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刘知远虚与委蛇
作品:《边关悍卒:从校尉到开国太祖》 太原城太原郡王府。
刘知远端坐主位,左右站着史弘肇、郭威等心腹,堂下则是风尘仆仆的耶律挞烈。
“郡王考虑得如何了?”耶律挞烈志得意满:“我主承诺,只要郡王肯出兵攻打云朔之地,使其无暇干扰幽州后方,待我主南下,攻下汴京,立即封郡王为‘中原皇帝’!”
刘知远抚须微笑:“贵使莫急,如此大事,岂能仓促决定?”
他话锋一转:“不过本王倒是好奇,许松那边,贵国开出了什么条件?”
耶律挞烈脸色一僵,旋即笑道:“许节度年轻气盛,不识抬举,我主许他燕王之位,他竟当场拒绝,还出言不逊……”
“哦?”刘知远眼中精光一闪:“这么说,许松拒绝了?”
耶律挞烈察觉失言,连忙补救:“郡王明鉴,许松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哪像郡王高瞻远瞩……”
刘知远摆摆手打断他:“贵使远来辛苦,先下去休息吧,三日后,本王给你答复。”
待耶律挞烈退下,屏风后转出一人,正是乔装改扮的许智。
“许四公子都听到了?”刘知远似笑非笑:“契丹人开价可不低啊。”
许智懒洋洋地倚在柱子上:“郡王信那套‘中原皇帝’的说辞?去年他们也是这么哄赵延寿的。”
郭威忍不住插话:“可若契丹真能攻破汴京……”
“然后呢?”许智冷笑:“让契丹铁骑在河东来去自如?郡王,明人不说暗话,我七弟让我带句话……‘欲取中原,先固根本''。”
刘知远目光一凝:“许松到底什么意思?”
许智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七弟提议,河东与云朔结盟,契丹若南下,我们佯装不知,待其主力深入中原,再断其归路。”
史弘肇嗤之以鼻:“许松打的好算盘!让我们挡在前面?”
“非也,”许智摇头:“契丹首攻必是云朔,七弟的意思是……让郡王‘勉为其难''接受契丹条件,诱其先攻汴京。”
刘知远展开信件细读,眉头渐渐舒展。
信中许松详细分析了三方态势,提出一个大胆计划,由刘知远假意答应契丹人的条件,出兵攻伐云朔,实则暗中与云朔联手。
待契丹主力与晋军两败俱伤,再一举歼灭契丹残部,届时刘知远坐拥中原,许松则是要燕云十六州。
“许松就不怕本王出尔反尔?”刘知远合上信笺,意味深长地问。
许智轻笑:“郡王是聪明人,契丹才是虎,至于将来……各凭本事罢了。”
当夜,一封密信从太原发出,快马直奔云州。
信使不知道的是,他刚出城门,另一骑就从暗处悄然跟上……那是许智安排的靖安司精锐。
五日后,契丹使团离开太原,耶律挞烈志得意满,怀中揣着刘知远“同意合作”的亲笔信。
同一时刻,云州节度使府内,许松看着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密报,露出玩味笑容。
一份来自刘知远,表示愿结盟共抗契丹,另一份却是靖安司密探所发,详细记录了刘知远与耶律挞烈的私下交易。
“好一个刘知远,两头下注,”许松将密报焚毁,对身旁的许智道:“四哥,看来我们要做两手准备了。”
许智把玩着一枚铜钱:“老七,你真信刘知远会守约?”
“当然不信,”许松冷笑:“但正因如此,才更要与他‘结盟''。”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云州划到幽州:“传令火器营,加快‘神机炮’试制。另外,让房青风亲自去趟汴京……”
“让朱英的三师进入一级战备警戒,警惕忻州、代州方向的河东军的动静,若是对方有越界举动,可先行予以打击。”许松的声音极为坚定。
五月的河东,烈日灼灼。
太原城外的军营里,旌旗猎猎,战马嘶鸣,刘知远一身戎装,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集结的五万精锐,目光深沉。
“王爷,大军已准备就绪,随时可开拔北上。”史弘肇抱拳禀报,声音洪亮。
刘知远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台下肃立的将士,沉声道:“契丹狼子野心,屡犯我边境,此次调兵北上,是为防备其南下侵扰,诸位务必严阵以待!”
