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同行朋友
作品:《烟灰缸里藏国宝,捡漏百亿惊动文物局》 “同行?”
陈默睁开眼睛,狐疑地看向杜俊承。
“你以为我这两天去玩吗?当然不是!”
“我挨个去找我的那些大学同学,终于打听到我一个朋友就在云州市的文物局当办公室主任!你说巧不巧!”杜俊承兴奋地说道,接着眼底闪过一丝回忆之色。
云州市是省城,那就是省文物局办公室主任了。
“然后呢?”陈默眉头一挑。
杜俊承无奈地道:“我知道你鉴定技术了得,但我这朋友也不是吃素的,一毕业就考进省文物局,短短三四年就坐到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你说牛不牛逼?”
陈默翻了翻白眼:“我并没有看不起人家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为什么要去见你的老朋友?”
在陈默的印象中,政府部门的人都是墨守成规,什么都讲规矩,和他们打交道,反而会有不少的限制。
加上陈默很清楚,古玩这一行有不少是有灰色地带的,这其实也是他不愿意和这些人有过多交集的原因。
“拜托,别这么迂腐好吧?你们又没有利益冲突,再说了,你要是不犯法,至少不是被当场逮住,谁管你这么多啊?”杜俊承似笑非笑。
陈默假装听不懂。
“我不去。”陈默还是说道。
“你不去可不行啊,我话都说出去了,你要不去的话,我就失信于人了,你该不会想我变成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吧?”
原来,杜俊承因为要在这边呆一个多月,闲来无聊就联系了以前的朋友和同学,看看有谁在附近的,没想到果然真有!
接着他就添油加醋地把那天鬼市捡漏的事给说了他的朋友听。
陈默有些气恼,他性格本来就低调不张扬,谁想杜俊承直接把他推了出来。
杜俊承连忙道:“陈默,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先别急,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你总不可能一辈子呆在青城这个小地方吧?”
“大了不说,你至少也得走出省城吧?多个朋友多条路不是?”
“黄叔还认识省里不少达官贵人,连京城的教授都认识,要不然他怎么能混到现在这个位置?”
杜俊承这么一说,陈默想了想似乎也有道理。
杜俊承见状,嘿嘿笑道:“再说,省文物局那边经常会外聘外面的鉴定师或者专家教授的,赚钱事小,但路走宽了,以后就好走了,不是吗?”
陈默终于气消了,瞪了杜俊承一眼,道:“我怀疑你前世就是个拉皮条的,你这嘴,简直就是开了光!”
“别说那么多,赶紧带几件玩意,咱们去踩场子!”杜俊承兴致勃勃。
本来陈默不想和这家伙胡闹的,毕竟是认识人,可是想了想,对方在杜俊承的口中这么有能力,自己也应该拿出点实力来。
毕竟到了他也不是那种一起玩泥沙就能交到朋友的小孩子。
到了这个年纪,有时候交友确实需要同等的身份地位能力等等。
不过他也只是随意收拾了两三件,就跟杜俊承出发了。
本来他以为去云州依旧是打车,但是到了旧街口的路边,杜军就朝他招手了,那是一辆宝马3系。
“你这车……”陈默诧异地问道。
“当然是买的!我要在这里一段时间,没个交通工具很不方便,再加上我不喜欢坐别人的车,对了,你有驾照吧?”杜俊承问道。
“有。”陈默点了点头。
他大学毕业后,就被陈三眼逼着去学了,说是以后有了车可以多点出去逛逛,还说这一行一味闭门造车是进步不了的。
陈默当时很想反驳陈三眼,他自己不也是闭门造车么?
现在他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那就行!以后咱们可以轮着开,自驾长途也可以了!”
从青城去省城需要3个小时,到了云州市后,已经是下午的的3点了,文物局已经上班了。
到了办公厅,杜俊承和工作人员交代了一声,不一会儿,一道身影就走了过来。
只见一道倩影踩着高跟鞋走了过来,她穿着一身的建材理论的藏青色套装,肤色发白,乌黑的长发挽成一个简洁的发髻。
虽然脸上没有浓妆艳抹,但她妆容显得干练而精致,巴掌大的脸上散发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精英气质。
杜俊承眼睛明亮了起来,笑着走了上去。
“苏大会长,好久不见啊!”杜俊承目光在女人脸上停留了好几秒,嘴角勾起了某种笑容。
苏静怡目光先扫过会议室,在杜俊承那张熟悉的、带着坏笑的脸上一掠而过,白了他一眼,道:“我不是学生会会长好多年了。”
“对对对,应该叫你苏大主任才是。”杜俊承嘿嘿笑道。
苏静怡摇了摇头,目光落在了旁边一个和她差不多年纪的青年身上。
青年穿着简单的深色衬衫和休闲裤,背着帆布包,安静地站着在那里,眼神却异常清亮。
“这位就是你说的朋友,陈默,陈先生?“苏静怡的目光落在陈默身上,带着一丝审视。
杜俊承一把揽住陈默的肩膀:“没错!隆重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昨天跟你提起的陈大师!他那双眼睛,啧啧,简直就和开了光一样,古董到他手里,真假立判!“
陈默甩脱了杜俊承的手,面道:“苏主任不要听他的,这家伙只会夸大其词,我只是对古玩有些研究。”
苏静怡礼节性地和陈默握手,触碰到他手掌的瞬间,她注意到他的手指修长有力,指腹有些薄茧,应该是长期把玩器物留下的痕迹。
苏静怡收回手,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陈先生谦虚了。俊承虽然没点正经,但能让他这么推崇的人,想必有些真本事。“
话虽这么说,但苏静怡的眼神却透露出不以为然。
在她看来,真正的文物鉴定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经验。
民间所谓的“神眼“、“专家“,多半是靠运气和一点皮毛知识混饭吃。
尤其是看到陈默那张年轻的脸,她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这个人顶多是个业余爱好者,要不是杜俊承极力推崇,甚至让她有些厌烦,她也不会卖这个面子。
陈默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
“苏大主任,你该不会想我们在这里谈话吧?”杜俊承似笑非笑。
“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