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契丹退军
作品:《边关悍卒:从校尉到开国太祖》 “那就好,我们虽然被契丹人包围在此,但是从全局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们这里可以牵制大量的契丹军队,让耶律德光投鼠忌器,不敢渡河,只要等到符将军,李将军还有皇甫将军他们的大军赶到,便可在戚城这一带和契丹决战,契丹人久攻戚城不下,士气必然大挫,届时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高行周点点头说道。
在耶律德光率军攻打戚城的时候,马家口渡口北岸,一场大战也即将发生。
“李将军,契丹军队开始渡河了。”
埋伏在远处的李守贞和皇甫遇正远远地看着麻答的大军,一队队登上渡船,向着南岸而去。
此时黄河南岸,晋国叛将杨光远也已经率军赶到,与防守南岸的何重进大军对峙,牵制何重进的军队,接应麻答大军渡河。
“兵法曰:‘兵半渡而击之’,等到契丹大军渡河过半,我大军齐出,定可大败契丹军。”
李守贞微微一笑说道。
半个时辰后,眼看着契丹军已经大部登上渡船,开始向黄河南岸摆渡。
“杀……”
晋国大军骑兵为先锋,步军紧随其后,向契丹大军杀去。
“什么声音?”
正在指挥大军渡河的麻答立刻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只是如今大军渡河,声音嘈杂,根本弄不清楚是什么情况。
“杀……”
不过片刻间,喊杀声迅速接近,终于有士卒前来报告。
“将军,是晋军,我们中了晋军的计了。”
外围的契丹斥候根本来不及回来报告,晋军骑兵就已经冲到近前,将一个个契丹士卒砍杀。
后续的步卒紧随跟进,杀入契丹大军军阵之中。
战马嘶吼,士卒惨嚎,麻答太轻敌了,他从来都看不起晋国,如今也要为他的刚愎自用和骄傲自大付出代价。
晋军半渡而击,契丹大军防备不足,被晋军迅速突破重重防线,李守贞和皇甫遇更是率领亲卫兵马,直指麻答的大纛,杀得契丹人心惊胆战。
很快,契丹军便露出败象,有士卒开始后退,造成了连锁反应,晋军势如破竹,杀入契丹大军本阵之中,四处放火,将契丹大营搅乱。
“将军,撤吧,晋军中军朝着咱们这边冲过来了,我们的军队一多半都渡河了,不是晋军的对手。”
又有手下来报,麻答终于是坚持不住,下令撤军,至于还在渡河的那部分人,自求多福吧。
渡河的契丹军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被白再荣和安彦威率军阻击,不少人都掉入黄河,不知道被湍急的河水冲到了哪里,杨光远见事不可为,便仓皇退军,战战兢兢守着平卢军。
黄河北岸,李守贞和皇甫遇将麻答击退,却并未追击。
“李将军,为何不趁势追击,契丹人已经大败,此时若是乘胜追击,定可让契丹人损兵折将。”
皇甫遇眼见李守贞下令停止追击,收兵回营,不由得疑惑问道。
“契丹主仍在戚城,大军未损,若是我们贸然追击,恐被契丹主埋伏,那时这大功,可就变成大过了。”
李守贞摇摇头说道。
第二日,符彦卿的大军赶到戚城外围,却并不主动攻击,让契丹主耶律德光投鼠忌器,这两日他命令大军攻打戚城数次,皆被高行周打退,已经对晋军有些忌惮了。
在接到麻答战败的消息后,耶律德光索性退出元城,命令赵延寿大军暗中埋伏,等待晋军追击之时,突然杀出,打晋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他高看了晋军将领的胆量。
张彦泽等一众晋军将领齐聚戚城,正在商议接下来的行动。
“末将以为,此时我等当趁着契丹大败,退军之时,衔尾追击,定可大量杀伤契丹人,让契丹损失惨重。”
高怀德起身大声说道。
