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去一趟江湖,喝二两老酒

作品:《开局被白起附身:敢惹我?一人灭你一国

    天下真的要大乱了?


    站在窗边看着街巷上的兵荒马乱,赵汝鱼忍不住有些感触,没想到黄鳏夫确实有点眼光,在垂帘村就预测到天下将要大乱。


    对一旁刚出门回来的张清风道:“咱们从开封来到许昌,然镇北军迟迟没有攻下开封,天策军也只是摆出防御阵势防止魏楚韩三王南下,这场战事怕是僵持数月,咱们与其干等着,不如尝试一下直接去杀姜煊赫?”


    姜煊赫已经从开封退到许昌。


    开封的战事还在持续,虽然大风轻骑和虎牙铁贲切断了姜煊赫的援兵,但开封城城高墙固,镇北军步卒一时间难以攻下。


    负责攻开封城的是岳神兵义子李布。


    岳神兵在回龙湾一战中,一人一枪杀光了姜煊赫麾下大将徐戎率领的五百精锐,又和徐戎大战三回合,之后扬长而去。


    已经带着苏软回顺天府了。


    已经开春,漠北即将开始复苏,镇北军要提防北凉铁骑南下,岳神兵必须去九边关城坐镇,是以他还抽调了一半的大风轻骑和虎牙铁贲跟随他北上。


    意思很明确,只给李布这点兵力,能平叛韩王姜煊赫最好。


    平叛不了,让女帝去头疼。


    岳神兵永远不会让九边重镇和燕云十六州有任何的闪失——若是北凉铁骑突破边关大军南下而马踏中原,他岳神兵不仅愧对精忠王,也会成为太安罪人。


    太安内部乱成狗屎岳神兵都无所谓,他只负责镇北。


    所以开封战事焦灼。


    这让姜煊赫看到了希望,如今他的兵力占据了河南全境,并且在南北皆布下防线,北面以开封为箭头防御镇北军,南面以信阳为箭头防御天策军。


    只要开封不丢,信阳无战事,他就可高枕无忧。


    等他兵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


    张清风呵呵一笑,一副你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的神情,“你以为姜煊赫那么好杀的么,再者,陛下既然如此布局,肯定有后手,最迟一年之内,天下必将大定!”


    “真定”年号取得很有意思。


    何谓真定?


    内无藩王、权臣之蠹虫觊觎,外无北凉南下之隐忧,是为真正之大定。


    赵汝鱼道:“可等姜煊赫兵败少不得还要几个月,咱们就这么耗在这里,万一哪天暴露了行踪,怕是会被他先下手为强。”


    张清风点头,“这件事坏就坏在岳神兵没有全力对姜煊赫出手,至于岳神兵是出于何种考量,陛下又会有什么安排,姑且不论,但平叛韩王确实需要一些时日。”


    顿了一下,“这件事还有一个诡异之处,李布对攻取开封城的态度不怎么积极,不知道什么缘故,他似乎有意想给汉王姜煊赫留一条活路。”


    又道:“不过无妨,家国大势不是咱们镇抚司考虑的事情,你当务之急是回一趟临安。”


    赵汝鱼讶然,“我一个人回临安?”


    张清风嗯了声,“韩王这边不敢松懈,有隐娘的剑匣、老秀才的雪晚来,再加上我腰间的绣春刀,也能杀姜煊赫,所以你另有要务。”


    赵汝鱼问道:“什么事情?”


    张清风缓缓的道:“保护一位许昌一位寒门士子离开颍川去临安——”顿了一下,压低声音,“其实这一步棋在从临安出发时,女帝陛下就已示意纪罡安排妥当,换言之,平叛韩王的战事僵持也在陛下意料之中。”


    赵汝鱼懂了,“所以从一开始,杀韩王姜煊赫就没计划我,而是你、隐娘和老秀才,我不过来这边护送颍川某位世家子弟南下?”


    张清风大笑,“然也!”


    赵汝鱼问道:“这是不是无关家国大势了?”


    张清风摇头道:“虽然你只是护送那位寒门士子南下,是江湖快意事,但应该也牵扯到家国大势,否则陛下不会刻意安排。”


    赵汝鱼不解,“一位寒门士子而已,如此重要?”


    张清风压低声音,“这人寒门士子写了一封《千年世家论兴荣》的文章,其中观点颇为新颖,简而言之,就是认为世家阻碍了国家更进一步繁荣昌盛,而他在这篇文章中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削弱世家的策略,只是不够详尽,所以陛下想见他。”


    陛下不仅要削藩,还要弱世家,所以这位寒门士子有了一步上青云的机会。


    赵汝鱼叹道:“如此说来,这个人有可能改变这片天下延续了上千年的门阀世家垄断国家高层的局面,从而造就一个崭新的世界?”


    张清风道:“正是如此,不过你此次南下,可能会有门阀世家派人来杀他,也许你会遇上今年春节时百晓生发布的太安武道录上的高手。”


    开春后,百晓生发布了《太安武道录》,一共三十六人,夫子悬名第一,岳神兵第四,赵汝鱼位列二十五。


    赵汝鱼笑道:“那倒是有些期待了。”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大概在每一个男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江湖梦,悬一柄长剑,揣二两老酒,一步江湖,半个岁月,剑花烟雨江南,说不尽的侠客风流。


    赵汝鱼心中也有一个江湖梦,在书中看过诸多游侠故事,他心里一直酝酿着江湖梦想,只是出垂帘村后,直接被卷入了朝堂。


    所以人生处处充满讽刺。


    有些人穷其一辈子仕途,身边的人也就是部门同僚,赵汝鱼这样的山村小道士,第一次入世,却直接和镇抚司、王爷、女帝搭上了关系。


    当赵汝鱼发现开封之战僵持不下,张清风又说局势一切尽在女帝掌控之中,让他去走一趟江湖时,他便有些躁动。


    世间有无敌的夫子。


    朝堂有千古的女帝。


    但江湖之中,还有《太安武道录》,除去岳神兵和秦绘等人,江湖之中的精彩更是数不胜数,他想去看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有强取豪夺,应运而生的便有镖局,颍川郡里就有很多镖局。


    平安镖局是其中之一,生意不算很好,在黑白两道也没甚名声,平时也就接一下小活计,基本上不会超过河南境内。


    总镖头王武,擅使一把大刀。


    最近却接了单子。


    一个大单,许昌本地望族陈氏的生意,护送一批家族藏书离开许昌去临安,避免这些珍贵古书毁于战火之中。


    还有一个顺手的小单子:一个是本地道观的小道士要外出游方,但考虑到近来不太平,所以走镖局的路线。


    同行的还有一位寒门士子。


    王武知道那位寒门士子,因为一篇《千年世家论兴荣》被本地门阀世家打压,已经连续两次省试落第了,如今韩王叛乱,本地门阀世家自顾不暇,再顾不上这位寒门士子,他便想南下去临安寻找机会。


    王武心知肚明,真正保护这位寒门士子的人,应该是那个佩剑的白袍小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