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祥瑞斋老板

作品:《烟灰缸里藏国宝,捡漏百亿惊动文物局

    刘畅上手的是一个圆筒,筒身圆润,底部平整,外壁以竹根雕成,表面光滑细腻,包浆温润。


    “刘老板挺有眼光的,不过你可要小心点,”陈默没有抬头,但是声音却传了出来,“烂了的话,就是七位数起步了。”


    刘畅吓了一大跳!


    可是当他看懂到了“三松”款识的时候,他心头一惊!


    “难道是,朱,朱三松?”刘畅的手在半空中僵了一下,脸上都是震惊!


    “呵呵,陈老板真是厉害啊!不过我刘畅在古玩街混了这么多年,什么宝贝没见过?”


    他小心翼翼地端详了好一阵,越看越是心惊肉跳!


    刘畅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拼命回忆着在鉴宝节目上学到的皮毛知识,却怎么也找不出一点瑕疵!


    这家伙,不见一段时间,怎么可能会有这种珍品!?


    陈默靠在黄花梨圈椅上,悠闲地品着茶,眼中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刘畅小心翼翼地放下了竹筒,一连看了几件,心中是越发吃惊。


    刚才上手的那几件,加起来的价值都有两三百万了!


    尽管刘畅的店里也有真品,可整个店加起来的价值,也就比刚才手上的多一倍!


    但博古架上,还有一些古玩呢!


    难道这都是真品?


    不可能!


    没有人有刘畅清楚澄心堂是个怎样处境。


    在他看来,这才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澄心堂居然藏着这么多真品?


    真要这样,那陈三眼就不用死了!


    突然!


    他扫到了一个青花瓷笔洗,他眼前一亮,立即拿了过来,然后翻转了过来,他嘴角勾起了一丝得意!


    “陈老板,”刘畅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你这笔洗怕是打眼了吧?这底部的红釉这么鲜艳,该不会是地摊上五十块随便挑的吧?”


    “是吗?”


    陈默放下书本,轻轻地道:“刘老板好眼力。”


    刘畅脸上露出了嘲讽之色。


    还以为澄心堂真的都是真品,到头来还不是混合其他赝品卖?


    正要讥讽两句,突然那一道人影出现在了门口,一个五十多岁的削瘦男人。


    “刘老板,你也在这?”


    “徐老板,你怎么来了?”


    刘畅见到这男人,有些诧异。


    陈默也看了过去,也有些怔了下,这人赫然就是祥瑞斋的老板。


    徐永民看到陈默之后,眼底深处忍不住有些讶异之色。


    “没,闲来无事,就在老街这边逛一逛,本来想去找你的,听你的伙计说过来这里了。”


    说着,徐永民的目光落在了刘畅的手里的笔洗上,心底微微一动,道:“刘老板,能给我看看吗?”


    刘畅殷勤地递过去:“徐老板你看这火红石,深浅不一,很明显就是仿品。”


    徐老接过笔洗,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仔细查看。


    片刻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是真的笔洗!“


    刘畅脸色一变:“怎么可能?这深浅不均匀……“


    “刘老板,你没看到火石红像如蝉翼一样分布,并且过渡自然吗?这是因为在烧制时胎土中的铁元素自然渗出,所以才会形成这种深浅不一,仿品根本做不出这效果。“


    接着徐永民又端详了一番,道:“胎骨很坚实,而且青花色内敛沉稳,应该是嘉靖时期民窑所制。”


    说着,徐永民看向了陈默,陈默笑着点了点头,道:“徐老板好眼力。”


    刘畅的脸刷地一下红了,刚才陈默也称赞他好眼力,但这两者明显就不是一个东西。


    刘畅不甘心,还是咬牙道:“可是这画工,也太歪歪扭扭了吧。”


    陈默听到这里,心中摇头,已经不想和刘畅说太多。


    徐永民道:“笔洗上面画的是岁寒三友,枝苍劲,竹叶错落有致,这画工要是放在宫廷里,确实不算顶级,但是在民窑里,这功力却不多见。”


    “陈老板,不知道你花了多少钱收的?”


    “不多,不到4万。”


    “什么?”


    徐永民大吃一惊,但还是道:“陈老板,我店里缺个像样点的笔洗,40万让给我,如何?”


    陈默想了想,点头道:“既然徐老板喜欢,就40万。”


    刘畅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从震惊到羞恼,最后变成了深深的嫉妒。


    而当他听到了陈默捡漏的价格和卖出去的价格差别这么大的时候,他脸色青一阵紫一阵,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个,我突然想起店里还有事...“刘畅支支吾吾地说着,灰溜溜地转身离开。


    陈默头也不抬:“刘老板慢走,有空常来坐坐。“


    走在古玩街的青石板路上,刘畅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嘲笑他,他甚至好像听到了澄心堂里传来的声音——


    现在开古玩店的,居然连火石红都不认识?


    刘畅咬牙切齿地想着:“陈默,你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在这条街上混不下去!“


    而此时的澄心堂内,陈默和徐永民完成了一笔交易后,心情大好,两人正品着茶。


    半晌。


    “徐老板,你怎么找来我这里的?”陈默给徐永民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


    徐永民看了陈默一眼,道:“上次你来我店里买寿星摆件,事后我总觉得哪里见过你,接着杨景程出事,我就听到了你的名字,我才想起了陈三眼,所以就过来看看。”


    “我和你爹有过一次交易,算是萍水相逢,但交集不多,只是我对他印象很深,你至少有五分像他。”


    “你爹的事,节哀。”徐永民说道。


    “有心了徐老板,都过去了。”陈默轻描淡写地说道。


    徐永民扫视了博古架上的一些物件,眼底深处闪过一丝诧异,顿时感慨道:“陈默,我现在怀疑,你那天来我店里买东西,就是想要捡漏的。”


    “你老实告诉我,是不是我打眼了,我才五十几岁,我能承受得住。”


    徐永民盯着陈默看。


    陈默笑道:“徐老板既然从买卖中赚了钱,又哪里来打眼一说?”


    “再说了,我那个玉是送人的,所谓礼轻情意重,谈价格更显得俗气,不是吗?”


    徐永民怔了下,顿时哈哈大笑:“哈哈哈!好一个礼轻情意重,好好好!”


    这话说的滴水不漏,甚至连多问下去的余地都没有。


    两人闲聊了一阵,相谈甚欢,徐永民虽然自己也是开古玩店的,但陈默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不少经营之道,于是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相约下次一起喝茶,徐永民就离开了。


    陈默刚吃过午饭,突然杜俊承就上门来了。


    对于杜俊承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陈默一点都不意外,甚至在意料之中。


    “你来干嘛?”陈默正在太师椅上小憩,也只是瞄了对方一眼。


    杜俊承兴致勃勃地拉着陈默道:“别睡了,赶紧起来,和我去见一个老朋友!我这老朋友和你可是同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