“我们虽然在黄河边上,利用契丹军渡河的机会,半渡而击,打败了麻答,但是契丹主力大军未损,赵延寿的大军在攻破贝州后,一直未曾再真正出战,不可大意。”
李守贞说道。
“报……契丹主撤离元城,契丹军全面北撤。”
就在这时,有士卒前来报告。
其他众将领也都是主张按兵不动,高行周虽然是北面行营都部署,但是实际上他能够掌控的军队并不多,对于符彦卿、李守贞和张彦泽这样拥兵自重的大将也根本无法节制。
最终晋军并未出击,不过这一次却是歪打正着,耶律德光埋伏三日,见晋军确实没有追击的意思,只能作罢。
二月二十九日下午,耶律德光率领大军再次来到戚城。
次日大军攻城,双方大战一天,死伤无数,契丹军还未能攻破戚城,此时又传来耶律安端在忻州被刘知远打败,退军至鸦鸣谷,耶律德光随即下令退军,赵延寿率领汉军营断后,契丹主力北撤。
此时的许松,经过数日的联络,已经和刘清确定了会面的地点,正在做着与刘清会面的准备。
当然,期间许松也让各营指挥使带领手下的兵马入山剿匪,其中一位营指挥使杜德不慎战死,随他一起战死的还有数十名士兵,许松深表哀悼,在全军将士面前表示要向节度使为杜德他们请功,优加抚恤他们的家人。
在杜德等人战死的第二日,许松亲自见了王军。
“说吧,我父亲让你跟在我的身边,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要保护我吗?”
许松开门见山,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对王军说道。
“将军,大人让我跟在将军的身边,的确是为了保护大人,同时,也是为了监视大人。”
王军说道,他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加上杜德等人的战死,他顿时明白,这位少年将军是打算清除左营的钉子了,若是他不老实的话,只怕明日就会是他的忌日。
“监视我?父亲对我还不放心?”
许松诧异道,虽然有些惊讶,但是并未有什么其他情绪,他这些日子的作为,能瞒过很多人,但是想要瞒过那位精明的父亲,还是不太可能。
“以前大人自然是对将军放心的,就算是上战场,大人也不是太担心,但是最近这些日子将军的作为,让大人担心了,大人怕将军做出一些事情,会让许家陷入危机。”
王军回答道。
“你这么老实,看来父亲已经给你交代过了,他对你也很信任。”
许松惊异地看着王军,他小瞧了王军在许从斌心中的地位,如此冷静,机智的一个人,绝非一个线人那么简单。
“清泰元年(公元934年),当时大人还是云州元帅沙公手下的武骑都尉,末将是云州一个普通百姓,适逢契丹大军南下,末将一家都被契丹人所杀,独末将一人逃得性命,是大人救了末将,而后带兵剿灭了屠杀我们村子的契丹兵马,自那以后,末将便跟在了大人的身边。”
王军如实说道:“只是那个时候末将还不叫王军,后来清泰三年,后唐战败,大人也被契丹人俘虏,为了保住一家老小不得不投降,大人也开始布局,把一些忠于大人的人安插进契丹人的军队衙署之中,只是因为大家都是汉人,契丹人对于汉人的态度将军也知道,所以我们这批人的地位都不高。”
“还有其他人?父亲这是要为自己留后路吗?也对,契丹人虽然强大,但是早晚会被赶出燕云之地,父亲是不想被清算?”
许松点点头,也明白许从斌的打算。
“我们这些人,若非是大人相救,此时都已经是一抔黄土,所以对于大人都是忠心耿耿,虽然地位低微,但是若有一天,大人相召,我等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军说道。
“嗯,你回去吧,这里的事情不要告诉父亲,我会亲自告知他,你既然在左营,那便是我的部下,我不喜欢我的部下私自与他人结交,通晓情报,哪怕那个人是我的父亲,你若是做不到,等到这次回到云州,便自行请辞吧,否则,我的手段,你是知道的,我不会手下留情。”
许松点点头,然后说道。
等到王军离开不一会,李崇他们从外面进来。
“那王军如何处置?”
