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铁炉夜锻
作品:《曹操穿越宋江:从小吏到雄主》 青龙岗的焦土之上,昔日铁坊的废墟已被清理干净,一座崭新的熔炉拔地而起,如一头沉默的巨兽,匍匐在星空之下。
王铁头蹲在炉前,粗壮的手臂稳稳握着一把长铁钳,小心翼翼地拨弄着熊熊燃烧的木炭。
火光映在他古铜色的脸上,沟壑纵横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身形魁梧,一双铁匠的眼睛里,却藏着细如发丝的精明。
“旧炉是单膛直烧,耗炭多,出铁少,闷上一天一夜,顶天了也就百十斤铁水。”他的声音沙哑,仿佛也被炉火熏烤过,“这铁水还杂质多,不顶用。”
他豁然转身,看向身后肃立的韩伯龙。
韩伯龙虽是文士出身,此刻却一身劲装,腰间佩刀,眉宇间自有杀伐之气。
“韩司使,”王铁头沉声道,“若要量产,支撑山寨大业,就必须改用‘双膛连鼓’之法!前膛只管烧炭,将火气催到最旺;后膛专门储纳铁矿石,让火气隔墙猛烤。风箱得分两路,一路助燃,一路吹炼,如此一来,炉火便可昼夜不息,出铁量至少能翻上三番!”
韩伯龙对冶炼之术一窍不通,但他听懂了最关键的四个字——量产、翻倍。
这就够了。
梁山泊要立足,要对抗官军,最缺的就是精良的军械。
这炉火,便是梁山的命脉。
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就依你之言!我即刻从各营调拨三百精壮民夫,分三班轮转,听你号令!所有炭料、矿石,从盐利中直接支取,优先保障铁坊,若有人敢克扣分毫,军法处置!”
命令传下,整个青龙岗彻底沸腾。人声鼎沸,车马不息。
正当王铁头指挥着民夫加固炉基时,一阵饭菜的香气飘来。
耿二娘领着二十名手脚麻利的妇人,挑着食盒,背着水囊,走上了山岗。
她们的脸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那是安稳和希望交织出的神采。
“王大匠,弟兄们辛苦了,先垫垫肚子!”耿二娘爽朗地笑着,将一个沉甸甸的瓦罐递到王铁头手中,“从前跟着咱们当家的贩私盐,天天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提心吊胆。如今给铁坊送饭送水,感觉这腰杆子都挺直了!”
王铁头接过粗瓷大碗,正要大口扒饭,目光却被碗底的几个字吸引住了。
那是以利器刻下的四个小字,笔锋稚嫩却坚定——铁为民用。
他的手猛地一颤,滚烫的米汤差点洒出来。
他怔住了,仿佛有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头顶。
他抬起头,看着那些忙碌的民夫,看着那些送饭的妇人,看着远处山寨飘扬的“替天行道”大旗。
他默默低下头,对身边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学徒低声道:“娃子,给老子记住了。咱们手里打的,不是杀人的刀,是让咱们大家伙儿能活下去的活路!”
当夜,新炉正式点火。
两架巨大的牛皮鼓风机被水车带动,发出雷鸣般的怒吼,风力通过陶制管道灌入炉膛。
冲天的火光撕裂夜幕,将整个北岗映得如同白昼,山下水泊中的粼粼波光,都染上了一层惊心动魄的赤红。
然而,三天后,一声怒吼打破了铁坊的平静。
“他娘的!这是什么破铜烂铁!”
李逵如一头黑旋风般闯了进来,他浑身血污,显然是刚从一场厮杀中脱身。
他将一柄断成两截的官军佩刀“哐当”一声扔在地上,刀身上满是豁口,刃口卷得像麻花。
“这狗官军的刀,老子就劈了两个兵卒的藤牌,就成了这副德行!还没老子的板斧硬!”
王铁头正在检验一批新出的铁锭,闻声走过去,捡起那半截断刀。
他只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身,微微用力,那所谓的“精钢”刀身竟应声弯曲,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废铁掺了劣铜,连烧火棍都不如!”王铁头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转身,抄起一把八磅重的铁锤,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狠狠砸向了那座刚刚点燃、正烧得通红的新炉。
“咣!”
一声巨响,炉壁被砸出一个大坑,火星四溅。
“若是用这种铁料给自家兄弟造兵器,上了战场,就是让他们去送死!”他双目赤红,声如咆哮,“我王铁头,绝不干这种断子绝孙的勾当!这炉,不炼也罢!”