“谨遵王爷之命!”众将士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郭威站在一旁,眉头微皱,低声道:“王爷,此次调兵,是否太过显眼?若许松察觉……”
刘知远冷笑一声:“本王调兵防备契丹,合情合理,他许松能说什么?”
郭威欲言又止,最终只是点头退下。
云州,节度使府。
“报……”一名斥候快步冲入议事厅,单膝跪地:“大帅,刘知远调集五万大军北上,驻扎代北一带,声称是防备契丹南下!”
厅内众将闻言,脸色微变。
赵元朗冷哼一声:“防备契丹?代北距离云州不过三百里,他刘知远这是防契丹,还是防我们?”
许松神色平静,手指轻轻敲击桌案,目光落在地图上。
代北位于云州与太原之间,若刘知远真有异动,五万大军一日便可北上攻应州、蔚州,威胁云州,亦可东进截断契丹退路。
“刘知远此人,向来狡诈,”许智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手中把玩着一枚铜钱:“他既答应与我们结盟,又暗中调兵,还是向两头下注,若是我们和契丹人打起来,两败俱伤,那他就会剑指云朔,若是契丹人南下攻打晋国朝廷,他的兵马就是牵制我云朔大军的棋子。”
许松微微颔首:“不错,他既不想让契丹轻易南下,也不想让我们轻易取幽州,实力坐大。”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许从斌沉声问道。
许松目光一冷,缓缓道:“既然他刘知远想玩双面博弈,那我们就陪他玩到底。”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代北:“传令朔州守军加强戒备,同时让靖安司严密监视刘知远大军动向。”
“另外,”许松嘴角微扬:“派人去告诉刘知远,就说……我云朔愿助他一臂之力。”
赵元朗一愣:“大帅,真要与他合作?”
许松淡淡道:“合作?当然要合作,只不过,是让他先去和契丹拼命。”
太原,太原郡王府。
刘知远看着手中许松送来的密信,眉头微皱。
“王爷,许松这是何意?”史弘肇疑惑道。
刘知远冷笑:“他这是想让契丹人南下,攻打朝廷,朝廷若是告急,首先肯定要调河东兵马勤王,他这是想让我先和契丹打起来,他好坐收渔利。”
郭威沉吟道:“王爷,既然如此,我们是否按原计划行事?”
刘知远眯起眼睛,缓缓道:“许松想让我当出头鸟,我偏不让他如愿。”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冷冷道:“传令下去,大军继续驻扎代北,按兵不动。”
“至于朝廷那边,上一封奏表,就说本王生病了,河东诸事暂交杨邠、史弘肇、苏逢吉和你等四人署理。”
幽州,契丹大营
耶律德光看着手中的密报,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刘知远调兵北上,许松按兵不动……”他冷笑一声:“看来,这些汉人各怀鬼胎啊。”
身旁的谋士低声道:“大汗,是否按原计划南下?”
耶律德光目光阴鸷:“不急,云朔军和河东军相互忌惮,相互对峙,先让他们互相猜忌,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南下!”