朱宏问道。
“先留着他,等回到云州,我亲自和父亲谈谈再说。”
许松说道。
“刘清那边,还是让我先去吧,刘清对契丹人和为契丹人做事的汉人恨之入骨,若是你直接露面,我怕他施展什么诡计,直接对你下手。”
朱宏看着许松说道。
“不可,刘清此人性格坚毅,信重守诺,我既然已经和他约好,自然要遵守承诺,若是他愿意好好谈,那是最好,若是他包藏祸心,我许松也不是吃干饭的。”
许松却是摇摇头说道。
刘清邀请许松直接去山寨谈,这是要许松单刀赴会啊,若是刘清有什么歹心,许松就算是勇武过人,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了山寨数百人的围攻。
“若是此人心生歹意,你岂不是陷入危险?”
朱宏担忧说道。
“危险肯定是有的,不过却不会致命,就算刘清不想归附我们,甚至想要杀了我,那又如何?他也得有那本事啊,别忘了,我们之前试验的那玩意儿,这次让大山哥他们带上,若是刘清真的不守信用,那这一次就趁机直接将紫金山寨给平了。”
许松却是轻松说道。
听到他的话,朱宏眉头也是舒展开来,他一拍脑袋:“倒是把那玩意儿给忘了,那你们要多加小心,我和崇哥儿会做好准备,一旦山寨那边发生火光,我们立刻就率军入山,平了紫金山。”
“为了以防万一,亲卫营必须进山,在紫金山寨外围驻扎,不管他刘清同不同意,这个条件绝不可有变,否则,此次会面便没有必要,刘清定然是心存杀意,没有想要谈的意思。”
李崇说道。
“行,就按照崇哥儿的意思吧,让亲卫营随我进山,大山哥带着一个小队跟我进入山寨,其余兵马就在山寨外一里左右驻扎。”
许松也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穿越前的经历让他明白,就算个人实力再强,面对敌众我寡,也必然无法避免地会陷入危机,这个时候他可不会逞英雄,自以为天下无敌,就真的单刀赴会,进入满是悍匪的山寨之中。
“三月初四日,太祖单刀入紫金山,会晋北王,晋北王拜服,遂归之。”《太祖本纪》
三月四日晚,许松乔装打扮,悄然离开军营,进入紫金山。
萧赤那一直盯着许松,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不过许松保密工作做得太好,只说是入山勘察地形,以利于后续战事,萧赤那不允,想要跟随,被许松呵斥。
平日里许松虽然性格有些软弱,但是却也不是任人欺凌的软柿子,尤其是最近,许松软硬兼施,已经让萧赤那吃了不少苦头,他本能地感觉到,如今的许松和以往不一样了。
最终,萧赤那只能愤愤离去,虽然想要安排探子跟踪许松,但是李崇和朱宏早有准备,紧闭营门,谁敢出去,直接以通敌论处,搞得萧赤那根本不敢出营,许松或许有顾忌,不敢杀他,但是李崇和朱宏这两位,可不会对他客气。
再说,他对许松也只是怀疑,怀疑他想要搞什么小动作,却也想不到,许松是要反叛契丹,他策划的,是要颠覆整个契丹的大事情。
许松带着亲卫营很快按照刘清派来的使者的指引,来到了紫金山寨的外围,刘清自然也不会真的将自己的老巢暴露在许松的面前,他选择的会面地点虽然也是一座寨子,但是却只是他狡兔三窟之中的一个。
山寨的布置并不严密,让许松更加确定,这里并非刘清的老巢。
山寨外面许多险要之地,都有人把守,显然刘清也在防备许松偷袭他。
“刘寨主,幸会了。”
来到聚义厅,刘清已经在此等候,跟在他身边的,还有一个中年文士,正是刘清的军师,丁友生。
这位在这一带也是赫赫有名,契丹大军多次围剿刘清都未能成功,这位也是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