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失踪的公主值几座城

作品:《曹操穿越宋江:从小吏到雄主

    幽州,南院大帐之内,暖炉中的炭火烧得通红,却驱不散耶律奴瓜心头的寒意与怒火。


    他猛地一掌拍在案上,厚实的木桌发出沉闷的巨响:“整整三日!连个鬼影子都没见到!萧玉瑶,她要么是死了,要么就是投了梁山那群反贼!”帐内诸将噤若寒蝉,无人敢应。


    耶律奴瓜双目赤红,霍然起身,甲胄锵锵作响:“传我将令!点五千铁骑,即刻南下,封死所有黄河渡口!就算把河床给我掀了,也要找到公主的下落!”


    铁蹄踏碎了黄河岸边的冰凌,五千辽国精锐骑兵如黑云压境,将方圆数十里的渡口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他们终究是来迟了一步。


    陈老艄早已遵照密令,将所有船只凿沉,仅留下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孤零零地系在枯黄的芦苇荡浅滩上,随着刺骨的寒风微微摇晃。


    船舱内空无一人,只有几件被撕破的女子衣物散落在地,旁边还有半截断裂的龙凤玉佩,断口处似乎还沾着一丝暗褐色的痕迹。


    一名斥候队长飞马回报,声音因急促而嘶哑:“报!岸边发现大量打斗痕迹,血迹尚未完全凝固,从规模看,对方人数不多,但极为悍勇!我们在下游十里处捞起几具尸体,皆为公主的亲卫!”


    消息如同一道惊雷,传入幽州金帐。


    辽皇耶律德光面沉如水,手中的狼毫笔被他生生捏断。


    他缓缓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扫过帐下众人:“封锁幽州四门,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传令下去,审讯所有与萧氏一族有过来往的官员、仆役,一个都不能放过!”帝王之怒,让整座幽州城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阴云之下。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梁山泊腹地,一座早已废弃的盐场被巧妙地改造成了隐秘据点。


    萧玉瑶裹着厚实的毛毯,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塘边,火焰的光芒映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


    她面前的石桌上,摊开着一幅完整的《幽州布防总册》,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正是她这几年来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心血。


    林昭雪端着一碗滚烫的肉汤走来,热气驱散了些许寒意。


    “公主殿下,你知道宋公明哥哥会用你,向你父皇换多少东西吗?”


    萧玉瑶接过热汤,苦涩一笑:“一座坚城?还是十座军营?”


    “不。”林昭雪轻轻摇头,目光落在萧玉瑶身上,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锐利,“我们要的,是你什么时候回去,以及……回去之后,说什么。”她伸出纤细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们,梁山主力正在澶州秘密集结,准备趁虚南下,直取大宋的东京汴梁。”


    七日后,幽州城东仓突然燃起冲天大火。


    凛冽的北风成了最好的帮凶,火势迅速蔓延,将八千石过冬的军粮吞噬殆尽。


    守将惊慌失措地上报,称是天干物燥,引燃草料所致的“天灾”。


    然而,一份由内应送出的账册却显示,就在事发前夜,曾有大批车马连夜出入东仓,押运单上赫然盖着南院大王耶律奴瓜的私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名衣衫褴褛、遍体鳞伤的辽军细作,奇迹般地“逃”回了幽州。


    他跪在耶律德光面前,声泪俱下地哭诉:“陛下!小人被梁山贼寇所擒,亲眼见到公主殿下被囚禁在地牢之中!小人还听见她隔着牢门哭喊,说……说‘是耶律奴瓜害了我’!”


    这两件事如两柄重锤,狠狠砸在了耶律德光的心头。


    他终于挥退左右,只留下心腹大将,声音低沉而充满疑虑:“若玉瑶真是被劫,宋江为何不拿她来要挟朕?反而搞出这么多事端?若她是自愿投靠,那她之前冒死带回来的布防图……会不会也是假的?”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生长。


    当夜,梁山聚义厅灯火通明。


    宋江将手中的情报轻轻放下,目光扫过军师吴用与林昭雪。


    “鱼饵已经撒下,是时候拉线了。”他沉声下令:“耿全,立刻派人去幽州城内放出风声,就说辽国公主萧玉瑶已秘密归顺我梁山,不日将在澶州别院公开露面,与我共商南北大计。”


    他又转向另一名头领:“张铁头,组织我们安插在各地的难民,散布另一则传言。就说,梁山得了契丹公主,便如同得了号令北地诸部的虎符,无数苦于辽政的部族,都将望风来投!”


    两条看似矛盾的消息,如两股暗流,同时涌向暗流汹涌的幽州。


    与此同时,真正的萧玉瑶,在两名伪装成侍女的梁山死士护卫下,已换上男装,趁着夜色踏上了北返之路。


    她怀中揣着一封“密信”,信纸是空白的,上面用特殊的药水写就,唯有点火微烤,字迹才会显现。


    黎明时分,天际泛起鱼肚白,寒霜覆盖了大地。


    一骑快马自南面官道疾驰而来,直奔幽州西门。


    马上之人正是萧玉瑶,她披风染霜,面容憔悴,仿佛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得以脱身。


    守城军士见到公主的面容,无不惊愕万分,慌忙打开城门放行。


    萧玉瑶一言不发,策马直冲金帐,翻身下马后,踉跄着闯入帐中,跪倒在耶律德光面前,声音沙哑地呈上那封密信:“父皇!儿臣侥幸脱身,此乃从宋江处窃得的机要文书!”


    耶律德光眼神复杂地看着女儿,急忙接过信,命人取来烛火。


    在火焰的烘烤下,几行小字缓缓浮现在信纸上:“澶州无兵,主力南调,可趁虚取之。”


    帐内气氛瞬间凝固。


    耶律德光还未开口,萧玉瑶却突然抬起头,但儿臣在逃离时,曾亲耳听见宋江对吴用说——‘等他们的大军进了澶州,枯河谷就是他们的坟场’。”


    一句话,让刚刚升起的希望瞬间被浇灭,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迷雾与猜忌。


    帐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


    千里之外,梁山泊的最高瞭望塔上,宋江凭栏而立,望着北方晨雾弥漫的天际,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轻声道:“现在,该请贵客入席了。”


    塔下,一名快脚递正接过一道新签发的命令,飞身上马。


    那信封上没有复杂的言语,只简单写着一行字,收信人是早已潜伏在辽国腹地的韩延徽。


    信中写道:“十五夜,点狼烟。”


    这道命令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不止幽州一地。


    而在梁山泊的深处,在宋江的命令下,数十道信使正策马奔向四面八方,他们要去的地方,远不止一个幽州。


    一张足以撼动天下的大网,才刚刚开始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