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财源滚滚匪患生,陈县尉磨刀霍霍!

作品:《官府发男人,绝色罪女抬我回家

    翌日,天刚蒙蒙亮。


    陈远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城郊的校场。


    他将张大鹏叫到身前,递给他一张刚写好的告示。


    “贴到府邸门口去,越显眼越好。”


    张大鹏接过一看,愣住了。


    告示上写的,并非招募兵勇,也不是招工。


    而是招募一种名为“行商”的合作伙计。


    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不收任何费用,不问出身来历。


    只要是清水县及周边村落的百姓,自带一副扁担货郎担和两个几个木桶,便可前来应征。


    这……


    大人又要做什么?


    张大鹏满心疑惑,但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命令,将告示贴在了府邸的大门旁。


    这新奇的告示,很快便吸引了城中无数人的目光。


    尤其是那些无所事事的流民,以及因为春麻税而没了生计的小商贩。


    他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陈府门前,对着告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招行商?还不要钱?”


    “自带扁担还有木桶就行?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


    “我看八成是骗人的,这位陈县尉,心思古怪得很。”


    人群越聚越多,喧闹声几乎传遍了半条街。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


    “吱呀——”


    府门大开。


    陈远负手走了出来。


    在他身后,几个健壮的汉子抬出了几板还冒着热气的物事。


    那东西方方正正,白白嫩嫩,正是众人从未见过的豆腐。


    更引人注目的,是旁边架起的一口大锅。


    侯三将一板豆腐切块,与早就备好的肉末一同下锅。


    随着“刺啦”一声,猛火催动下,一股难以形容的霸道香气,瞬间炸开!


    肉香混合着一种奇特的豆香,蛮横地钻入每个人的鼻孔。


    前一刻还喧闹不休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口锅牢牢吸引,喉头不自觉地滚动着。


    “诸位。”


    陈远的声音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今日招募行商,贩卖的就是此物,名为‘豆腐’。”


    他环视一圈,看着众人渴望的眼神,微微一笑。


    “所有前来应征的乡亲,皆可免费品尝一份。”


    “尝过之后,再决定是否与我陈某人合作。”


    免费品尝?


    人群先是一静,随即骚动起来。


    有胆子大的,将信将疑地第一个上前。


    侯三给他盛了一小碗肉末烧豆腐。


    那人接过碗,看着里面白嫩的豆腐块和香气扑鼻的肉末,再也忍不住,直接扒了一大口。


    下一刻。


    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眼睛瞪得像铜铃!


    那豆腐入口即化,嫩滑无比,浓郁的肉汁和豆香在口中完美交融,带来前所未有的味觉冲击。


    “好吃,太……太好吃了!”


    他含糊不清地叫喊着,三两口便将一碗豆腐扒得干干净净,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碗底。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剩下的人再无顾虑,蜂拥而上。


    “给我来一碗!”


    “还有我!我也要尝尝!”


    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但品尝过豆腐之后,所有人的反应都出奇地一致。


    震惊、赞叹、不可思议!


    “天啊,这是什么神仙吃食?”


    “比肉还嫩,比蛋还滑!”


    赞美声此起彼伏。


    几乎所有品尝过的人,都当场表示,愿意贩卖这种名为“豆腐”的新奇食物。


    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陈远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合作的方式很简单。”


    他朗声道:“我陈府不设店面,而是将这豆腐,以最低的本钱,批发给诸位。”


    “每板豆腐只取十文钱,剩下的钱财,你们赚多少,就算多少,都归你们自己所有,我分文不取!”


    这种营销方式和之前卖绢花发簪有相同之处。


    但之前陈远和东溪村是合作设的方式,用原料请村人来做,还是雇佣的本质。


    且只能靠自己村人,无法扩大销售平台。


    又因发簪的特殊性,不是消耗品,是奢侈品。


    必须手动控制市场价格。


    而这次陈远使用的是批发商的方式,不卖原料,直接卖成品。


    由市场决定价格,大大扩充了渠道,优势也增多许多。


    而当陈远的话音落下。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只取十文钱?


    这……这几乎等于白送啊!


    吃过这种豆腐的众人,立即都意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美食。


    润滑如蛋,新奇无比。


    必然是要大卖的!


    而每板只需十文钱,哪怕卖不出去,留着自己吃也行!


    这种几乎零风险,稳赚不赔的买卖,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大人,此话当真?”一个老货郎颤声问道。


    “我陈远,一言九鼎。”


    狂喜!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所有人的顾虑,都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烟消云散。


    “我干!”


    “算我一个!”


    叶清妩早已按照陈远的吩咐。


    在门口设下桌案。


    张大鹏和侯三负责分配豆腐。


    叶紫苏则在一旁帮忙,给每个领取了豆腐的小贩,分发一张红色的纸条。


    “这是我家夫君要求的,必须贴在你们的木桶上,日后还有用处。”


    小贩们接过一看,只见红纸上用墨写着两个字——“东溪记”。


    虽然不明白用意,但没人会拒绝这个小小的要求。


    陈远又教了他们一些卖豆腐的术语。


    很快。


    第一批数十名小贩,挑着装满豆腐的担子,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奔赴清水县的各个街巷,以及周边的村落。


    清脆的叫卖声,很快便在各处响起。


    “卖豆腐咯!东溪记白玉豆腐!便宜又好吃!”


    而县城外的工坊内。


    叶家三女和从东溪村跟来的妇人们,早已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确保货源的充足供应。


    效果,立竿见影。


    仅仅一天不到的时间。


    “豆腐”这个新奇的词汇,便传遍了清水县的大街小巷。


    那独特的香味,更是无孔不入。


    “价钱只有寻常饭食的小半,味道却比野菜好吃百倍!”


    “又香又滑,我家娃儿抢着吃!”


    这样的口碑,在百姓中迅速传开。


    无数人被勾起了好奇心,纷纷解囊购买。


    一时间。


    清水县内,引发了一股抢购豆腐的热潮。


    百姓们甚至给这白嫩的食物,取了个雅致又贴切的名字——“陈氏白玉”。


    傍晚时分。


    陈府内。


    铜钱堆成了小山。


    叶家三女在清点账目。


    结果出来。


    仅仅一日,纯利便高达二十两!


    经过卖簪花和首饰的历练,叶家姐妹对夫君日进斗金的能力,已有了心理准备。


    虽喜悦,却不至震惊。


    可一旁的田刘氏,却看得彻底傻了。


    她呆呆地看着那一堆堆的铜钱,又看了看正在和女儿们说笑的陈远,心中翻起了滔天巨浪。


    点豆成金……


    这位新主人,用的简直是仙家手段!


    ……


    两日后。


    豆腐的热潮,已经彻底席卷了整个清水县,以及周边的二十几个村镇。


    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乡野田间。


    “陈氏白玉”都成了百姓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


    县里几家最大的酒楼饭馆,眼红不已,也偷偷买来大豆,试图仿制。


    可他们没有石膏点卤的关键技术。


    更不知道其中配比的奥妙。


    做出来的东西,要么无法凝固,要么又苦又涩,根本无法入口。


    而这拙劣的仿制品。


    反而从另一方面,更衬托出了“东溪记”豆腐的神奇与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