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将门虎女vs腹黑首辅17
作品:《快穿:作精女配又被男主强制宠了》 第一茬早稻收获的时候,苏缙和云杳与大皇子、林红袖分了三路,各自带人到各大农庄称重。
“九百八十九斤!”
“启禀郡主、苏大人,今年的新稻种,真得达到了亩产千斤。属下再去找庄子上最肥沃的土地称一亩。”
县令带着几个庄户人家,用云杳发明的磅秤,随机称了一亩,兴奋地像个孩子,非要突破千斤之数,又带人去找更肥沃的土地。
不一会儿,县丞来报,亩产量一千一百三十六斤!那是庄上穷秀才家的地。
穷秀才没钱考功名就在村里种田,跟大家也没啥区别。
没想到这回上头的人来教种田技巧,穷秀才学得好,还真管上用处。之前就被大皇子封了个农博士,如今又入了知府大人和郡主的眼。
为了方便陪云杳下田亲自体验收割,苏缙的腿“终于治好了”,如今小夫妻俩戴着草帽在田里收玉米,还怪接地气。
苏缙手艺好,还现扬起了火堆,给云杳烤了嫩玉米。香甜的玉米味道馋的庄户人家都想来试试。
之前林红袖开过培训班,把府里的丫鬟婆子,都教了几种玉米的做法。
煮着吃、蒸着吃、烤着吃,熬粥吃,还能跟面糊一起烙成玉米饼。
云家的婢女如今带着十几个村妇,现扬起大锅,又是烙玉米饼、又是煮玉米粥,好不热闹。
玉米和新米一起煮的粥,带着香甜的玉米清香,飘荡在村庄田埂里,引得村里小孩馋的直嚷嚷。
玉米还是吃嫩玉米的时间,还没完全饱满成熟。
早稻收割,有云杳提供的石碾子,当扬就能把稻子脱壳成白花花的大米。一袋袋装车。
约莫又过了五六天,又迎来玉米的收获季节。
同样的亩产八百斤左右的高产作物,让百姓们心里有了底。
云杳心里也终于有了底,第一批收成,她已经让副将日夜兼程,先送到父王账下,有了这批军粮,父王应该用不上应急的压缩饼干。
吃的解决了,下一步,就是造船……
同样参与了收获、称重的大皇子,整个人都像是在做梦。
现在大楚的主粮是小米、粟米和高粱,亩产量都不到两百斤。
杳月郡主和林姑娘两位,怕不是仙女下凡,带来的良种都是亩产千斤打底。
活泼乐观的林姑娘还告诉他,土豆、红薯虽然没稻米精细,但亩产量至少翻倍。
已经亩产千斤,还要翻倍?大皇子都不敢想,这些良种要是用在整个大楚,百姓的生活该有多富饶?
还有那林姑娘产的琉璃、肥皂、香膏之类的东西,运到都城都卖疯了。
而那精美剔透,比玉石更精致的琉璃,居然是用土疙瘩烧的?说她是点石成金的法术,都不为过。
南广虽偏僻,但占地面积辽阔,百姓并不少,只是因为太穷,所以一直不被重视。
如今有钱有粮,再加上战无不胜的云家军。
大皇子不敢想下去了,最关键的是,他知道的太多,好像不一定回得去了。
…
是夜,大皇子找云杳密谈,云杳却坚持带上了她的郡马苏缙。
是了,大皇子瞬间清醒了许多,苏缙太低调,差点让他忘了,云家军能来南广,好像一开始,就是苏缙的手笔。
曾几何时,大皇子也想拉拢才华无双的状元郎苏缙,却听到门客提起,状元郎虽有才却不够沉稳,居然因一言之失,连累整个云家军陷入南广苦地。
若非郡主对他情深一片,此人怕是已经被云王砍了。
因为这事儿,京中不少人偷偷笑话苏缙和云王府,赞扬太子聪慧无双。
也因为这事儿,原本一直不依不饶非状元郎不嫁的明玉公主,才嫌弃地放弃了此人。
若苏缙早知这两位仙子的本事,那他才是最可怕的人,所有人都入了他的套,连精明的父皇都不例外。
为此,大皇子不敢再轻视苏缙,以学生之礼,先见了苏先生。
因为苏缙之前是云王府的西席先生,教授过程铮和云杳兄妹,大皇子与云杳平辈,出于尊敬,行学生之礼倒也没错。
看到大皇子行礼,云杳都有点不知所措,还是苏缙抓着云杳的手,轻轻按了一下,才免了云杳起身回礼的尴尬。
“先生大才,宇民叹服。宇民心中有宏愿,愿我大楚百姓都能吃饱饭,还望郡主和先生成全。”
云杳没急着回答。
她没脑子,但有自知之明。这种玩心眼的事情,教给苏缙,她可以暂时当个花瓶保镖。
苏缙笑着看向大皇子:
“大皇子仁爱,可惜,似乎用错了地方。”
大皇子秦宇民也不气恼,依然谦虚行礼:“请先生教我。”
“那,我们从上古时期说起吧,根据史书记载,那时候的部落时代,每个部落为生计发愁,部落首领也同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后来,人们吃饱了饭,多出来的劳力,就被皇族征用,供养宫殿、陵墓。
再后来,更多良种和生产力,就能供养更多人,氏族也可以征用仆夫,享受奢靡生活。
比起部落时代,我们的良种已经进步了很多,但百姓依然食不果腹,大皇子可知,这是为何?”
秦宇民脸色刷白,羞愧地说不出话来。因为皇权和贵族,压榨了百姓。
苏缙也没逼着他回答,只是引诱他思考,再次询问:
“那大皇子觉得,若是我们把新良种和农具共享出去,百姓的生活就能改变吗?上位者不会压榨的更狠吗?”
“如果是我,我不会。”
“可惜,你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苏缙脸上始终挂着淡淡微笑:
“云王府从来都是忠君爱民的典范,等大皇子能够为你所说的话做保证的时候,郡主自然会把良种分享给你。”
秦宇民想了半天,最后只说了一个字:
“好。”
“离京之前,表妹在西山农庄试种了四种良种,留下云家几个管事在打理,我给你写信一封,到时候西山农庄那边除了留种,剩下的收成可以卖给大皇子私用。”
“多谢。”
“大皇子还是早些回去的好,我们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就怕西山农庄被人盯上。”
“宇民已经定好行程,明日归京。”
“如此,也好。”
有了这批良种,秦宇民至少可以先把自己的田产发展起来,囤些粮私用。
他们这些当皇子的,只要还想争那个位置,又有谁不培养自己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