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竹筒饭
作品:《资本家老太重生后,举报全家下乡》 兄弟俩一走,沈青燕便带着两个孩子去竹林里找竹子。
制作竹筒饭,需要的是比较老的竹子,而且节要宽大,不要太窄,毕竟这样一来,才能方便把饭菜放进去烧制。
两个小孩帮不上忙,就在旁边看着。
沈青燕找了半天,还没等她找到一根好竹子,身后一道声音响起。
“你们在找什么?”
沈青燕正认真着,听到声音吓了一跳。
一回头,发现居然是谢引风。
距离上一次沈青燕见谢引风,已经过去好久了,她还是小满回去前的时候,偶然见过一次,之后各自在各自的领域忙碌。
沈青燕拍拍胸口,笑道:“三哥,怎么是你?”
谢引风脚步上前,目光落在竹丛上,问道:“在找竹子?”
沈青燕笑着点点头,“对,想找根老点,但又不要太老的竹子,我想给孩子们做个竹筒饭。”
“竹筒饭?你会?”谢引风问道。
这技能,要换了农村小孩,倒是一项会的技能。
但谢引风记忆里的沈青燕,是城里姑娘,哪怕听说过,也未必弄得来。
可她总不能告诉谢引风,自己上辈子什么苦都吃过了吧?
最后,沈青燕也只能尴尬笑说道:“之前看别人弄过,不难的,再说了,什么也要尝试一下。”
谢引风想想她这说的也对,又问道“那你找到要砍的竹子了么?”
沈青燕摇摇头,“还没有,正在找,里头看着有几根不错的,打算看一下,再选一根。”
“要不,我帮你选吧!”
比起沈青燕是个城里姑娘,谢引风这个在部队摸爬滚打什么都见识过的人,这点事情倒是不算什么?
沈青燕点点头,笑道:“行啊,你帮我看看。只是……”她顿了顿,“你不忙吗?”
谢引风摇头,“今天休息,想在附近转转,没想到正好遇到你们。”
“怪不得。”沈青燕立马兴奋表示,“既然这样,要不,你中午就在我家吃饭吧,我晒了腊肉,做这竹筒腊肉饭,一块吃。”
谢引风犹豫了片刻,随后点点头,“好。”
在谢引风帮助下,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两根不错的竹子。
因为加入了谢引风,沈青燕担心不够吃,所以准备的多一些。
这些竹筒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一根大概就只能给胃口普通的两个人吃。
她现在是四个人,光谢引风她就觉得要吃一根都不够呢。
长长的一根竹子,最后只要了六节比较合适的竹筒。
竹筒的两头都要带节,这样烧制的时候,才不会漏出去,相当于一个饭锅。
除了需要砍下竹子之外,还要另外开槽。
开槽倒是个技术活,需要把每个竹筒都开上一个口子,将三面给切割下来,留一面与竹筒相连,变成一个天然的盖子。
这些繁重的事情,本来是沈青燕自己做的,但谢引风来了后,这些都交给他来做。
他似乎以前也做过,所以开槽的时候,速度是又快又稳,竹筒没有伤到一点。
在谢引风在开槽的时候,沈青燕已经进屋给准备食材。
米,腊肉,再往里头加点其他东西进去,再上油盐放一丢丢酱油,将它们搅拌均匀。
等谢引风把竹筒清洗干净后,就能把搅拌均匀后的材料塞进竹筒,再一一加上水。
水用的是沈青燕空间里的灵泉水,明明都是透明的液体,但是倒进竹筒后,就能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好闻味道。
“妈妈,这样就好了吗?”看着一个个竹筒都安排好,妮妮好奇。
谢引风上前,应道:“还没好呢,还要烧火煮熟。”
“对,你谢叔叔说的对。”
沈青燕的屋角就有一些大石头,还有砖头。
沈青燕直接在院子里就可以垒起一个简单的灶,将竹筒挂在叠好的砖头上方,然后开始烧火,将竹筒烧热。
在火慢慢的熬煮下,青绿色的竹筒慢慢发出滋滋声,不停有液体滴落,这是竹筒上的水分。
而竹子独特的香气,也在内部与米饭相融合。
不等竹筒饭熟透,已经能闻到一股好闻的味道。
“好香啊!”小文忍不住叹道。
沈青燕揉着她的小脑袋,笑道:“很快就能吃了,等煮沸了,再过一会,不出水了就行。”
谢引风在边上坐着,帮忙递柴禾,听到沈青燕的话,忍不住多看两眼。
就好像……沈青燕一早就会做这竹筒饭。
要知道,谢引风刚知道竹筒饭,去做竹筒饭的时候,也是不知道这饭什么时候能熟,一闻到香味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开盖看看能不能吃?
而每当这个时候,其实米饭还是夹生的,都没煮透。
后来,谢引风才知道,这米饭煮熟是要一个过程,先是火将水烧开,然后开始膨胀软化,随着米饭有一半成熟的时候,就会散发出香味来。
这个时候,如果贪吃忙着开盖,几乎都是不能吃的。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看盖子会不会随着火的继续烧制而开始滋滋冒水,这些水,并不是竹筒自身渗透的。
等到这些水冒开之后,还要等一会,才能停下火。
而忙完这一切,还不能直接开盖吃饭,还要让水分在里头慢慢的蒸发,等米饭软糯到恰到好处的时候,才能打开。
他看着沈青燕,却没想到,她居然都懂。
沈青燕本来和两个孩子说话,没太注意谢引风。
但对方眼神一直盯着自己,她才反应过来,抬头看去。
“三哥?”沈青燕疑惑。
谢引风这才收回目光,说到:“看样子你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了。”
沈青燕笑着点头,“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技能肯定要比以前知道的多,而且,以前在家的时候,我也没少做饭,这竹筒当饭锅做饭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需要大量水分蒸发后,才能收汁停火再开盖。”
沈青燕觉得自己这个解释倒是十分合理。
而谢引风听了后,也没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