那一日到来。


    夜深,星辰阵列,银汉迢迢。


    狭长的银河,好似当年汉水。


    刘邦披着单薄衣裳,望着银河久久不能言语。


    从布衣崛起,再到一统江山,大大小小数十战,身上创伤无数,年老还要御驾亲征。


    这一刻,他真的感觉累了。


    人到晚年,尤其是年老的天子,一切都显得孤独,没有亲情,唯有围绕权力的斗争。


    死亡或许是最好的选择,才能获得永恒的安宁。


    “故乡……”刘邦喃喃自语。


    忽然,夜空传来踏歌声。


    “外面发生什么了?”刘邦唤来侍从。


    “好像是乡民在唱社戏。”


    刘邦凝神细听。


    “这不是社戏,这是楚歌!”


    刘邦在侍从搀扶下来到长乐宫外。


    夜幕低垂,四海寂静,忽见远山点点星火,化作流萤之水,遍布于阡陌。


    关中父老手持火把,踏地而歌。


    “楚歌,这是楚歌!”刘邦泣泪纵横。


    四面楚歌,十面赤火。


    关中父老为其奏楚歌,与项羽却是不一样的心境。


    约法三章,平定关中;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这是自发的送行,而非十面埋伏之杀机。


    忽而人群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刘邦顺着众人的目光看去。


    夜空之下,渭水之畔,光华大作。


    隐隐约约有一龙角、鹿身、赤鳞、足踏火焰的麒麟月下奔跑。


    此等神异之相,引得众人惊叹。


    “麒麟……”刘邦怔然半晌,心中迷惑彻底解开,他开怀一笑,对着远方麒麟挥挥手。


    “我看到了,老友,再会。”


    一转眼,麒麟没入水中,消失不见。


    过程极快,麒麟从出现到结束不超过三息,眼神不好的人还以为是流星。


    冥冥中的暗处,道人挥一挥衣袖,大步隐入山林。


    “再会,老朋友。”


    银汉挂在苍穹,这条银河与地上万民,结下深深羁绊。


    是夜,刘邦逝于长乐宫。


    “太祖高皇帝十二年,四月,关中民执炬歌楚声,为帝助庆。渭水畔现麒麟,疾行数里,隐入渭水。帝心甚慰。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众皆谓麒麟迎帝升仙焉。丁未,发丧,大赦天下。”——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