李逵被他这股狠劲镇住了,拍着桌子吼道:“对!不能用官家的废铁!咱们自己有铁!老子明天就带人下山,去把那几个官家炭窑、铁矿全给抢了!”
“糊涂!”
一个沉稳的声音传来,宋江带着吴用、公孙胜等人快步赶到。
他先是看了一眼地上的断刀,又看了看暴怒的王铁头和李逵,眉头微蹙,却并未动怒。
“铁牛,抢得了一时,造不长久。”宋江摇了摇头,目光最终落在王铁头的身上,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缺的不是铁,也不是炭。我们真正要的,是两个字——标准!”
“标准?”众人皆是一愣。
宋江没有多言,对身后的亲兵示意。
亲兵立刻捧上一个木匣,匣中并排躺着三柄样式古朴、通体乌黑的长刀,刀身在火光下泛着幽冷的寒光,仿佛能吸走人的魂魄。
“这是铁头师傅用最好的铁料,不计成本,耗时七日打出的样刀。”宋-江朗声道,“今日,便以此刀,立我梁山军械之标准!”
他亲自取下一柄,走到场边一根碗口粗的木桩前,深吸一口气,猛然挥落!
“唰!”
刀光一闪,木桩应声而断,切口平滑如镜。
他又走向一块青石,双手握刀,力贯双臂,奋力劈下!
“铛!”
火星迸射,刺耳的金石交击声中,青石上被斩出一道深深的白痕,而刀刃,丝毫无损!
最后,宋江让亲兵取过另外两柄样刀,他手持一柄,让一名力大的头领持另一柄,双刀对击!
“铛!铛!铛!”
连续十次猛烈的撞击,震得人耳膜发麻。
众人定睛看去,两柄刀的刀刃上,竟连一个细小的豁口都没有!
全场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宋江将刀高高举起,声传四野:“我以梁山泊之主的名义宣布!自今日起,梁山所造军械,皆以此‘三试标准’为准——斩木不断,劈石不卷,对击十回无裂痕!凡不合格者,主事匠人记大过一次,主管司使连坐受罚!”
他的目光转向王铁头,他亲自取过一面绣着“铁骨”二字的令旗,郑重地交到王铁头手中。
“王铁头,我命你为梁山‘铁坊总教头’!你负责制定所有工艺流程,我负责为你保住所有资源!我只要你记住一句话——铁不断,火不熄!”
王铁头双手颤抖地接过令旗,这个半生坎坷的铁匠,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手艺有了超越金钱和生计的意义。
他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却力重千钧:“寨主放心!王铁头在,炉火就在!若出一柄劣刀,请斩我头!”
三日后,首批五十柄按照新标准打造的“开国”刀,正式配发给李逵率领的先锋营。
李逵拿到新刀,随手在空中一挥,只听“呼”的一声破空锐响,一股强劲的刀风竟震得他虎口微微发麻。
他不惊反喜,咧开大嘴,露出一口白牙,放声大笑:“痛快!这刀,有魂儿!”
夜深人静,喧嚣散去。
王铁头独自坐在炉火前,炉膛内的火焰依旧旺盛,映着他疲惫而满足的脸。
他手中正轻轻抚摸着一片刚刚淬火完成的胸甲甲片,甲片温热,坚硬而冰冷。
他对着跳动的火焰,仿佛在对另一个人说话,喃喃低语:“爹……咱家的炉子……终于烧到天亮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山岗的宁静。
一名负责外围警戒的哨兵飞奔而来,神色激动地单膝跪地:
“禀报寨主!山下……山下来了一队客商!自称是辽国来的使者,他们……他们带来了三十匹上好的契丹战马,指名要见您!”
宋江闻讯,刚刚披上的外衣还未系好,便快步走出营帐。
他眉头一挑,有些意外。
哨兵喘了口气,继续说道:“那辽国使者说,听闻梁山能造出削铁如泥的神兵,特来拜见。他还说……要亲眼看一看,能造出这种刀的人,究竟配不配做他们的盟友!”
宋江的目光越过哨兵的肩膀,望向远处那片永不熄灭的赤红光芒,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炉火的轰鸣声,即使隔着这么远,依旧如同沉闷的雷声,震撼着人心。
他对着身旁的韩伯龙,轻声而坚定地说道:
“带他去炉前。”
“让他听听,这山岗上的声音。”
“是铁,也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