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杀到没有人敢反对新制度

作品:《多子多福,朕开局被女帝逆推了

    太尉与御史大夫被怼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像被人狠扇耳光,喉咙里像堵着棉絮,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只能冷冷的瞪着陈南玄,眼底满是怨毒与不甘。


    “陛下,臣等就是不同意推新制!”


    “不管你信不信,我们都是为大炎王朝根基稳固,为了皇帝陛下你好。”


    太尉脸一横,彻底豁出去了:“老祖宗定下规矩岂能说改就改,日后到九泉之下,臣等有何面目见历代先帝?”


    “请陛下收回成命!”


    御史大夫也豁出去了,额头青筋暴起:“否则,臣等今日便死在大殿上!”


    廷尉大人和宗正大人他们二十多人也豁出去了,这个时候要是不再拼命争一争,那么他们拥有的一切都得完蛋。


    他们赌的就是陈南玄不敢背负逼死老臣骂名,不敢将二三十位大臣杀了。


    “呵!”


    “有趣!”


    “好胆!”


    陈南玄发出冷笑,继续说道,“你们刚说到了九泉之下,没脸见先帝?”


    他缓步走下龙椅前的台阶,每一步踩在金砖上,都发出沉闷的回响,像踩在所有人心跳上,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各位老臣刚才话倒提醒了朕,改革旧制,换上新章程,是大事件,朕还真不知道,列祖列宗会不会怪罪朕?”


    说着,他抬手拔出腰间天子剑。


    剑刃“噌”的一声轻响,像毒蛇吐信,剑身如秋水般映出他冷峻的脸庞。


    陈南玄用拇指轻轻刮过剑刃,那锋利的边缘割得指腹微微发麻,眼神里的寒光随着动作一点点凝聚,越来越亮,像两团跳动的鬼火,最终凝聚成杀意。


    站在殿角的锦衣卫镇抚使李苍,后背冷汗“唰”的就下来了。


    皇帝陛下陈南玄这是真要动手了!


    他伺候陛下这么久,再清楚不过,每当陛下这样擦拭天子剑。


    那么接下来必有血光,人头滚滚。


    “陛下!”


    御史大夫听陈南玄意思,只当他动了顾虑,面上露出得意,急忙趁热打铁说道:“历代先帝们在天有灵,定然不愿看到朝堂动荡,还请陛下三思啊!”


    太尉等人也松口气,嘴角露出一丝得意,任你再横,还能真逆天不成吗?


    “御史大夫。”


    “太尉大人!”


    “还有廷尉大人,宗正大人……”


    陈南玄的声音很轻,将天子剑竖在面前,锋利剑刃反射寒光,将他眼底的杀意清清楚楚地投射到那些老臣脸上。


    “你们说得很对,朕现在的确不知道推陈出新,列祖列宗会不会怪罪。”


    他顿了顿,殿内静得所有人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每个人的呼吸都屏住了。


    “不如!”


    陈南玄盯着反对的那些老臣们,声音骤然之间杀机暴涨:“不如,你们现在下去替朕问问大炎王朝历代先帝祖宗们,朕这么做,他们到底乐不乐意?”


    最后一个字落地的瞬间,整个大殿像被投入了冰窖,皇帝陛下要杀人了?


    “陛下,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太慰话还没说完,就感觉胸口一痛,他满脸惊恐的低头望去,只见天子剑已经如同鬼魅一般捅穿了他的胸膛。


    鲜血顺着天子剑刃流淌到了地上。


    他本想说什么,可是很快意识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眼睛困的再也睁不开。


    “陛下,饶命……”


    “陛下,求你不要杀我们……”


    “陛下,我们不反对新制度了……”


    御史大夫和廷尉他们二三十人吓的尿裤子,没想到皇帝陛下真屠杀老臣。


    可惜,现在求饶道歉也没有用了。


    陈南玄手中天子剑接连挥动,二三十位反对新制度的大臣们全部倒下了。


    静!


    死一般的寂静!


    看到杀伐果断的年轻皇帝,那些新晋的官员们被彻底镇住和吓住了。


    大乾女帝和楚临月都被惊的张大了嘴巴,她们还等着看陈南玄的笑话呢!


    没想到,陈南玄灭了反对的大臣。


    这种杀伐果决,实在是太可怕了。


    “爱卿们,还有人反对新制度吗?”


    陈南玄回到龙椅上,轻飘飘的声音让现场所有人回过神,惊恐的看着他。


    “没有!”


    “我们全力支持陛下新制度!”


    “陛下英明神武,吾皇万万岁!”


    现场文武官员们疯狂的呐喊起来。


    “很好!”


    陈南玄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收起天子剑,脸上不见波澜,抬手示意道:“孔明先生,为诸位爱卿详解一二吧!”


    “亮,遵旨!”


    诸葛亮轻摇羽扇,青衫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扇柄上的竹纹被摩挲得光滑温润。


    他缓步走出班列,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像春雨落在青石板上:“诸位稍安勿躁,且听亮细细道来。”


    他羽扇轻顿,朗声道:“三省者,中书省掌决策、草拟诏令,首官为中书令,亦可由左丞相兼任;门下省掌审议诏令,有驳回之权,首官为右丞相;尚书省掌执行诏令,首官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


    “六部则为吏、户、礼、兵、刑、工,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再无以往权责交叉、推诿扯皮之弊。”


    “至于科举制度,”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亮彩,仿佛能照亮大殿的角落,“便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分科考试,以成绩取士,不问出身,寒门子弟亦可凭才学入朝,一展抱负。”


    随后,诸葛亮细细拆解制度细节:从中书省草拟诏令时的严谨流程,到门下省驳回不妥之处的底气;从吏部选官的具体标准,到科举考试的科目、场次与录取后的任用规则……他说得条理分明,连最细微的权责划分都讲得清清楚楚,羽扇偶尔轻挥,仿佛能拨开众人眼前的迷雾。


    起初,官员们还抱着怀疑,有人偷偷撇嘴,有人闭目摇头。可听着听着,那些不以为然的神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震惊。


    户部侍郎猛地直起身子,官帽上的翎羽都晃了晃,失声说道:“如此一来,权责分明,效率何止翻倍!再无以往各部相互掣肘之事,这……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那名方才掉了朝笏的老尚书,此刻竟忘了去捡,只是张着嘴,喃喃道:“寒门亦可入朝……这是要彻底打破世家垄断啊!天下有才之士,岂不是要争相来投?我大炎要迎来盛世了……”他说着,浑浊的老眼里竟泛起了泪光。


    “陛下圣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紧接着,满朝文武齐齐躬身,袍角扫过地面,发出整齐的窸窣声,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先前的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新制的惊叹与对皇帝的敬佩。连大乾女帝都收敛了笑意,端坐在那里,转动玉佩的手指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楚临月更是微微蹙眉,看向陈南玄的目光多了几分复杂——这制度,竟比她们预想的要精妙得多,隐隐透着一股改天换地的魄力。


    “诸位爱卿认可便好。”陈南玄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再次扫过大殿,沉声道:“朕现在任命诸葛孔明为大炎左丞相,刘伯温为大炎右丞相。”


    诸葛亮与刘伯温上前一步,袍袖一拂,深深躬身,动作整齐划一:“臣,谢陛下隆恩!”诸葛亮的羽扇轻轻靠在臂弯,刘伯温则双手交叠,神色肃穆。


    “两位丞相,”陈南玄继续吩咐,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点着,节奏沉稳,“这段时间需严加考核新入宫的官员,从中选拔六部尚书及各级官员。所有官员按一品至九品划分,一品为尊,九品为末,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臣等遵旨!”两人异口同声,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