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章 供词

作品:《今天也在努力当人,嗷!

    当皇家暗卫们把长乐郡主的话,一字不漏传送回皇帝耳边去的时候。资本家愣是被做了局,高兴的大手一挥又赏下去不少小玩意儿。


    孩子既然都这么喜欢外祖父了,那朕怎么能小气呢?朕必须要让她把好喜欢外祖父,变成最喜欢外祖父才行!


    瞧见皇帝那已经阴了好几天的脸,终于又出现了开怀的笑容,大总管便端着茶水凑合上来。


    “皇上,…”


    “朕不喝!”


    “喏。”


    大总管懂事的撤回一只茶盏,恭恭敬敬站在帝王身侧,小心回禀。


    “三司那边已经审出了大概章程,老奴也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说。”


    皇帝头都没抬,继续批阅奏章。


    “十五年前,宋珉一开始是与宸妃娘娘的嫡次兄李丕勾搭上了。他们都是家中的嫡出次子,一直不服气上头有嫡长兄压着。


    一是为了出口气,二是为了贪敛钱财,所以二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


    李丕利用职务之便,不仅给宋珉放了消息,还以次充好调换了不少的粮食布匹。而宋珉则是利用了宋邑对他的不设防,在库房里将兵器盔甲全给换成了样子货。”


    皇帝的眼皮子终于抬了起来,里面翻滚着腾腾的杀意。


    “只有他们两个经手,能干出这么大的案子来?朕不信。”


    “他们俩一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后来是被李丕他爹李孛给发觉了。


    不知道是为了给儿子扫尾,还是为了其他的打算。反正李孛当时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旧事重演了一遍。”


    “好!好一个清廉奉公的户部尚书!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


    皇帝气的扔了御笔。


    大总管知道,郑王的母家李氏一族,这回算是要混到头了。


    “老奴顺着李家这条线往下深挖,又挖出了更往前的那些事儿。


    孟家确实是着了道,可其实当初掉进坑里的不止他们一家。平恩侯说了实话,他们在外头的时候,军饷基本上从来没有收齐过数目。


    都是被层层经手,到将士们手里能有个七成,就已经算顶了天的好了。若是实在不够,他们会自己想办法。”


    边境开田屯粮,或者偷偷摸摸的领着兵跑出去打一回猎,这几乎是武将们心照不宣的过日子小诀窍。


    皇帝也曾经当过兵痞子,一些该知道不该知道的知识,他当然也都知道。所以没有急着追问,而是等着手底下人继续禀报。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是边城紫云河畔那一战,高家刘家李家却是逮住了孟家往死里坑的。


    那一回他们把辎重粮草换了七成,落到归云军将士们手里的,事实上连三成都没有。


    为了阻拦孟家派人回京求救,他们在路上设了层层关卡,把信使全给截杀了。


    这是刘家的供词。”


    从右边袖袋里掏出一摞染血的供词,小心的放到御案上。大总管生怕皇帝气晕过去,只能把话一段一段放缓了说。


    “被换出去的那些东西被那三家平分,高家拿了大头。


    李家那回拿的最少。


    他们家底子最薄,偏偏供养的四皇子却最会折腾。被逼无奈之下,快要致仕的李孛才会铤而走险又当了一回大贼。


    所以才会有宋珉当了宣平侯之后,让他儿子宋从域停妻再娶了柳氏女的事情。


    这是郑王和李家不放心,索性直接舍出去一个姻亲,把宋珉父子也彻底拴到了他们的船上去。


    这是李家的供词。”


    又从左边的袖袋里掏出一摞供词,小心翼翼的递上去。


    每一张纸上面都印着鲜血淋漓的手印,不难猜出来杨大总管是靠什么手段,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大概查清来龙去脉的。


    早就说过,对于一个大内总管来说,刑讯是他最基本的看家本事。


    皇帝翻看供词的速度越来越快,他的喘息声也越来越大。杨大总管熟门熟路的掏出养心丹,随时准备抢救气性极大的主子。


    咚!


    放心,不是皇帝被气死了。是皇帝气的拍了桌子,准备大开杀戒了。


    “高家人的供词呢?拿来给朕,好生长长见识!”


    最后这几个字,每一笔每一画都沾着咬牙切齿的狠劲儿。


    “老奴这儿,没有高家的供词。”


    大总管顿了一下,实话实说。


    “毕竟他们是承恩公府,是皇后的娘家,太子的母家。


    老承恩公也还活着呢,他手里有先皇赐下去的金牌。听说太子殿下曾经去大理寺走过一趟,虽然没说什么。


    但是大理寺卿说,不敢妄动。


    老奴也不敢对高家人动用任何刑讯手段,因此没有他们的供词。”


    “太子去了大理寺?”


    皇帝脸黑的跟御案上那块砚台一样,声音里都泛出了冰渣子。


    “他什么时候去的?”


    “承恩公高咄被拿入狱中的当天夜里,约摸亥时左右。太子是先去了凤仪宫,后去的大理寺。”


    很好,前因后果解释的很明白了。又是那个愚孝的蠢货,去孝顺他那活的不容易的母后去了。


    皇帝深吸一口气。


    咚!


    放心,这回终于被气晕了。


    “皇上!”


    大总管赶紧冲上去捏着养心丹就往他嘴里塞,然后端起手边的茶盏咣咣一顿灌,总算是又把人给灌醒了。


    “去,你亲自去,”


    皇帝气的抖着手指头,指向东宫。


    “去给老子骂那个蠢货去!


    竟然敢违抗圣旨,擅自踏出宫门。


    你去问问他,可是这储君之位坐腻了?”


    “老奴这就去,皇上您别太生气了。”


    劝人的话谁都会劝,但是被劝的人能听得进去才行啊!就现在这么个情况,小心眼子的皇帝能听得下去才有鬼。


    他直接拂落茶盏,清脆的瓷器碎裂声,撕开了君王仁慈的假面。


    “来人,把三品以上的所有朝臣全部宣进宫来,立刻!”


    “诺!”


    收到帝王宣召的朝臣们,来的很快。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难看的仿佛刚死了亲爹。


    能混成三品大员的没一个是傻子,他们一看皇帝那熟悉的嘴脸,就在心里害怕的拍了一把大腿。


    坏了,今儿地府要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