暗流涌动,三方博弈
云州、太原、幽州,三方势力各自谋划,一场无形的博弈正在展开。
刘知远的大军驻扎代北,表面防备契丹,实则剑指何方,无人知晓。
许松按兵不动,却暗中调集精锐,准备致命一击。
而契丹,则在等待最佳的南下时机……
就在这个时局紧张的时候,许松却是秘密来到了城南火器研究院。
经过重重关卡之后,见到了火器研究院的主事庆祥。
许松在他们的带领下走入火枪坊。
火枪坊内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张原始的钻床,每张钻床有两个工匠操作,他们轮流负责转动钻头、查看枪管的钻孔情况。
钻床的框架是用崭新的木料制作而成,依靠人力驱动圆形的石盘,石盘再带动石盘上系着的皮条,从而使钻头旋转钻孔。
这两架钻床都是崭新的,是炼钢坊和木工坊联合,在许松拿出的图纸和土法炼钢技术的基础上,废了不少的铁料,才做出五架钻床。
其中两架在这边研究院里,作为火器研究的工具,三架在工厂那边,用来生产火枪枪管,当然新的钻床也在制造,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床送到工厂,增加工厂的产能。
虽说这些钻床非常简陋,但这却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艺了。
每张钻床的底下都摆放着好几根备用的钻头,墙角则是堆放着使用报废的钻头。
能做钻头的钢材都是最好的钢材,这些钢材都是耗费了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铁料做出来的,让许松很是肉疼,不过为了将来,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炼制钢材。
不仅仅是钻床,他计划在炼钢法成熟后,将云朔军所有的兵器都换装成钢制兵器。
“大帅请看,这就是我们改良后的火绳枪。”
庆祥从不远处的架子上拿下一杆长达近七尺的长枪,递给许松说道。
许松接过这杆长枪,感觉手一沉,这杆火绳枪是许松亲自画的图纸,长长的枪管漆黑光亮,枪托采用的是后世步枪的样式,枪口上还有安装刺刀的卡口。
这种设计有利于在敌人靠近后,无法远程攻击的情况下,火枪兵可以就地转为长枪兵,不至于一旦近战,就沦为活靶子。
许松当然想直接制作燧发枪,但是如今的炼钢技艺和密封技术远远达不到要求,发展燧发枪,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技术,这也是他推出匠人评级,还有只要有新发明,就会根据发明的情况,给予奖励的原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足够的草料。
“不错,制作得很精良,师傅们是用了心的,这枪管是你亲自做的?”
许松仔细打量这杆火绳枪,枪管上刻着一串序号,是阿拉伯数字,这是许松设计的,每一个匠师都有一个唯一编号,他们所制作的每一个配件都将会刻上他们的编号。
一来是保证质量,若是因为质量问题炸膛,影响战事,那是要追责的,二来也是给这些匠人的荣誉,他们制作的武器,若是在战场上立功,他们也是与有荣焉。
许松脸上露出笑意,说实话,这杆枪还真的达不到他的要求,但是却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是得给他们一些鼓励的。
“正是,谢大帅夸奖,这新式的火绳枪比之前的火绳枪枪管长了半尺,刺刀固定更为牢固,射程也比之前远了五十步左右,可在七十步左右破三层铁甲,大帅是否要试枪?”
庆祥上前回应道。
“好,安排试枪吧。”
许松把枪扔给庆祥说道。
众人来到靶场,庆祥拿着火枪,认真地装填完毕后,交给许松亲卫营的一个士兵。
士兵端起长枪,瞄准七十步左右的一个人形靶子,点燃火绳,扣动扳机。
嘭……
一声巨响,伴随着巨大的烟尘。
不过靶子并未有任何的动静,显然,脱靶了,不过许松并未有任何的不悦。这种前装滑膛枪的准头本来就不怎么样,指望它百发百中,那是耍流氓。
这位士兵也并未着急,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试枪了,平静地再次装填,开枪。
连续打了十枪,击中靶心六次,命中率并不算高,不过比之前的老款火绳枪却也准头好多了,之前的老款枪械,十枪能够命中四枪都不错了。
“不错,不错,七十步的距离,能够射穿三层铁甲,已经可以了。”
许松上前查看了一下火枪,而后又去看了看人形靶子,靶子上,三层铁甲上有六个小孔,其中两个小孔是打穿了的,也意味着在七十步的距离,哪怕是身穿三层铁甲,也抵挡不了火枪的威力。
同时,这杆火枪除了有些发热之外,并未有任何变形损坏,可见其质量上佳。
“赏,火枪坊所有匠师各赏银十贯,管事庆祥赏十五贯。”
许松哈哈大笑,心中高兴不已,火枪的发展,意味着大军战力的提升。
“多谢大帅。”
众多匠师大喜,急忙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