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院子
作品:《重生九零:九个女儿都是钱串串》 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天气变暖,河里的野鸭子也活跃了起来。
春天这是要来了!
林有福心中的一个念头也像种子般发芽生长,他要给女儿们换个大房子了。
这天晚上,夫妻俩躺在床上商量着家事。林有福重提旧话:“老婆,咱们得想办法搞个大房子了。孩子们都大了,这房子实在太小,挤得慌。”
韩秀琴也深有同感:“是啊,九个闺女挤在两间屋子里,一间还是客厅改造的。特别是楠楠她们长大了,总得有个私密空间,都是女娃娃嘛!”
林有福在去年的时候,也想过办法,走正规途径,农村人要在县城买块地皮谈何容易?这个年代严格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里的土地属于国有,农村户口的人想在城里建房,简直是难如登天。
县城新建的楼房,都是单位给职工建的福利房,没有职工身份,即使有钱也买不到。
他们住的这套房子,还是房主着急用钱,急着转让,才叫他捡漏给买下来的。
“要是能等到开发区扩建就好了,”林有福盘算着,“咱们村也在征地范围,到时候就直接农转非,从农村户口转变成城市户口,孩子上学也方便,省的这么麻烦了。”
“可孩子们等不及啊!”韩秀琴发着愁,“特别是老大老二,下学期楠楠就初二了,珊珊也升到了初一,她们连个安静学习的房间都没有。”
林有福沉默了片刻,回想起前世有过的经验。农村户口在城里买房子,虽然正规途径行不通,但可以通过购买私人宅院的方式来“曲线救国”。以前就有人这么干过,他何不效仿了。
只是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没想到机会很快就来了。这天黄永发兴冲冲地来找他:“老林,好消息啊!听咱们运输队的一个司机说,城西有对老夫妻要卖院子!”
原来那老两口的儿子都在外地安了家,老两口年纪大了,要随儿子生活,准备卖掉祖宅。
林有福来了兴趣,立即跟着黄永发去看房子。院子位于城西,虽然现在看起来破旧,但他知道这里将来是县城的黄金地段。
院子里,三间青砖老房看上去年代久远,好在占地宽敞,足够建一栋小楼,还能预留出一块菜园子。
“老伯,您这房子怎么卖?”林有福强压激动问道。
老人伸出五个手指:“五千,就给五千吧,要不是急着跟儿子走,这个价真舍不得卖。”
林有福心里一喜,这个价格能买到这么一处庄院,简直是捡漏!再过十年,光这块地皮的价值能翻十倍不止。
“成交!”他当即拍板,“下午我们就来交钱签协议。”
回到家里,林有福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
“这里离学校近,孩子们上学也方便。院子够大,能种花种菜。最重要的是,可以建二层小楼,每个女儿都能有自己的房间!”
想想都叫他兴奋,能在县城有一个二层小洋楼,是他两辈子梦寐以求的。等娃娃们都长大了,他们两口子种菜养花,岂不美哉!
韩秀琴却有些担忧:“可是咱们是农村户口,买这房子合法吗?别花了钱打了水漂啊!”
“放心,”林有福胸有成竹,“我打听过了,这种私人宅院买卖虽然不规范,但民间都认可。等将来政策放开,再补办个手续就行。”
“不过……”林有福顿了顿,“人心隔肚皮啊,咱们还是得签个协议!”
他不是不相信老两口,主要是不信任老两口的子女,将来老两口不在了,不能因为房子闹了官司,那就得不偿失。
这样的事例,在前世比比皆是。再过十年,房价大涨,要是原房东耍赖,没个协议,就是他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下午,夫妻俩取了钱,带着拟好的转让协议来到这个老宅。林有福特意请了中间人作证,把协议条款写得清清楚楚。
老伯感慨地说:“年轻人,这宅子在我家传了三代,看你是实在人,交给你们我也放心。”
老人颤颤巍巍的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签完协议,交接钥匙的那一刻,韩秀琴激动得眼圈发红:“当家的,咱们终于要有自己的大房子了!”
林家买了庄院的消息很快在财政局大院传开,邻居们议论纷纷。
“林家可真阔气,说建房就建房!”
“听说要建二层小楼呢!”
“农村人能在城里买房,已经很了不起了,人家还要自己建一套,真有钱啊!”
刘老太太虽然跟林家的关系缓和了许多,看到林家这么阔气,心里还是酸溜溜的:“有钱就是烧包 花那么多钱建房子,还不如省下来生小崽!”
张奶奶却替林有福家辩护:“有福家孩子多,应该住个大房子。”
最开心的要数林家的女儿们。听说爸爸又买了个院子,打算建新房子,个个兴奋地规划着。
“我要一个带书架的卧室!”
“我要在院子里种草莓!”
“我要养只小狗!”
……
林有福打算自己设计图纸,按照他的意愿多设计几个卧室,每个女儿都有独立空间,一楼要有大书房和客厅,院子里要留出菜地,他给妻子种个花圃。
“爸爸,我们真的要住小洋楼吗?”林玥不敢相信地问。
“当然!”林有福摸摸女儿的头,“爸爸要让你们住得舒舒服服的。”
开工那天,鞭炮齐鸣。林有福看着破旧的老宅被推倒,心里充满期待。这里将崛起一栋新的二层小楼,成为女儿们温暖的家。
等以后女儿们大学毕业了,他就在家里赋闲,喝喝茶下下棋,享受生活!
这么多房间,租出去他们两口子就当包租婆,也能过得很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