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夜守邮筒的人

作品:《天山邮驿

    陈墨蹲下来,用炭笔在木箱上添了行小字:“邮筒有信,人心有秤”。


    他又从邮包里翻出个硬皮本,扯下根马鬃当绳,把本子拴在木箱把手上:“以后谁投信,都在这儿登记。”


    他举着本子给大家看,“日期、名字、寄往哪儿,写清楚。夜里我和阿合买提轮流守,白天就麻烦乡亲们搭把手。”


    古丽站在旁边,用袖口擦着泪。


    她把信封捂在胸口,像捂着团要燃起来的火:“小陈,我女儿说要考师范,以后回来当老师。”


    她吸了吸鼻子,“等她拿到通知书那天,我要亲自投进这箱子里。”


    风从南边吹过来,带着湿润的土腥气。


    陈墨摸了摸木箱,红布在风里猎猎作响。


    远处的雪山从云层里露出尖顶,像块擦干净的玉。


    他想起昨天阿米尔说的“帮你分信”,想起老支书的“种活一棵树”,想起邮包里阿米尔那封寄往甘肃的家书——此刻它们都在该在的地方,被风托着,往更远处去。


    “走啦!”阿合买提的吆喝声从马队传来。


    陈墨拍了拍木箱,转身时看见古丽正踮脚教旁边的小丫头登记:“名字要写清楚,这样信才找得到家。”


    马蹄声碎在草甸上,邮包里的信纸、宣传册、还有那封蓝花信封,都在有节奏地碰撞。


    陈墨摸了摸胸前的铜项圈——哈力木老人说这是“守路神”,此刻它贴着心口,暖得像团活火。


    第二天清晨,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陈墨就早早地来到了邮筒旁。


    他拿着昨晚赶制好的“邮筒登记簿”,这本子虽然简单,却是他心中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寄托。


    他开始布置,将本子挂在木箱旁的挂钩上,又拿出一支炭笔放在旁边。


    这时,村长阿不都拉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些许疑惑。


    “小陈啊,这本子是啥意思呢?”阿不都拉粗厚的手指轻轻碰了碰本子。


    陈墨笑了笑,解释道:“村长,这个是邮筒登记簿。以后大家来投信的时候,都要在这里签个名,写清楚日期、名字、寄往哪儿。这样信就不会弄错了。”


    阿不都拉点了点头,却又皱起了眉头:“可这有点麻烦吧,我们这些牧民,平时放羊都忙得很。”


    陈墨正要说话,古丽抱着女儿走了过来。


    她走到邮筒前,拿起炭笔,在本子上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把日期和信寄往的地方也写得清清楚楚。


    她抬起头,对着众人说道:“这没什么麻烦的,我的信是要寄给女儿的学校呢,可不能弄错了。”


    古丽的一番话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周围的牧民们开始互相看了看,有的露出了犹豫的神情,但更多的还是被古丽的行为所感染。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率先走上前,学着古丽的样子签了名,接着又有几个人也跟了上来。


    到了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如同一幅绚丽的油画。


    几个牧民围在邮筒旁,他们主动提出要轮流看守邮筒。


    “陈墨啊,这邮筒装着大家的心意呢,可不能让人破坏了。”一个大胡子牧民说道。


    陈墨看着这些淳朴的面孔,心中满是感动。


    他没有拒绝,而是将登记簿和值班表一并挂在木箱旁,还在上面贴了一张纸条:“每一封信都是家人的牵挂,请您轻放、慢走。”


    夜深了,草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


    陈墨坐在木屋前,借着月光,他又一次抚摸着胸前的铜项圈。


    突然,他听到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转头一看,是叶尔肯别克。


    自从他被揭穿后,一直在营地里贩卖干果,可是生意却很冷清。


    此时的他看起来有些落魄,脸上带着一丝尴尬的笑容。


    “陈墨,我……我知道之前我做错了事,就是一时贪心嘛。”叶尔肯别克搓着手,声音有些发抖。


    陈墨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他暗中观察着叶尔肯别克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在邮筒附近徘徊了几圈,却又不敢靠近。


    陈墨心里明白,这个人虽然曾经犯过错,但现在似乎也有了一些转变。


    就在这时,一个年迈的哈萨克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他的手里紧紧握着一个泛黄的信封,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悲伤。


    老人走到陈墨面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年轻人,这是我儿子三年前寄出的信,如今才辗转送到。那年邮路中断,信被误投到邻县去了,多亏了一个返乡务工的年轻人,这信才又回到我手里。我……我想问问,我还能回一封信吗?”


    陈墨连忙扶住老人,接过那封信,仔细端详着。


    信封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旧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情感。


    “老人家,当然可以。这邮筒就是为了传递大家的心意而存在的。”陈墨说着,转身走进木屋,拿出了纸和笔递给老人。


    老人坐在木屋前的石头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回信。


    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像是给他披上了一层银纱。


    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安静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这封迟到的回信重新踏上旅程。


    不知过了多久,夜幕变得更加深沉。


    古丽带着女儿悄悄地来到了邮筒旁,她手中拿着一盏油灯。


    那灯光昏黄而又温暖,在黑暗中宛如一点星光。


    古丽把油灯放在邮筒旁边的地上,轻声说道:“希望这灯光能让值守的人看清路。”


    陈墨看到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望着微光中的邮筒,心中默默想着:这条路,不只是送信,更是把人和人的心连在一起。


    此时,他突然发现叶尔肯别克的身影消失在了夜色中,他似乎朝着山里走去,行迹十分可疑。


    陈墨的心中闪过一丝不安,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去探究的时候,他要先守护好这片小小的邮筒天地。


    日子一天天过去,邮筒旁的登记簿上签满了名字。


    每一笔每一划都代表着一份信任,一种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