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倦意

作品:《穿越五零糙汉军官的宠妻日常

    这话说的太实在了。


    谢诗凝和霍晋承对视一眼,两人眼底都带着明显的倦意。


    第二天天刚亮,谢诗凝就醒了。


    身上还酸着,但心里却惦记着老旅长。


    和霍晋承匆匆扒了几口早饭,又赶去了医院。


    病房里,老旅长的脸色比前一天又好了些。


    虽然人还是虚弱地躺着,但眼睛已经有神了,看到他们进来,右手手指动了动,喉咙里含糊地挤出个“好……”字。


    “旅长,您今天气色好多了!”霍晋承声音里带着压不住的喜色,几步走到床边。


    老旅长眨了眨眼,嘴角努力地想往上抬,虽然没完全笑出来,但谁都看得出来他在笑。


    谢诗凝心里踏实了些,照例静下心给老旅长行针。


    银针起落之间,能感觉到老人家的气血比昨天又通畅了不少。


    (神霄圣辉破厄种)的药效正在慢慢化开,一点一点修复着受损的地方。


    之后的几天,谢诗凝的日子就成了两点一线。


    每天雷打不动的去医院给老旅长针灸,剩下的时间就在林家歇着。


    苏婉云变着花样给她和霍晋承补身体,生怕他俩累垮了。


    老旅长恢复得快得惊人。


    一个多星期下来,已经能断断续续的说些简单的词,虽然气还有些不足,但意思已经能说明白了。


    手脚也更有劲了,特别是右胳膊,已经能自己抬起来做些简单动作。


    这天扎完针,看着老旅长安稳睡了,谢诗凝才松了口气。


    一直陪在旁边的苏婉云见她眉眼间的倦色,心疼得不行,硬拉着她出了医院。


    “走,今天天气好,妈带你逛逛去,老闷在医院里不行。”


    京市的街道确实热闹,人来人往,自行车铃铛响个不停,路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苏婉云拉着她,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兴致很高。


    谢诗凝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却活络开了。


    她盯着那些灰墙灰瓦的四合院,脑子里想的却是几十年后这里寸土寸金的价钱。


    现在这些院子,价格应该还没起来……


    一个念头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晚上回到家,桌上摆满了苏婉云的拿手菜。


    一家人吃得正高兴,谢诗凝放下筷子,看了眼霍晋承。


    得到他鼓励的眼神,才笑着开口:“爸,妈,大哥,有件事想和你们商量。”


    “啥事?直说呗,跟自己家人还客气啥。”林正国抿了口酒,心情很好。


    “就是,凝儿,有啥事就说。”苏婉云给她夹了块红烧肉。


    “我……我想在京市买个四合院。”谢诗凝说完,小心地看着大家。


    果然,苏婉云愣了一下,筷子顿在半空,脸上有点慌:


    “凝儿,怎么突然想买房子?是在家里住得不舒心?还是妈哪里没照顾好?”语气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委屈。


    “妈!您想哪儿去了!”谢诗凝赶紧握住她的手,“我在这家里不知道多舒心,您和爸对我这么好,我恨不得一辈子赖着呢!”


    她语气诚恳,哄得苏婉云脸色缓和下来,才接着说:


    “我就是想着,在京市有个自己的家,心里踏实。再说,您想啊,以后大哥要娶媳妇,小哥说不定哪天也回京市,也要成家。到时候一大家子人,这院子虽然好,怕也住不开。”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狡黠的笑:“我先买个小院收拾好。等大哥小哥结了婚,有了小侄子小侄女,家里住不下了,随时能把爸妈接我那儿住!离得近,来回方便,我还能天天蹭妈的饭呢!”


    这话一说,林正国先明白过来,拍着桌子笑:


    “好!好!还是我闺女想得周到!买!这院子必须买!到时候我跟你妈就去你那儿享福,给你带娃!”


    苏婉云也听懂了,心里那点别扭没了,只剩感动。


    她笑着戳谢诗凝的额头:“你这丫头,鬼精鬼精的!连爸妈养老都打算好了!”话是这么说,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老两口笑着笑着,目光转到一直埋头吃饭,降低存在感的林锐身上。


    林正国哼了声:“听见没?你妹妹连我跟你妈以后住哪儿都操心了!你这当大哥的,连个对象影子都没有!”


    苏婉立刻跟上:“就是!老大啊,你看看凝儿多懂事?你啥时候能领个媳妇回来?我也好张罗张罗你的婚事啊!”


    林锐一口饭差点噎着,面对父母突然的催婚,只能无奈地放下碗:“爸,妈……这事得看缘分……急不得,急不得……”


    谢诗凝和霍晋承看着大哥难得的手足无措,忍不住相视而笑,屋里满是温馨热闹的气氛。


    …………


    林锐办事利索,才几天工夫,就托房管所的哥们赵斌找到了三处要出手的四合院。


    赵斌是林锐的发小,人实在,办事靠谱。


    他压低嗓音,眼角却藏着一丝闪烁:“这几处院子,主家都急着出手,手续嘛……都‘过得去’。”


    他特意在“过得去”三个字上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裤缝,“就是得快,盯的人不少。尤其有处‘特殊’的,价格低得离谱,但……有点小麻烦,不过我能摆平。”


    那是一九五五年的京市,房产交易管得严,私底下过户都得靠“房屋调剂”的名头遮掩。


    赵斌在房管所待久了,黑白灰的道道摸得门清。


    他找的这几家,明面上成分都没问题——只除了一处。


    那院子地段最好,也最便宜,原主家底子有点模糊,早年从某个“旧人物”手里低价盘过来,如今想赶紧脱手避风头。


    赵斌没全说实话,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第一处院子规整,方方正正,院中央一棵老枣树,透着过日子的踏实。


    第二处偏是偏了点,但院落整齐,没什么是非。


    第三处就是赵斌嘴里那处“特殊”的——地段绝了,出门就是大街,虽然梁柱上的漆皮斑驳了,雕花也损了些,可那股气派还在,价钱却只比第二处高那么一点,像块看着香,吃着可能会扎嘴的肉。