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绯闻
作品:《中状元后,写禁书黑历史被扒出来了》 见李跃过来,那些男人居然躬身后退,李跃一进院子,正看见了孙仲文和孙坚在跟母亲说话。
“你们来我家作甚?”
李跃脸色很难看,估计孙家父子是来告状的。
“跃哥儿不可没规矩,孙掌柜是长辈,他见你跟仲文之间有误会,带着孩子上门调解的。”
李跃一愣,心说啥叫误会?这厮是看买卖要保不住,来这儿找出路的。
“跃哥儿回来了?以前是我父子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你,没想到你会得到柳大人垂青,以后还要帮着伯父在柳大人面前多美言几句哦?”
李跃满脑门子问号?啥叫得到柳大人垂青了?柳青还是秋明楼啊?
“孙老板这话我咋听不懂?哪个柳大人垂青我了?”
“柳青柳大人啊?你不是跟他家如烟……”
“我……孙仲文你胡说八道什么呢?我啥时候跟如烟……”
孙仲文赶紧躲到了他爹身后。
“你跟沈秀妍和离时,如烟就表现得很兴奋,现在又处处替你出头,为你都敢顶撞岑夫子,你当我们都眼瞎?”
李跃……
“行了孙世伯,您想干啥就明说,可别四处散布我跟如烟的谣言,我们俩啥事都没有。”
“不能吧?我观柳大人看你的眼神甚是喜爱,贤侄,柳大人性格倔强,真要是断了南市的牙贴,我们一大家子……”
李跃叹了口气:“行我知道了,只要你积极配合朝廷储备木材,柳大人会给孙家一线生机的。
我李家虽贫寒,可也从不受人接济,这东西您快拿走,至于木材行牙贴之事,我见到柳大人自会美言。
还有你孙仲文,你老跟吴德屁股后面混啥?上次研修他咋自己去了?咋没带上你?”
孙坚父子一脸尴尬地走了,不过拿进院子里的礼品却死活都得留下。
等人走了,李钰笑嘻嘻地凑了过来:“小弟,你跟如烟真的?”
李跃忙举手:“姐你可别信孙仲文胡说,我跟如烟就是哥们,哪有别的想法?”
说完赶紧跑回了书房。
咋又开始传自己跟柳如烟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晚饭李跃都不敢出去吃,一直猫书房写书,第二天早早就去上学了。
他去得比较早,去的时候学堂内没几个人,不过看李跃的眼神都怪怪的,没一会儿柳如烟进来了,看见李跃嚷道:“李跃你跟他们说清楚?你啥时候去我家提亲了?”
李跃吓一跳,忙起身说道:“啥提亲?谁说的?”
“我也不知道谁说的,说你买了好些花布,一大早就去我家提亲,你赶紧说清楚?本来秀妍就不开心,这回还不得恨死我?”
李跃忙举手:“这我得说清楚,我是求柳大人办件事,不是去求婚,这种玩笑以后可别乱开。”
屋内的童生都哦了一声,明显是不信,柳如烟气的一屁股坐在垫子上,不说话了。
这种事越描越黑,李跃也挺无奈。
柳如烟天天给自己带午饭,上下学还一起走,惹人闲话也难免,毕竟都到了该婚配的年龄。
清者自清吧。
离着院试还剩一个多月,该讲的都讲完了,留给学生的都是答疑解惑时间,可整个学堂内,几乎没人问夫子问题,岑夫子一脸无奈。
老夫子心里唯一的变数是李跃。
他教了这么多年县学,咋会不知道院试那点事儿?
原本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可现在学官的态度又模糊了,这让岑夫子时不时看两眼这个最渣的学生。
这几个月,他也感觉李跃变化很大,虽然还是吊儿郎当,但真会突显峥嵘,比如会试那次策问。
最奇怪的是,他居然能被李修然注意到,柳青又公然带他去孙家找场子,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李举人都死五年了,现在官场中人,还会有人念旧情吗?
李跃坐那儿装模作样温书,可却能感觉到夫子时不时关注的目光。
自己是不是最近太高调了?
午饭时柳如烟气呼呼地将两张饼子丢在李跃桌上,背着书箱就走,李跃本可以跟她一道,但却没敢跟出去。
“李兄,来尝尝家母做的糟鱼。”
孙仲文居然端着餐盒坐在了李跃对面。
“孙兄这是何意?我跟你啥时候变得这么好了?”
李跃注意到,今日不但吴德没来,还有几个纨绔也没来。
“李兄不知,好些乡绅递上去的牙贴,都被柳大人驳了,其中就有沈家,吴家,赵家……”
李跃一愣,心说柳青这是要干啥啊?
就是真给自己泄愤,也不能把清河买卖都搅黄啊?
“你们家南市的木材场如何?”
“托李兄的福,木材场柳大人已经签字了,我爹本想登门拜谢,可连柳家大门都进不去,李兄你看……”
李跃叹了口气:“你别逼我了,我在柳大人那儿没那么大面子,你家的事你咋不去求如烟师妹?”
“求柳师妹?她不骂我我都烧高香了,话说你跟柳师妹真的没啥?”
李跃手里的麦饼差点拍孙仲文头上。
不能让柳青再这么干,这不是把自己架火上烤呢吗?
到县衙一看,院里不少清河乡绅,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李跃粗略数数,足有二十来口子,都是大买卖家。
见李跃进院,这些乡绅居然还对他拱手,李跃赶紧进了衙门。
柳青正端着茶杯哼小曲,一看李跃过来,示意他把门关上。
“柳叔您这是玩的哪一出啊?昨天孙坚带着他儿子去我家送礼,今天上学,书院都在传我去你家提亲了,你这不是坑自己女儿吗?”
柳青嘿嘿一笑:“外头爱咋说咋说,看见院子里那些乡绅没?都老实了吧?也不去找县丞和县太爷了,找也没用,别说我不给续牙贴,就是按大周律以偷税抓人,我都有理有据。”
李跃更想不通了。
“既然您早就知道这帮家伙偷税,为何不收拾他们?”
柳青哼了一声:“收拾他们作甚?罚没的银子还不是进大老爷口袋?可现在有好理由了,北疆战事吃紧,急需大量物资,捐物资就当补税,这是他们现在唯一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